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孔廟探秘,蝌蚪出從古壁中!

孔貞棟

詠魯壁

蝌蚪出從古壁中,

至今大地書文同。

秦人遺下六經火,

三月咸陽焰尚紅。

>>>魯壁<<<

曲阜孔廟詩禮堂之後, 立有一塊刻著“魯壁”二字的石碑,

石碑後面有一堵形同照壁的紅色牆壁。 石碑倚牆而立, 這堵牆不與任何房屋相連屬, 兀自矗立在那裡。

這個並不起眼的牆壁, 卻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它見證了我國歷史上一次重大文獻的發現, 被後世學者稱為儒家原典文化的擋風牆。

這堵牆就是一直被世人關注的“魯壁”。 魯壁是為紀念孔鮒藏書而築的紀念性建築, “魯壁藏書”一直以來是一個為世人津津樂道的典故, 說的是孔子九代孫孔鮒曾藏書於牆壁內的故事。

據《漢書·藝文志》記載, 秦始皇焚書坑儒時, 孔子第九代孫孔鮒將家中珍藏的經典書籍偷偷藏於孔子故宅的牆壁內。 西漢景帝時, 魯恭王劉餘在擴建宮室拆除孔子故宅時, 從牆壁中發現了《尚書》、《儀禮》、《論語》、《孝經》等書, 這些典籍是用先秦時期的“蝌蚪文”書寫的, 所以被稱為“古文經”或“孔壁古文”。 但是, 當時經師使用的經書都是用通行的隸書書寫的, 對於西漢人們來說是“今文”, 經書稱為“今文經”, 與魯壁內發現的經書文字書寫明顯不同。

本來, 經書的書寫不同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 但魯壁內發現的經書卻意義非凡。 儒家典籍在經過秦始皇焚書坑儒後幾乎焚毀殆盡, 漢初復興儒學, 統治者不惜重金, 下令廣求古籍, 甚至向年老的儒者求教, 請他們憑記憶背誦古經, 用通行的隸書記錄下來,

這便是後來所說的“今文經”。 漢代設立經學博士, 他們研習的就是“今文經”, 並在社會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但是, 魯壁發現的經書與他們所讀的“今文經”有著很大的區別, 所以當時的經師們極力排斥“古文經”。 與此同時, 一些學者看到“古文經”的價值而極力推崇, 由此引發了我國學術史上今古文之爭。

古文經學推崇魯壁藏書, 認為這代表孔子儒家思想的本真, 而今文經學是對原典的篡改;今文經學則相反, 認為根本就沒有魯壁藏書這麼一回事, 托古改制的人故意造假, 兩派爭論不休, 延續兩千多年。 其實反映的卻是漢代時期政治思想的鬥爭傾向。

不管人們如何評說, 魯壁藏書確實起到了保護中華文化典籍的作用, 在中華文化的傳承過程中可謂功不可沒, 特別在兩漢時期, 影響甚大, 曾經一度左右了漢代經學的發展方向, 其文化意義重大而久遠, 是一件值得紀念的文化大事件。

聶耕

來孔廟,一定要拜謁一下魯壁呀!

魯壁,在孔廟宏偉的建築群中,雖體小隱蔽,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符號,卻是最有紀念意義的標誌性建築物。

編輯:劉玉溪

聶耕

來孔廟,一定要拜謁一下魯壁呀!

魯壁,在孔廟宏偉的建築群中,雖體小隱蔽,但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特殊符號,卻是最有紀念意義的標誌性建築物。

編輯:劉玉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