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文人”並不是一種賺錢的職業

“文人”是一種很日常的稱謂, 我們常常會使用它, 但很多時候我們卻並不清楚它的確切含義。

通常來說, 文人一般有兩種常識性的理解:

第一種, 認為有文化的人就可以被稱為文人。 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界定“有文化”,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人, 基本上都受過一定的文化教育, 如果有文化就被稱為文人的話, 貌似所有的人都可以被稱為文人。 這裡要補充的是, 如果認為文化水準高的人才可以被稱為文人, 那麼從事科學研究的、做電腦程式設計的這類人也有很高的文化水準, 可我們很少稱呼這類人為文人。

第二種, 認為從事跟文學文藝有關的人就是文人。 這個論斷更有說服力, 因為文學文藝的確都跟文人有關。 但也並不是所有的文人都必需以從事文學文藝工作為前提, 三國時代的曹操、唐後主李煜、宋徽宗等人, 皆是歷史上很有名的文人, 但他們並不是專業從事文學文藝工作的。

即便如大文豪蘇軾, 也是以做官為正經職業的。

雖然這兩種常識性的理解比較片面, 但並不妨礙我們使用“文人”這個詞。 我們在和他人的相處過程中, 很容易就能判斷這個人到底是不是我們所謂的“文人”, 這憑的是我們的經驗和直覺。

那到底何謂“文人”呢?

文人出現的歷史追因

我們不得不承認“文人”並不是從來就有的, 它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 是社會文化和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高度才出現的。

眾所周知, “文人”與“文化”是分不開的, 夏商時期由於中國文明剛剛起步, 人們更多地是為了滿足自我生存的需求, 即便在社會生活中有文化因素的出現, 那也只是人們日常生活的衍生品, 而並非是人們對於文化的需求。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 出現了老子、孔子、莊子等一批諸子百家, 他們開始重視人類文化, 可在這些人之前並沒有系統的文化來開化他們, 他們更多的是“自化”, 是在社會生活中創造文化。 所以, 他們是“聖人”, 是“神人”, 但我們很少有人說他們是“文人”。

秦朝兩百年的歷史, 雖然實現了大一統, 但一直處於不穩定的局勢, 前代積累的文化也很難在秦朝生根發芽。

直到漢代以後, 農業社會基本穩定, 儒家思想成為主流, 文化有了發展的空間, 這時期有部分人開始繼承聖賢思想, 讓文化開始有了依附, 比如這時期王褒、賈誼等便推動了漢賦的興起, 漢賦並不是這些人創造出來的, 而是在繼承古之聖賢創造的文化基礎上發展興起的, 最關鍵的是這類人開始萌芽了文人的生活方式。 所以, 真正的文人是從漢代開始出現的, 而如蔡邕、賈誼以及後期的建安七子等人便應算是初期文人。

後至魏晉南北朝時間,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生根發芽,出現了“竹林七賢”,開創了“魏晉風流”,中國首次出現了文人階層。這時期文人開始部分脫離生產勞動,有著很高的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在生活方式上追求隨性、自由、灑脫,既不同于普通的大眾生活,也不似貴族的豪奢作風。所以,他們能夠自成一個階層,中國首次出現的“文人階層”。

認識“文人”,瞭解文人的特徵

從文人在歷史的出現,我們可以瞭解到文人並不是一個賺錢的職業,但是文人的確可以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識來謀求自己的利益,比如古代的科舉做官,又比如如今的靠文字為生的部分作家們,但“文人”本身並不是一種賺錢職業。

“文人”更多地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能夠體現文人共有的情懷,即文人情懷。

中國的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使得每一個漢字內含了豐富的資訊,比如“文”字,在我們的共識理解中,就包含有“文靜”、“清幽”“孤獨”“學識”等等資訊,所以與“文”沾親帶故的文人自然也應該帶有這些特徵。

文人更是一種氣質,通過人們內在的精氣神所展現的這種氣質,我們很容易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文人。這種氣質往往是一種內在的涵養,並不僅僅是外在的展現,如今有很多人喜歡傳統的東西,比如戴木頭手串、穿唐裝漢服,喜歡喝喝茶、品品酒,這些人的確具有幾分文人的形式,但是否是文人,還得看其精氣神中是否有文人的氣質。

盛世出文人

亂世出英雄,盛世出文人。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比如在五代十國的紛亂中,在南宋偏安江南的窘迫中,也出現了大批的文人。

盛世有了一個穩定的社會基礎,經濟發達,物質豐裕。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才能從滿足生存的需求中走出來,追求文化的、精神方面的東西,才有可能有修養生息、陶冶情操的條件和時間,所以我說盛世更容易出文人,而文人又能繁榮時代文化,推動歷史發展。

當下,中國正處在高速發展的時期,高速發展固然能推動經濟繁榮,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但另一方面,高速發展的社會所伴隨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人們處於一個浮躁、焦慮的狀態,甚至會在金錢和物質中迷失自我。

文人生活中“文靜”“優雅”的部分可以撫慰躁動的人心、美化心靈,能夠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得到平衡。

所以,在當下推動中國文化覺醒,宣導中國文化自信,處在新時代下的中國文人階層必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而如蔡邕、賈誼以及後期的建安七子等人便應算是初期文人。

後至魏晉南北朝時間,中國的傳統文化開始生根發芽,出現了“竹林七賢”,開創了“魏晉風流”,中國首次出現了文人階層。這時期文人開始部分脫離生產勞動,有著很高的文化素養,最重要的是他們開始意識到自我的存在,在生活方式上追求隨性、自由、灑脫,既不同于普通的大眾生活,也不似貴族的豪奢作風。所以,他們能夠自成一個階層,中國首次出現的“文人階層”。

認識“文人”,瞭解文人的特徵

從文人在歷史的出現,我們可以瞭解到文人並不是一個賺錢的職業,但是文人的確可以通過自己所掌握的文化知識來謀求自己的利益,比如古代的科舉做官,又比如如今的靠文字為生的部分作家們,但“文人”本身並不是一種賺錢職業。

“文人”更多地是一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能夠體現文人共有的情懷,即文人情懷。

中國的文字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沉澱,使得每一個漢字內含了豐富的資訊,比如“文”字,在我們的共識理解中,就包含有“文靜”、“清幽”“孤獨”“學識”等等資訊,所以與“文”沾親帶故的文人自然也應該帶有這些特徵。

文人更是一種氣質,通過人們內在的精氣神所展現的這種氣質,我們很容易判斷一個人是否是文人。這種氣質往往是一種內在的涵養,並不僅僅是外在的展現,如今有很多人喜歡傳統的東西,比如戴木頭手串、穿唐裝漢服,喜歡喝喝茶、品品酒,這些人的確具有幾分文人的形式,但是否是文人,還得看其精氣神中是否有文人的氣質。

盛世出文人

亂世出英雄,盛世出文人。當然這並不是絕對的,比如在五代十國的紛亂中,在南宋偏安江南的窘迫中,也出現了大批的文人。

盛世有了一個穩定的社會基礎,經濟發達,物質豐裕。在這樣的環境下,人們才能從滿足生存的需求中走出來,追求文化的、精神方面的東西,才有可能有修養生息、陶冶情操的條件和時間,所以我說盛世更容易出文人,而文人又能繁榮時代文化,推動歷史發展。

當下,中國正處在高速發展的時期,高速發展固然能推動經濟繁榮,提高人們的物質生活水準,但另一方面,高速發展的社會所伴隨的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很容易使人們處於一個浮躁、焦慮的狀態,甚至會在金錢和物質中迷失自我。

文人生活中“文靜”“優雅”的部分可以撫慰躁動的人心、美化心靈,能夠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得到平衡。

所以,在當下推動中國文化覺醒,宣導中國文化自信,處在新時代下的中國文人階層必將在其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