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峪口村裡看大戲,秦腔唱出文化之美聽出故事感受做人道理

農村大戲

在農村最熱鬧的事莫過於節日期間看大戲, 秦腔大戲唱起來, 農村經濟富起來, 文化生活活起來。

雨中看戲

在清明時節, 三陽川生活的親戚邀請我們全家去峪口村看大戲, 心裡一陣高興, 心裡想清明假期終於有事幹了。

三娘教子

說實話, 我還是愛看戲的, 秦腔戲裡有一種鄉音, 更有一種鄉愁, 而且還有一種文化, 從秦腔裡你聽到的是另一種故事, 更有生活, 秦腔的唱腔也獨特, 更特別, 聽出濃厚的文化。

有些人說看秦腔戲看不懂, 尤其是唱腔是聽不來, 關鍵是一沒有用心看, 二沒有把握住秦腔的音律, 三沒有專心聽戲。

《清風亭》

秦腔戲的唱腔裡, 既有內容, 也有故事, 而且每一句, 都是通過文武長班的音響表現出來, 要配合起來聽。

同時, 動作更能表現一種美, 更有一種內容。

秦腔裡的角色, 生末淨旦醜樣樣齊全, 花臉的臉譜千姿百態, 武生的打鬥最是精彩, 古老的說唱有板有眼陰陽頓挫融在期間, 青衣的水袖似仙女下凡, 小丑的功底他最是全面。

我們當天下午到的峪口, 一到村裡, 便走進了戲場裡, 這次峪口村邀請的是陝西周子縣劇團的秦腔戲, 這雖是一家縣劇團, 但卻是中央級先進單位, 省級文明單位, 下午正唱的是《金麒麟》, 拿 上相機一邊拍攝, 一邊看戲, 當時並沒有看出來什麼味道, 只是在這裡看到村裡人的熱情,

整個戲場裡都是觀眾, 有大人也有小孩, 而且老人個個提了個馬紮小凳子坐在前面, 小孩子在戲場裡跑來跑去, 似乎比看戲的人更有歡樂和樂趣。

晚上吃過晚飯, 雖然下著小雨, 還是走進了戲場, 這時候正唱加演《三娘教子》, 看了一會兒的時候, 雨下大了,戲場裡人們都打著傘看戲,而這時候,身上都有些濕了,但還是忍痛割愛,離開了戲場。

第二天,是正會的一天,上午便唱起了戲,本戲唱的是《清風亭》,第一次看這個戲,老兩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元宵節高高興興逛燈會,回去的路上撿到了一個被拋棄的孩子,拿了血書,給孩子起名為張繼保,老兩口靠賣豆腐把孩子養到十三歲,孩子變心了,恰好生母在清風亭裡尋找孩子,母子相遇,也不顧年邁的養父心中感受卻隨生母回家,去享受富家生活去了,而這時候的養父養母卻為了尋找孩子流落街頭,養母雙目失眠,二人成為了乞丐,可貪圖榮花富貴的張繼保在大娘的運作下中了狀元,這時候在清風亭相遇,二老去相認,卻不想,兒子為了自己的仕途不肯相認,這時候的老婆婆悲憤已極,把銅錢打在他臉上,夫妻相繼碰死在亭前,但不孝子張繼保也被暴雷殛死。

看秦腔關鍵是要看做人的道理,聽出故事的內容,從中受到教育,而農村最愛看秦腔,有時候一些秦腔劇一遍又一遍的看,但依然百看不厭,這正是秦腔劇的教化作用明顯,而且也是在農村傳唱新風,傳唱文化的過程。

雨下大了,戲場裡人們都打著傘看戲,而這時候,身上都有些濕了,但還是忍痛割愛,離開了戲場。

第二天,是正會的一天,上午便唱起了戲,本戲唱的是《清風亭》,第一次看這個戲,老兩口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元宵節高高興興逛燈會,回去的路上撿到了一個被拋棄的孩子,拿了血書,給孩子起名為張繼保,老兩口靠賣豆腐把孩子養到十三歲,孩子變心了,恰好生母在清風亭裡尋找孩子,母子相遇,也不顧年邁的養父心中感受卻隨生母回家,去享受富家生活去了,而這時候的養父養母卻為了尋找孩子流落街頭,養母雙目失眠,二人成為了乞丐,可貪圖榮花富貴的張繼保在大娘的運作下中了狀元,這時候在清風亭相遇,二老去相認,卻不想,兒子為了自己的仕途不肯相認,這時候的老婆婆悲憤已極,把銅錢打在他臉上,夫妻相繼碰死在亭前,但不孝子張繼保也被暴雷殛死。

看秦腔關鍵是要看做人的道理,聽出故事的內容,從中受到教育,而農村最愛看秦腔,有時候一些秦腔劇一遍又一遍的看,但依然百看不厭,這正是秦腔劇的教化作用明顯,而且也是在農村傳唱新風,傳唱文化的過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