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讓西部片展示大美甘肅——訪影視藝術家崔瀟

崔瀟拍攝的影片

崔瀟

中國蘭州網4月6日消息 1969年出生於蘭州, 1991年進入甘肅電視臺工作至今。 2002年獲“甘肅省十佳電視藝術工作者”稱號。 在《小樓風景》、《周旋》、《大漠緣》等三百餘部電視劇作品中擔任攝影及攝影指導, 其中《我們長大了》獲飛天獎中篇二等獎;《小樓風景》獲飛天獎長篇二等獎。 在電影作品中多次擔任導演和攝影指導等職, 如《山那邊是山》擔任導演, 攝影;《失蹤的女神》任導演,

攝影指導;《血色宣言》擔任導演, 攝影;《遇見羚城》總導演;《正月》導演, 攝影指導。 在紀錄片作品中, 《我們新疆好地方》是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系列;《尋找中國女孩》英國BBC出品, 獲BBC亞洲區最佳影片;《康有為·變》2011年獲國際紀錄片評選人文類最佳攝影獎提名獎。 此外, 崔瀟還拍攝過多部城市宣傳片, 電視劇《不了情緣》獲甘肅省首屆電視金鷹獎、最佳攝影獎;電影《血色宣言》2013年被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列入全國第一批優秀國產電影推薦片目, 並在第23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展映。

與崔瀟約見的地點是在一家賓館裡, 來到他所在的房間才知道原來他正帶領著劇組在為新片《丟心》做拍攝準備。 作為我市推出的“丟”系列影片的第二部, 該片將全方位展示蘭州的都市風貌。

為了即將開機的新影片, 崔瀟非常繁忙, 很多工作都要等著他來最終敲定, 但他依然擠出時間接受了採訪, 講述了他與電影、與西部片的情緣。

1969年出生的崔瀟在中學時喜歡上了攝影, 而這個愛好最終決定了他的職業。 崔瀟回憶說:“我對攝影的喜愛是從初中開始的, 當時我自己攢錢報了一個攝影學習班, 系統地學習了一些攝影的基礎知識, 這次學習對我很重要, 不僅讓我更加癡迷攝影, 甚至影響到了我對工作的選擇。 我的家人在知道我喜愛攝影後, 並沒有反對我, 反而給了我極大的幫助, 姐姐攢了一個月的工資, 給我買了一台卡片相機, 讓我開始了自己的‘創作’之路。 舅舅不僅給我提供了大量的相紙,

還親手給我做了一個曝光箱。 正是家人對我的支持, 才讓我最終走上了影視之路。 ”

喜歡攝影的崔瀟沒有成為攝影家, 卻成為了一位攝像師並最終成為一位導演, 這都要感謝他中學時一位同學的母親。 崔瀟告訴記者:“高考前夕, 當時我一位同學的母親看到了一則招生簡章, 就問她的孩子‘你不是有個同學喜歡攝影嗎?還經常給你們同學拍照片, 這個學校的專業方向正好與他的興趣相同, 你讓他去試一試吧。 ’我知道後就抱著希望去參加了考試, 沒想到我順利考入。 當時在學校裡, 鄭國恩、黃健中、周傳基等大師級的電影人都曾為我們講過課, 正是這些大師的教導, 讓我對電影有了很深的認識。 ”

1991年學有所成的崔瀟畢業回到了甘肅,

並進入甘肅省電視臺電視劇部工作。 這份工作對於崔瀟來說是非常幸運的, 因為能將興趣轉化為工作的人並不多, 而他實現了自己的願望。 談到工作崔瀟說:“我工作時, 甘肅省電視臺電視劇部在全國都是排在前列的, 那時出了很多優秀作品, 如《白馬》、《山道彎彎》、《兵車行》等, 在國內反響很大。 而且工作中我與省內多位電影老前輩進行合作, 讓我學到了很多寶貴的經驗。 但隨著體制改革, 全國電影廠都面臨轉型, 我們電影部也一樣。 改革後由市場決定經營狀況, 我省屬於經濟欠發達地區, 對影視的投入不高, 而影視又是需要大投入的專案, 因此也導致電影行業開始下滑。 但甘肅的電影人並沒有放棄, 他們想了很多辦法來讓甘肅電影走出低谷,拍攝了如《射天狼》、《丟羊》等眾多優秀的作品。如今甘肅的電影事業正在回暖,這是我所樂見的。”

努力的甘肅電影人自然也包括崔瀟,他曾被中央電視臺借調去參與拍攝工作,《小樓風景》就是當時的作品之一,後來中央電視臺要拍《東周列國》,崔瀟也被選為外景武戲的主攝影,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參與拍攝讓他倍感遺憾。不過,在中央電視臺的這段工作經歷,對崔瀟的個人能力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讓他學會了很多攝像以外的東西,如怎樣去運作一個正規化、成體系、高水準的製作團隊,這為他成為導演奠定了基礎。回到甘肅後,崔瀟決定開採甘肅文化這座“富礦”,他希望有一天他拍的西部片能夠走進院線,讓更多的人通過影片來瞭解甘肅、瞭解西部。崔瀟告訴記者:“甘肅是一個文化大省,而西部題材一直是中國影視的一個重要門類,因此拍西部片絕對是有市場的。我記得國內電影界裡的一些專家、學者在談到西部片時曾提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已經遲鈍於對這片土地的感受。’但我認為,西部有西部的魅力,我曾看到這樣一幕‘在青藏線上,一位牧羊人突然從懷裡取出一個嬰兒,在屁股上一拍,孩子哇哇的哭了,牧羊人聽到孩子的哭聲,又將孩子放入懷裡繼續放羊。’這樣的生命形態對於沒有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人是無法理解的,但真正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就會對這樣的精神有著質感的理解。甘肅有好的資源,但我們缺少好的挖掘者,讓西部電影沒能更好的展示出來,在全國產生影響力,這是甘肅電影人的遺憾。”

在崔瀟拍攝的眾多影片中,給他印象最深的是《飛天神韻》,這部音樂電視的選材和創作方向就是要展示西部的大美。崔瀟告訴記者:“西部不僅有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還有很多非常經典的藝術形勢,如敦煌舞,《飛天神韻》就是展示敦煌舞美的一部作品。記得到敦煌拍攝時,要在沙漠和戈壁中拍攝,我們請來了專業演員到現場去跳,但當地有些‘小咬’並不太給我們面子,把我們演員的身上咬了很多大包。其實‘小咬’只是拍攝過程中最微不足道的困難,但劇組正是克服了包括‘小咬’在內的眾多困難後,將最美的、最能體現敦煌舞美的元素通過中央電視臺傳播了出去。我們將這個MV送到央視時,很多人都說拍得很美,播出後反響也非常好。‘立足於甘肅’,這是我們的宗旨,為此我們也幾乎踏遍了甘肅的每個角落,我們要拍到甘肅每一個地方的特色,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會將甘肅的美拍出來。”

崔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著他將“西部片搬上院線”的願望而努力著,接拍由市文聯主席汪小平全力打造的影視文化戰略“丟”系列之一的《丟心》,也正是出自他這樣的初衷。崔瀟說:“我們現在要開拍的是由蘭州市委宣傳部主抓,市文聯著力打造的‘丟’系列中的一部《丟心》,去年《丟羊》播出後收穫了很好的成績,這讓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位置,接下來我們要借此機會更進一步,去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品牌。而且從《丟心》開始,我們也在著力打造本土團隊,真正

做到完全由甘肅電影人來完成劇作和拍攝,展現甘肅電影人的實力。《丟心》是完全有別於《丟羊》的一部作品,是一部都市題材的現代都市劇。這部戲有這樣幾個看點,一是本土不土,全方位、多角度地把蘭州的美拍攝出來,借此把蘭州推送給全國觀眾。二是演出陣容強大,影片由陳逸恒、周浩東、黃品沅、王奕勝等有知名度、活躍在國內影視界的演員出演。三是因為劇情需要,設計了一場戲,是由雁灘大橋到中山橋的水上追逐,裡面會涉及到我們的水上公交、快艇、羊皮筏子等等內容,從水、陸、橋樑、天空全方位地進行展示,這種展示在黃河蘭州段並不多見,是我們期望的亮點。此次受到市文聯的邀請來執導《丟心》我非常高興,我是甘肅的電影人,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但我並沒有讓自己的思想變得‘遲鈍’,我要將甘肅的美用鏡頭反映出來。”

採訪最後,崔瀟還談到了他對甘肅電影發展的一些看法,他說:“甘肅有資源、有人才,但因為‘各自為政’不能將優勢擴大化,因此甘肅電影要在國內打開局面,就要形成體系,將力量集合起來形成合力,這樣,甘肅電影人的‘戰鬥力’才能更強,才能讓甘肅電影再塑輝煌。”

他們想了很多辦法來讓甘肅電影走出低谷,拍攝了如《射天狼》、《丟羊》等眾多優秀的作品。如今甘肅的電影事業正在回暖,這是我所樂見的。”

努力的甘肅電影人自然也包括崔瀟,他曾被中央電視臺借調去參與拍攝工作,《小樓風景》就是當時的作品之一,後來中央電視臺要拍《東周列國》,崔瀟也被選為外景武戲的主攝影,但因為種種原因沒能參與拍攝讓他倍感遺憾。不過,在中央電視臺的這段工作經歷,對崔瀟的個人能力有了一個很大的提升,讓他學會了很多攝像以外的東西,如怎樣去運作一個正規化、成體系、高水準的製作團隊,這為他成為導演奠定了基礎。回到甘肅後,崔瀟決定開採甘肅文化這座“富礦”,他希望有一天他拍的西部片能夠走進院線,讓更多的人通過影片來瞭解甘肅、瞭解西部。崔瀟告訴記者:“甘肅是一個文化大省,而西部題材一直是中國影視的一個重要門類,因此拍西部片絕對是有市場的。我記得國內電影界裡的一些專家、學者在談到西部片時曾提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已經遲鈍於對這片土地的感受。’但我認為,西部有西部的魅力,我曾看到這樣一幕‘在青藏線上,一位牧羊人突然從懷裡取出一個嬰兒,在屁股上一拍,孩子哇哇的哭了,牧羊人聽到孩子的哭聲,又將孩子放入懷裡繼續放羊。’這樣的生命形態對於沒有在這片土地上生活過的人是無法理解的,但真正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就會對這樣的精神有著質感的理解。甘肅有好的資源,但我們缺少好的挖掘者,讓西部電影沒能更好的展示出來,在全國產生影響力,這是甘肅電影人的遺憾。”

在崔瀟拍攝的眾多影片中,給他印象最深的是《飛天神韻》,這部音樂電視的選材和創作方向就是要展示西部的大美。崔瀟告訴記者:“西部不僅有長河落日、大漠孤煙,還有很多非常經典的藝術形勢,如敦煌舞,《飛天神韻》就是展示敦煌舞美的一部作品。記得到敦煌拍攝時,要在沙漠和戈壁中拍攝,我們請來了專業演員到現場去跳,但當地有些‘小咬’並不太給我們面子,把我們演員的身上咬了很多大包。其實‘小咬’只是拍攝過程中最微不足道的困難,但劇組正是克服了包括‘小咬’在內的眾多困難後,將最美的、最能體現敦煌舞美的元素通過中央電視臺傳播了出去。我們將這個MV送到央視時,很多人都說拍得很美,播出後反響也非常好。‘立足於甘肅’,這是我們的宗旨,為此我們也幾乎踏遍了甘肅的每個角落,我們要拍到甘肅每一個地方的特色,不論遇到什麼困難,我們都會將甘肅的美拍出來。”

崔瀟正在一步一步地向著他將“西部片搬上院線”的願望而努力著,接拍由市文聯主席汪小平全力打造的影視文化戰略“丟”系列之一的《丟心》,也正是出自他這樣的初衷。崔瀟說:“我們現在要開拍的是由蘭州市委宣傳部主抓,市文聯著力打造的‘丟’系列中的一部《丟心》,去年《丟羊》播出後收穫了很好的成績,這讓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位置,接下來我們要借此機會更進一步,去打造屬於我們自己的品牌。而且從《丟心》開始,我們也在著力打造本土團隊,真正

做到完全由甘肅電影人來完成劇作和拍攝,展現甘肅電影人的實力。《丟心》是完全有別於《丟羊》的一部作品,是一部都市題材的現代都市劇。這部戲有這樣幾個看點,一是本土不土,全方位、多角度地把蘭州的美拍攝出來,借此把蘭州推送給全國觀眾。二是演出陣容強大,影片由陳逸恒、周浩東、黃品沅、王奕勝等有知名度、活躍在國內影視界的演員出演。三是因為劇情需要,設計了一場戲,是由雁灘大橋到中山橋的水上追逐,裡面會涉及到我們的水上公交、快艇、羊皮筏子等等內容,從水、陸、橋樑、天空全方位地進行展示,這種展示在黃河蘭州段並不多見,是我們期望的亮點。此次受到市文聯的邀請來執導《丟心》我非常高興,我是甘肅的電影人,我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但我並沒有讓自己的思想變得‘遲鈍’,我要將甘肅的美用鏡頭反映出來。”

採訪最後,崔瀟還談到了他對甘肅電影發展的一些看法,他說:“甘肅有資源、有人才,但因為‘各自為政’不能將優勢擴大化,因此甘肅電影要在國內打開局面,就要形成體系,將力量集合起來形成合力,這樣,甘肅電影人的‘戰鬥力’才能更強,才能讓甘肅電影再塑輝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