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收益高達20%的銀行理財,你敢買嗎?|三分鐘學理財

目前, 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大多低於5%, 但是, 有一些銀行理財產品, 收益率動輒就超過8%, 甚至能達到10%、20%, 遠遠超過了銀行理財產品的平均收益水準。

這些高收益產品大多都是所謂的結構性理財。

那什麼是結構性理財?為何結構性理財的收益會這麼高?投資者究竟能否拿到預期的高收益呢?德小眾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番。

什麼是結構性理財?

結構性理財是銀行的一種衍生類理財產品, 所謂結構性, 指的是投資工具和管道的結構增加, 通常指通過某種約定, 在客戶普通理財的基礎之上加入某種衍生品結構, 理財收益與匯率、利率、指數、股票、黃金、基金等價格參數掛鉤。

部分結構性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是一個區間, 最低收益率可以很低, 比如0、1%、2%, 最高收益率可以很高, 比如6%、8%、10%。 通常所說的收益率指的是預期最高收益率, 但能否達到這個高收益並不確定,

要依據掛鉤的資產標的在觀察期內的表現而定。

普通投資者如何區分結構性和非結構性理財?

如果你看到一款理財產品的名稱中帶有結構、掛鉤、匯率、美元、看漲、看跌、指數、滬深300、黃金、股票等字眼的話, 那麼這款產品很有可能是一款結構性理財產品。

為何結構性理財的收益會這麼高?

結構性理財掛鉤的是衍生品, 也就是所謂的高風險資產, 收益要掛鉤這些資產的價格波動, 相當於一個對賭協議, 賭贏了那麼你就能獲得高收益, 賭輸了就只能拿到低收益, 甚至零收益或虧損。

剛才也說了, 結構性理財的高收益指的是“預期最高收益率”, 但實際上這個收益是不確定的, 有可能達到, 也有可能達不到, 對於投資者而言買結構性理財相當於一種賭博行為。

結構性理財的到期收益究竟有多高?

10月份到期的結構性理財產品共668款, 其中343款同時披露了預期最高收益率和到期實際收益率, 有243款結構性產品最終達到了預期最高收益率, 收益達成率為70.85%。

從收益達標比來看還是挺高的。 那有人會問, 從概率上來看賭贏的機會比較大, 那是不是意味著, 多數情況下買結構性理財比買非結構性理財能獲取更高的收益。 德小眾很負責地告訴大家, 並非如此。

大家不要以為所有的結構性理財預期收益率都會很高, 監測資料顯示, 在最高收益率和到期收益率都披露的343款結構性理財產品中, 預期最高收益率超過5%的只有79款, 收益達標比為31.65%;4%-5%(含5%)之間的有160款, 收益達標比為83.75%;4%(含4%)以下的有104款, 收益達標比為80.77%。

也就是說, 收益率超過5%的結構性理財中, 有將近七成收益未達標, 而收益率在5%以下的結構性理財, 即使大部分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也沒什麼,畢竟現在很多中小銀行的非結構性理財收益也能達到5%以上。

結構性理財到底能不能買?

德小眾並不是說結構性理財產品風險很大,一定不能買,實際上結構性理財只是收益風險大,本金風險還是很小的,其中有很多結構性理財還是保本的。

如果你對結構性理財產品比較瞭解,清楚收益計算方式,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並且能承擔收益風險,那麼買結構性理財是沒什麼問題的,但如果你是個理財新手,或是對結構性理財完全不瞭解,那麼最好還是不要去碰它。

即使大部分達到預期最高收益率也沒什麼,畢竟現在很多中小銀行的非結構性理財收益也能達到5%以上。

結構性理財到底能不能買?

德小眾並不是說結構性理財產品風險很大,一定不能買,實際上結構性理財只是收益風險大,本金風險還是很小的,其中有很多結構性理財還是保本的。

如果你對結構性理財產品比較瞭解,清楚收益計算方式,對金融市場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斷能力,並且能承擔收益風險,那麼買結構性理財是沒什麼問題的,但如果你是個理財新手,或是對結構性理財完全不瞭解,那麼最好還是不要去碰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