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鹿晗吳亦凡等小鮮肉的演技,影響中國電影走出國門?

不可否認, 國外電影的發展程度是在中國之上的。 就事論事的說, 國外電影起步早, 技術方面絕對是比中國的好;以及在電影編劇和攝製上, 無論是從理論上還是實際操作中, 都比國內大部分從業者技術要高一點。

雖然目前我們一直都對好萊塢電影的範本化生產持有否定態度, 但是套路雖然深, 卻依然是深受觀眾歡迎。 從這方面來說, 國外的電影在很大程度上是已經有了固定化的程式生產, 能籠絡住相當一部分的觀眾。 畢竟這些程式是經過實踐檢驗的。

另外, 國外有相當大一批非常有個性的導演存在。 例如昆汀塔蘭迪諾等。 他們的存在, 有效補充了套路化電影的不足, 令整個電影界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 換句話來說, 就是觀眾想看什麼, 總是能找到適合自己的。

在這樣的狀態下, 催生了一大批演技和顏值都線上的演員, 這是有目共睹的。 試想, 要劇本有劇本, 要攝製有攝製, 要技術有技術, 要演技有演技, 要顏值有顏值……總之, 你想要的, 他們都能給。

針對這樣的現狀, 中國電影想要走出國門, 真正為國外影迷所肯定, 其實是非常難的。 需要付出的不僅僅只是演員的演技而已。

回想當年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 之所以在國外獲得肯定, 出了老毛子身深厚的導演功力和演員們線上的演技, 其實這也和當年的文化大環境有關係。 在外國人對中國文化還持有一種好奇、獵奇心理的時候, 這部電影適時的挑動他們的視線, 滿足他們的心理。

但是現在想要靠著這一技能打入國外市場是很難的。 畢竟如今文化開放程度大大提高, 在國外本身有著強大電影製作能力的前提下, 中國電影想要打入外國市場, 除了演員們的演技需要絕對化提高(更別提現在很多小鮮肉的演技確實有待加強),

更多的也是需要從其他方面入手。 例如劇本、思想、攝製等等。

中國電影如果要走出國門, 更多的是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的綜合融合, 而不是簡單的從小鮮肉的角度出發, 把責任都怪罪於他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