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回味兒時經典,領略中國人離不開的傳統故事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 “小人書”曾風靡一時。

那時候, 幾乎每家的孩子, 都會“霸佔”幾本“小人書”, 閒暇時間看的津津有味, 樂趣十足。

興致來了, 還會照著故事裡的人物動作, 或是描摹上面鮮活形象……

那些或是驚奇, 或是淒美, 或是令人熱血的故事, 就這麼輕而易舉的映在了腦海。

以前幾毛錢的小人書, 如今已成為文物級珍品

在那個沒有網路和手機的年代, 街頭的書攤、散放的小人書、緊張刺激的情節, 令人癡迷的故事, 就是童年的定格。

或許我們已不記得具體的情節, 但一定記得看書時的那種快樂。

一門忠烈的楊家將、妙計連連的諸葛亮、巾幗不讓鬚眉的穆桂英……風雲傳奇人物, 一一躍然紙上;

還有許仙白娘子、西廂的崔鶯鶯、淒美的梁祝化蝶、遠嫁的王昭君……流傳千年的故事......

看《西廂記》中的女子, 雲鬢高懸, 眉目如畫, 有嫺靜之美

畫裡的人物, 溫婉或靜美, 忠勇或智慧, 每種性格都被一支筆勾勒出來。

看《楊門女將》中佘太君請兵, 每個人物的表情, 都不相同;

忠義之臣臉上的憤慨、佘太君站姿的挺立、奸臣臉上的不服和驚訝、甚至是每個人的朝向……無一遺漏, 處處考究。

看過不僅能夠瞭解故事, 更能讓人領會劍拔弩張的緊張感, 比單看文字要精彩多的多。

性格鮮明的人物, 緊張精彩的情節, 最能讓人留下印象, 引發思考。

看到《孔雀東南飛》,我們便能吟出“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的千古名句;

翻至《群英會》,我們又能體味草船借箭的智謀,懂得“借勢”之道。

《群英會》中,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典故眾多

看《紙上談兵》中趙括的自大,便知成語,更領悟為人需實幹、謙遜,不然難免鬧了笑話;

讀《飛將軍》,知李廣帶兵如神,又對歷史戰爭有所瞭解……

而看連環畫的方式,不僅輕鬆有趣,更是文學和繪畫的雙重養分。

看到《孔雀東南飛》,我們便能吟出“孔雀東南飛,五裡一徘徊”的千古名句;

翻至《群英會》,我們又能體味草船借箭的智謀,懂得“借勢”之道。

《群英會》中,草船借箭,周瑜打黃蓋……典故眾多

看《紙上談兵》中趙括的自大,便知成語,更領悟為人需實幹、謙遜,不然難免鬧了笑話;

讀《飛將軍》,知李廣帶兵如神,又對歷史戰爭有所瞭解……

而看連環畫的方式,不僅輕鬆有趣,更是文學和繪畫的雙重養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