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火鍋也是自古以來中國美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火鍋, 古稱“古董羹”, 因投料入沸水時發出的“咕咚”聲而得名。 火鍋是中國所特有的食用食品的方式, 火鍋的圓形設計, 使就餐者集成一個圓圈,

也在預示著中國人講究團圓的傳統習俗。

中國的火鍋的歷史, 算的上從古至今。 曾出土5000多年前的與陶釜配套使用的小陶灶, 是火鍋初級形式。 漢代出現一種稱為“染爐”、“染杯”的小銅器, 構造分為三部分:主體為炭爐;上面有盛食物的杯, 容積一般為250至300毫升;下面有承接炭火的盤, 應是古代單人使用的小火鍋。

東漢出土了“鑊鬥”, 即為火鍋, 陪葬品一般都是原主人平時喜愛之物, 這墓主必是饕餮之徒。

鑊鬥

唐朝白居易的《問劉十九》詩:“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說的就是吃火鍋的情景, 雪沉沉要落下來的傍晚, 熱氣騰騰的火鍋, 新釀的美酒, 就缺個老朋友來敘舊, 於是寫了一首詩。 不知道遠方的劉十九有沒有食指大動。 劉十九為劉禹錫的堂兄劉禹銅, 洛陽富商, 其時白居易遠在江州。

《魏書》記載的曹丕時期, 已有用銅所制的火鍋出現, 但較為鮮見。 南北朝時期, 人們比較普遍用火鍋煮用來涮豬、牛、羊、雞、魚等各種肉食。 北宋年間, 汴京開封的酒館, 冬季已有火鍋應市。 到了清代, 火鍋涮肉已經成為宮廷的冬令佳餚。 到了清朝末期民國初期, 在全國已形成了幾十種不同的火鍋而且各具特色。

乾隆皇帝吃火鍋成癖, 他曾多次遊江南, 每到一地, 都備有火鍋。 相傳, 他于嘉慶元年正月在宮中大擺“千叟宴”全席共上火鍋1550多個,

應邀品嘗者達5000余人, 成了歷史上最大一次火鍋盛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