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雕塑被塗鴉,街頭藝術的尺度在哪裡

近日, 在湖南大學德智學生公寓時鐘廣場看到, 標誌性的朱張會講塑像慘遭塗鴉, 眉毛和嘴唇被人塗上紅紅的顏色。 同學都很氣憤, “在象徵著歷史和文化的標誌雕像上亂塗亂畫, 有些過分了。 ”湖南大學前身是嶽麓書院, 是中國古代四大書院之一, 為紀念“朱張會講”, 湖南大學設計了“朱張會講”塑像, 這也成為該校標誌性塑像之一。 (4月5日《長沙晚報》)

本來是作為人文精神傳承的校園雕塑, 如今卻慘遭塗鴉, 弄得面目全非, 不管是有人刻意還是無意為之, 這種近乎於“惡作劇”一般的塗鴉, 已經對湖南大學的歷史與文化形象造成了褻瀆。 對公共場合亂塗亂畫的行為, 應該用公共規則進行制約並懲戒, 然而此事反映出來的根本問題還包括街頭塗鴉等藝術的尺度和限度到底在哪兒?

追問這個問題, 很明顯也是在明確藝術創作與低俗行為的邊界。 要知道,

湖南大學的這兩座雕塑被塗鴉, 在國內眾多破壞雕塑的事件中僅僅是個例。 如果將它視為一種公共場合不文明行為的話, 它只能算作是個例, 而如果將其算作“出格”的藝術創作, 嚴格意義說來, 這種塗鴉又不能算作藝術, 頂多就是一些“無聊的人”做出的“無聊的事”而已。 於是, 就延伸到另外一個問題——對於雕塑的保護, 能否有嚴格的規章制度?

之所以這樣問, 是因為在很多時候, 不僅是在大學校園內, 國內很多地方的雕塑, 都曾被人為破壞過。 一方面, 是雕塑的創作者嘔心瀝血地將自己的作品展覽出來;另一方面, 這些雕塑卻因為得不到良好的保護, 或是被人們隨意撫摸, 或是因為自然力的原因, 日漸風化、掉色。 此外,

還有另外一種現象, 有人喜歡在雕塑上掛上一些祈福的東西, 比如硬幣或者同心鎖之類的, 美其名曰“祝福祈願”, 實則也是對雕塑的褻瀆。

具體到如今的“朱張會講”雕塑被塗鴉, 這種塗鴉似乎已經成了普遍現象。 最直觀的就體現在“惡搞文化”上, 前幾年的“杜甫很忙”“李白沒空”等圖文的走紅, 便可以印證這種“惡搞式”的消費文化, 似乎有一躍成為主流的趨勢。 可問題在於, 這些以惡搞先賢、消費文化為目的的創作, 本質上卻反映出某些人對於傳統文化的不尊重, 看起來是在用流行的技術和手段, 對傳統文化進行再包裝, 實際上它不過是一些人在“速食文化”下的狂歡和鬧劇。

有人認為, 這種惡搞只是曇花一現, 不必大驚小怪。

然而, 恰恰就是這種“無所謂”或者說是“無關痛癢”的態度, 讓一些“速食文化”得以大行其道。 當下, 正是因為很多人出奇的包容心態, 才導致各種負面化、“偽個性化”的藝術創作層出不窮。 所以, 外界在譴責這種行為的同時, 也要及時反省自己, 讓“行為”成為“藝術”的前提, 是與當下的道德規範和社會心理接受程度相契合, 而不是只顧吸睛和情緒宣洩, 否則, 再好的藝術也只是空有形式毫無內涵。

(燕趙都市報 宋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