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百藥之長,傳統中醫“酒方”怎麼配

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酒在很多人的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世人皆知“小飲怡情,豪飲傷身”, 卻往往忽略了酒的另一個重要功用——治病。

在傳統中醫學的發展史上, 有“醫源於酒”之說。 “醫”字繁體字為“醫”, 下半部分的“酉”在古漢語中即代表酒。 班固在《前漢書•食貨志》中稱酒為“百藥之長”, 充分肯定了酒的治病效果。

事實上, 人們釀酒最早就與治病密不可分。 酒問世之後, 我們的祖先發現, 這種用穀類和酒麴釀制而成的液體, 味甘辛而性熱, 無毒, 可以進入病人的心、肝二經, 具有一些神奇的功效。

商代甲骨文中有“鬯(音chàng讀暢)其酒”的記載。 “鬯”意為“以百草之香郁金合而釀之”, 這可能是我國目前最早的用中藥制酒的記載。

而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就意識到, 酒還可以讓藥力更迅速地到達全身的經脈, 有助於藥效更好地發揮, 而以酒送服中藥, 可以借助酒的辛熱之性,

緩和藥物的寒性,以調整中藥的性味。

古人不僅常用酒來服藥,更是將各種中藥與酒一起經過浸泡或煎煮製成酒劑, 藥與酒結合, 既可治療又可預防疾病, 由此發展出我國中藥獨特的一個重要劑型——藥酒。

在治病方面, 中藥裡, 用到酒的方子很多,比如,

張仲景《傷寒雜病論》中載的炙甘草湯, 就是將包括炙甘草在內的九味中藥, 放在清酒和水裡面煎煮, 這是主治心動悸、脈結代的名方。

《金匱要略》裡也記著一個方子,叫“栝(音guā讀瓜)樓薤(音xiè讀謝)白白酒湯”, 它是栝樓、薤白、白酒, 三味同煮, 分溫而服, 其作用主要是擴張血管, 抗缺氧, 抑制心率不齊, 對缺血心肌具有保護作用。

中醫專家介紹, 因為酒性熱, 所以, 酒方主治一些寒涼性的慢性疾病。 比如, 適用於骨傷科的酒方, 可用於治療腰腿疼痛、腰膝酸軟、腰間盤突出、筋骨損傷等病症。 而在皮膚科, 酒方則對黃褐斑、膚色暗沉、血虛諸症、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血管炎方等病症有效。

作為中藥製劑的一種, 酒方也可以是人們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酒的保健功能在明清時期就曾被開發得相當好, 藥酒的功效在清宮裡被高度重視。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代皇帝中最長壽的, 他常用的藥酒方子, 如龜齡集、松鶴萬年春、松苓酒等等,都保留在醫案中。

傳統藥酒的配製一般選用釀制精良的白酒、黃酒或南方人喜愛的米酒做酒基。

其中, 又以高粱釀制的白酒和糯米釀制的黃酒為最佳。 一般認為, 酒的度數越高, 浸出藥材的效果越好。 通常以40—60度的高度酒為宜。

而民間用以浸泡藥酒的藥材也是五花八門, 比如虎骨、海馬、蛇、人參、紅花等, 都可在酒中浸泡, 從而發揮其不同的功效。

採用煎煮法和浸漬法製備藥酒約始於漢代。 東漢醫家張仲景的名著《金匱要略》中, 就有多個浸漬法和煎煮法的實例。 如“鱉甲煎丸方”,就是以鱉甲等二十多味藥為末, “取煆灶下灰一鬥, 清酒一斛五鬥, 浸灰, 候酒盡一半, 著鱉甲於中, 煮令泛爛如膠漆,絞取汁, 內諸藥, 煎為丸。 ”

但在醫生看來,有人習慣在家中自製藥酒, 這需要慎之又慎。 因為自選的藥材不一定適合個人的體質, 而市面上為數不少的勾兌酒,則不能保證泡在其中的中藥成分的穩定性,存在飲用的風險。而且,自製藥酒大多度數較高,控制不好用量反而會傷身。

所以,隨著釀酒技術的提高,現在醫院開出的酒方比古方有一定的改進。一般,醫生開出酒方後,相關酒廠會有職業藥師查看藥材和醫生處方是否一致,藥材是否合格等。再對藥材進行前置加工,使其適合酒方。比如蛇酒,現在就不再是將整條蛇泡進酒裡,而是將蛇打成粉再加入酒中,這樣就大大縮短了浸泡時間。

浸泡時,採用高度白酒,根據不同藥材,用特殊的國家專利工藝進行浸泡滲漉,這個過程僅耗時24-48小時。

最後一步是調和,由專業的調酒師對酒的口感再進行24-48小時的調和。最終,醫院配出的酒方不再是以前很多人不能接受的高度酒,而是降為以35度酒為主。

與膏方不同,酒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但飲用藥酒要適量,以每天30—50毫升為宜。所以,目前醫院開出的酒方,一次一般為6斤4瓶,是一個療程,即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的用量。

不過,酒方也並非人人能用。因為酒精會刺激消化道,加快血液流動,增加心臟負擔,抑制甲狀腺素分泌等,所以,對於酒精過敏者,以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支氣管炎、肝功能不全、哮喘等疾病的患者並不適用。

此外,腦出血等一些具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也不宜用酒送服活血化瘀的藥物。兒童和經期及孕期的女性也不能服用藥酒。從體質角度講,陰虛火旺的人和痰濕很重的人同樣不太適合喝藥酒。如果服用不當,可能會加重症狀。

酒方不僅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有一些藥酒藥性非常猛烈,不適於口服,這時就可以通過用藥酒擦洗患處的方式,使藥物滲透,起到止痛和通經絡等效果。

而市面上為數不少的勾兌酒,則不能保證泡在其中的中藥成分的穩定性,存在飲用的風險。而且,自製藥酒大多度數較高,控制不好用量反而會傷身。

所以,隨著釀酒技術的提高,現在醫院開出的酒方比古方有一定的改進。一般,醫生開出酒方後,相關酒廠會有職業藥師查看藥材和醫生處方是否一致,藥材是否合格等。再對藥材進行前置加工,使其適合酒方。比如蛇酒,現在就不再是將整條蛇泡進酒裡,而是將蛇打成粉再加入酒中,這樣就大大縮短了浸泡時間。

浸泡時,採用高度白酒,根據不同藥材,用特殊的國家專利工藝進行浸泡滲漉,這個過程僅耗時24-48小時。

最後一步是調和,由專業的調酒師對酒的口感再進行24-48小時的調和。最終,醫院配出的酒方不再是以前很多人不能接受的高度酒,而是降為以35度酒為主。

與膏方不同,酒方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但飲用藥酒要適量,以每天30—50毫升為宜。所以,目前醫院開出的酒方,一次一般為6斤4瓶,是一個療程,即一個半月到兩個月的用量。

不過,酒方也並非人人能用。因為酒精會刺激消化道,加快血液流動,增加心臟負擔,抑制甲狀腺素分泌等,所以,對於酒精過敏者,以及患有高血壓、心臟病、胃潰瘍、支氣管炎、肝功能不全、哮喘等疾病的患者並不適用。

此外,腦出血等一些具有出血傾向的疾病,也不宜用酒送服活血化瘀的藥物。兒童和經期及孕期的女性也不能服用藥酒。從體質角度講,陰虛火旺的人和痰濕很重的人同樣不太適合喝藥酒。如果服用不當,可能會加重症狀。

酒方不僅可以內服,也可以外用。有一些藥酒藥性非常猛烈,不適於口服,這時就可以通過用藥酒擦洗患處的方式,使藥物滲透,起到止痛和通經絡等效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