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蔣雯麗:考北影前曾是女工,當年為拍戲不拒扮醜三個月增肥30斤

采寫: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新媒體編輯:吳冬妮

圖片均來自網路

【本文為新京報Fun娛樂公號”。

辭掉鐵飯碗, 她成了一名北電學生

蔣雯麗似乎天生就是個演員, 儘管年少時的她不太合群, 習慣在自己的想像世界裡自說自話, 自娛自樂。 但表演的習慣已經深入她生活的很多細節:她把家裡的桌子當成櫃檯, 扮演售貨員售賣東西;她複習功課, 會用粉筆把練習題寫在玻璃上, 拿著棍子邊學著老師講課, 邊幫助自己記憶。

一心想離開小城鎮的她, 高中畢業後, 考取了安徽水利學校。 雖然有表演基礎, 也有舞蹈天賦,

但畢業後的蔣雯麗卻沒能直接走上表演之路, 而是被分配到自來水廠做了女工。 日復一日地抄錄儀錶上的數字, 她很快便厭惡了這份穩定的“鐵飯碗”。

年輕時的蔣雯麗

作為文藝骨幹, 在一次工廠組織的演出中, 舞臺總監看到正在排練的她, 勸說道“你不如去試試考電影學院”。 那是蔣雯麗第一次聽到, 世界上還有專門學習表演的學校;而也正是在那一年, 抱著“去首都看一看”的心態, 蔣雯麗參加了北電的招生考試, “幾乎是從早晨考到了傍晚, 我把我20年來讀過的書和美術作品, 以及所有經歷的酸甜苦辣,

在這一天中全部釋放了。 ”

1988年, 考上電影學院的蔣雯麗, 辭掉了自來水廠的工作, 獨自來到北京, 成為了許晴、劉江(導演)的同學。

因為不自信, 曾想過放棄做個演員

成為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的一名學生後, 蔣雯麗才發現自己其實只是個門外漢, 且根本不夠自信, 甚至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去面對。 在不斷地自我懷疑中, 她放不開, 甚至開始覺得自己不適合做個演員。 回憶那時, 蔣雯麗說, 感覺演員永遠都在等待, 而不是主動有人來找你, “我最痛苦的時候, 也曾經想過放棄, 直到有一天, 我忽然醒悟覺得自己是愛這份事業的, 而不是為了成名。 我只要有機會去享受過程就好了。 ”

《霸王別姬》

1989年, 蔣雯麗憑藉其參演的首部電視劇《懸崖百合》獲得了飛天獎最佳女配角的提名;此後, 她被陳凱歌導演選中出演電影《霸王別姬》, 才20歲出頭的她在片中飾演小豆子的媽媽, 這對於一個大二學生來說壓力巨大。 但在最終的成片中, 短短七分鐘的鏡頭, 蔣雯麗將一個卑微悽楚的“窯姐”完美詮釋;到她真正拿下飛天獎最佳女演員,

已經是1999年, 在這部與吳若甫、俞飛鴻合作出演的都市情感電視劇《牽手》中, 她將那個平常婚姻裡最普通的妻子形象演繹得真實、感人。

《大宅門》

之後, 蔣雯麗又相繼出演了《大宅門》《中國式離婚》等頗具影響力的電視劇作品, 塑造了各個時代、眾多婚姻中的女性形象。

在角色面前,減肥增肥都是件小事

在不久前播出的,以1952年到1964年新疆生活為背景的電視劇《花兒與遠方》中,為還原新疆建設兵團的生活全貌,攝製組輾轉于新疆與山東等地實地取景,擺在演員面前的挑戰,不僅是零下20多度的極寒天氣,還需要適應極為簡陋艱苦的拍攝環境。“夏戲冬拍”成了劇組的固定模式,身著薄薄戲服的蔣雯麗,就算凍得打哆嗦也依舊談笑自如,騎馬、開拖拉機、打槍……所有戲份都親自上陣,不用替身,她笑說開拖拉機就如同開車,自己不僅能熟練往前開,還學會了拐彎,獲封劇組裡的“拖拉機小能手”。

電影《立春》

電影《最愛》

事實上,在角色面前,蔣雯麗從來沒有過偶像包袱,就像她自己說的,總是能“豁得出去”。她曾為了角色連續七天沒吃飯,也曾為電影《立春》裡的王彩玲,僅用三個月增肥30斤。“我當時不知道這樣做是對身體傷害極大的,但不知者無罪。”拍完《立春》後她又投入到電視劇《金婚》的拍攝中,“你可以看出來剛開頭的時候我很胖,然後拍著拍著就瘦了。”

拍戲無數,蔣雯麗深知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的遺憾,“我很少看自己的作品,因為一看就會開始挑剔自己,索性就不看了,讓遺憾留在以後去彌補吧。”

顧長衛鼓勵我再做導演

1993年,蔣雯麗與顧長衛因戲結緣。如今,就算到了生活中,倆人最大的話題依然離不開電影。“他第一次做導演拍《孔雀》時,我在劇組待了一段時間,我會從演員的角度和他溝通,也覺得做導演真的很不容易。而當我自己當了導演的時候,他又會幫我提意見,有時候聽他說完感覺我的電影好像白拍了。”

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

她說倆人閒暇之餘最愛一起去看電影,但也會因為喜好不同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看電影是種享受,看完我們就會討論。他很支援我再去創作一部作品,但之後要拍什麼我還在思考中,等我拍的時候再和大家說吧。”

我就是“吃貨一枚”

她笑言自己還是一枚“吃貨”,甚至將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歸屬於品嘗美食,“每次我都是到了戲裡才開始減肥,不拍戲就可以放鬆一下,我比較愛吃,一吃就覺得很美好。”

【新鮮問答】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老”

新京報:這幾年作品不多,選劇本的標準是什麼?

蔣雯麗:標準就是自己喜歡與否,是發自內心覺得好的,是能夠打動我的。不會刻意側重哪種題材,故事好看、人物有意思,我一口氣能看完它的,基本上都會接演。

新京報:拍了這麼多年的戲,最大的轉變是?

蔣雯麗:除了不斷地學習,我幾乎沒什麼太大的轉變。雖說佛學講要“去執”,但一直以來我都是個挺執著的人,可能因為我是A型血(笑),做事特別認真。你交給我一件事,我不把它弄好就覺得特別對不起別人,心裡也不舒服。

新京報:現階段在表演上還有對得獎的期待嗎?

蔣雯麗:所有東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我的努力。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都是盡自己的所能,把它完成好。至於最後的結果不是我能把握的。我現在都不想這些問題,想,只會給自己增添煩惱。

新京報:未來,會反對自己的孩子進娛樂圈嗎?

蔣雯麗:順其自然,如果他們想我也不會反對。

新京報:現在大概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想和年輕演員說些什麼?

蔣雯麗: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太老(笑),我心裡住著一個少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反正我是個愛幻想的人,永遠對美好的東西有憧憬。大概很難看出來,我也比較難分清楚自己性格反差大不大,但你經常看我的電影作品就會知道,我是個愛幻想的人(笑)。

塑造了各個時代、眾多婚姻中的女性形象。

在角色面前,減肥增肥都是件小事

在不久前播出的,以1952年到1964年新疆生活為背景的電視劇《花兒與遠方》中,為還原新疆建設兵團的生活全貌,攝製組輾轉于新疆與山東等地實地取景,擺在演員面前的挑戰,不僅是零下20多度的極寒天氣,還需要適應極為簡陋艱苦的拍攝環境。“夏戲冬拍”成了劇組的固定模式,身著薄薄戲服的蔣雯麗,就算凍得打哆嗦也依舊談笑自如,騎馬、開拖拉機、打槍……所有戲份都親自上陣,不用替身,她笑說開拖拉機就如同開車,自己不僅能熟練往前開,還學會了拐彎,獲封劇組裡的“拖拉機小能手”。

電影《立春》

電影《最愛》

事實上,在角色面前,蔣雯麗從來沒有過偶像包袱,就像她自己說的,總是能“豁得出去”。她曾為了角色連續七天沒吃飯,也曾為電影《立春》裡的王彩玲,僅用三個月增肥30斤。“我當時不知道這樣做是對身體傷害極大的,但不知者無罪。”拍完《立春》後她又投入到電視劇《金婚》的拍攝中,“你可以看出來剛開頭的時候我很胖,然後拍著拍著就瘦了。”

拍戲無數,蔣雯麗深知每個作品都有自己的遺憾,“我很少看自己的作品,因為一看就會開始挑剔自己,索性就不看了,讓遺憾留在以後去彌補吧。”

顧長衛鼓勵我再做導演

1993年,蔣雯麗與顧長衛因戲結緣。如今,就算到了生活中,倆人最大的話題依然離不開電影。“他第一次做導演拍《孔雀》時,我在劇組待了一段時間,我會從演員的角度和他溝通,也覺得做導演真的很不容易。而當我自己當了導演的時候,他又會幫我提意見,有時候聽他說完感覺我的電影好像白拍了。”

蔣雯麗導演處女作《我們天上見》

她說倆人閒暇之餘最愛一起去看電影,但也會因為喜好不同有意見不統一的時候,“看電影是種享受,看完我們就會討論。他很支援我再去創作一部作品,但之後要拍什麼我還在思考中,等我拍的時候再和大家說吧。”

我就是“吃貨一枚”

她笑言自己還是一枚“吃貨”,甚至將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刻歸屬於品嘗美食,“每次我都是到了戲裡才開始減肥,不拍戲就可以放鬆一下,我比較愛吃,一吃就覺得很美好。”

【新鮮問答】

“我一直不覺得自己老”

新京報:這幾年作品不多,選劇本的標準是什麼?

蔣雯麗:標準就是自己喜歡與否,是發自內心覺得好的,是能夠打動我的。不會刻意側重哪種題材,故事好看、人物有意思,我一口氣能看完它的,基本上都會接演。

新京報:拍了這麼多年的戲,最大的轉變是?

蔣雯麗:除了不斷地學習,我幾乎沒什麼太大的轉變。雖說佛學講要“去執”,但一直以來我都是個挺執著的人,可能因為我是A型血(笑),做事特別認真。你交給我一件事,我不把它弄好就覺得特別對不起別人,心裡也不舒服。

新京報:現階段在表演上還有對得獎的期待嗎?

蔣雯麗:所有東西都是可遇不可求的,唯一能做的就是盡我的努力。電影也好、電視劇也好,都是盡自己的所能,把它完成好。至於最後的結果不是我能把握的。我現在都不想這些問題,想,只會給自己增添煩惱。

新京報:未來,會反對自己的孩子進娛樂圈嗎?

蔣雯麗:順其自然,如果他們想我也不會反對。

新京報:現在大概是一種怎樣的生活狀態?想和年輕演員說些什麼?

蔣雯麗:我一直不覺得自己太老(笑),我心裡住著一個少女。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反正我是個愛幻想的人,永遠對美好的東西有憧憬。大概很難看出來,我也比較難分清楚自己性格反差大不大,但你經常看我的電影作品就會知道,我是個愛幻想的人(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