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福州傳統武術探索傳播新路徑 傳播管道更加多樣

“互聯網+”、VR技術、數碼……——福州傳統武術探索傳播新路徑

潘立騰展示儒家拳拳法。

本報訊 隨著社會發展, 武術的價值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傳播的管道更加多樣。 儒家拳、香店拳等福州本土傳統武術正探索利用互聯網+、VR技術等傳播武術的文化、健身等價值。

去年, 在香港舉辦的一場關於“傳統武術數碼時代傳承”的文化展覽至今都讓潘立騰印象深刻, 觀眾通過感應設備裝置, 跟隨投射在螢幕上的動作, 可以學習不同的功夫套路。

潘立騰是福州儒家拳第五代傳人。 有著百年歷史的儒家拳屬於南拳的一支, 是福州本土稀有拳種。 2015年3月, 儒家拳被列入福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今年初被列入福建省第五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日前, 福州市公佈了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在傳統體育方面, 儒家拳傳承人潘立騰入圍。

線上理論+線下練習

為了讓更多人瞭解儒家拳, 潘立騰嘗試拍攝示範短視頻, 通過網路、朋友圈進行傳播。

“我微信朋友已經達到上限, 朋友圈的傳播還是很快、很廣的。 ”潘立騰說, 近日, 曾獲得《武林風》年度總冠軍、參與多部影視作品的王洪祥看到朋友圈視頻後, 還與他取得了聯繫, 要求前來瞭解拳種情況。

“這些年, 傳統武術在傳承、傳播方面都比以往有向好的發展趨勢。 ”潘立騰介紹說, 以儒家拳為例, 除了通過網路、朋友圈傳播外, 他們還利用武術進校園等平臺, 將武術介紹到校園內。

“線上, 我們傳授給學員武術哲理等方面的文化知識。 但即便是在網上學到的套路, 線上下打出來效果也是不一樣的, 所以我們都會固定時間組織學員實踐練習。

”潘立騰說。

不只是儒家拳, 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地術拳也正積極探索“互聯網+”的模式。 省地術拳協會副秘書長陳澤紅說, 希望傳統武術今後在傳播管道上能結合“互聯網+”, 例如聚合力量, 開發APP等進行推廣。

業內人士指出, 大多數情況下, 武術傳播的方式還僅僅局限於以人際傳播、組織傳播為主, 導致傳播範圍小, 傳播效果欠佳。 因此, 結合“互聯網+”, 利用移動互聯網、大資料、雲計算等資訊技術整合武術傳播資源, 豐富傳播方式, 改善使用者體驗, 實現傳播的人性化, 可進一步提高武術傳播效率。

嘗試利用虛擬裝置傳播

“利用VR、數碼等三維多媒體技術, 透析傳統武術的精髓, 讓觀眾更有參與感。 ”潘立騰說。

據介紹,

目前虛擬實境技術(VR)在武術訓練中已經得到運用, 這可以減少和避免武術訓練時發生的意外, 減少武術高難動作練習過程中運動損傷的發生, 彌補場地設施條件不足給運動員帶來的學習與感官上的缺陷。

這段時間, 潘立騰也正在找相關的機構和組織, 尋求VR傳播傳統武術合作。

隨著社會的發展, 武術的價值體系已逐漸呈現出多元化趨勢, 最主要的是技擊價值、文化價值和健身價值。

福建師範大學體育科學院院長張涵勁認為, 首先, VR技術為實現現代競技武術訓練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強大的推動力,也可以說對我國武術文化和競技武術的傳播與發展有很重要的意義。

張涵勁指出:“網路傳播傳統武術, 需要做到形神兼備,

真正傳達給受眾正宗流派。 另外, 在政府層面要加大扶持力度, 發動全社會的力量來做好傳承和推廣工作。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