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我是個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 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關漢卿大約生於金末元初, 至於他的出生地已經不可考。 他的本職工作很有可能是一個醫生, 在他的名劇《望江亭》中有一折診病的戲,

宛若醫人聲口, 可以作為助證。

只是後來不知道具體是什麼原因, 關漢卿放棄了醫生的職業, 一心浪跡江湖, 並撲在了雜劇的創作和演出上, 也正因為如此, 才給我們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


元朝的很多書籍上都記載關漢卿是一個風流倜儻的人,

他後來經常親自上臺演出戲劇, 很多時候還反串女角, 這些也都足以說明關漢卿的容顏是姣好的, 關漢卿自己也說“願朱顏不改常依舊”。

關漢卿是個無比自信的人, 他公然寫曲, 說“我是個普天下郎君領袖, 蓋世界浪子班頭”, 這是何等的自信與志得意滿啊。

而到底是何等的才華會讓他有如此的自信呢?關漢卿也不謙虛, 接著就羅列出了自己所會的種種才藝, 以讓世人信服。

他說自己“分茶攧竹, 打馬藏鬮;通五音六律滑熟”, 又道“我也會圍棋、會蹴踘、會打圍、會插科、會歌舞、會吹彈、會咽作、會吟詩、會雙陸”。


無論是吃喝玩樂, 還是琴棋歌舞, 還是詩詞曲賦, 關漢卿無所不通, 而這一點當時的名士也都深為嘆服。 《析津志》裡就說他“生而倜儻, 博學能文, 滑稽多智, 蘊藉風流, 為一時之冠”。

關漢卿這麼一個大帥哥, 同時又有著驚世的才華, 加上他的滑稽幽默、風流開放, 無論在何時, 無論走到哪裡, 都是深受女孩子的追捧的。

而關漢卿恰恰就是一個寄情於風月的人, 他浪跡江湖、足行天下,

除了與一些名士墨客交往之外, 他也經常混跡于青樓戲園之間, 與一些女藝人或妓女譜寫了一段段浪漫佳話。


他說自己“伴的是銀箏女銀台前理銀箏笑倚銀屏, 伴的是玉天仙攜玉手並玉肩同登玉樓, 伴的是金釵客歌金縷捧金樽滿泛金甌,

玩的是梁園月, 飲的是東京酒, 賞的是洛陽花, 攀的是章台柳”。

他認為有這樣的生活, 還有什麼可憂愁的呢?關漢卿還經常自己裝扮上臺演出, 不為名利, 只為自己一樂而已。 而在他長時期與戲子和妓女交往的過程中, 歷史留下來的名字只有一個, 她叫朱簾秀。

朱簾秀是當時著名的女演員, 也可以說是我國戲曲早期的一位傑出演員。 《青樓集》中曾這樣評價她:“姿容姝麗, 雜劇為當今獨步, 駕頭、花旦、軟末泥等, 悉造其妙, 名公文士頗推重之。 ”


關漢卿是一個大戲劇家,遇到這樣的女子自然是心動不已。他稱讚朱簾秀道:“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十裡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可見,關漢卿是在揚州遇到朱簾秀的。

朱簾秀有沒有演過關漢卿寫的雜劇,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關漢卿贈給朱簾秀的一套散曲卻千古流傳,這就是著名的《一枝花·不伏老》。他說:

攀出牆朵朵花,

折臨路枝枝柳。

花攀紅蕊嫩,

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

憑著我折柳攀花手,

直煞得花殘柳敗休。

半生來折柳攀花,

一世裡眠花臥柳。


其實關漢卿與朱簾秀之間到底有沒有過一段情史,我們也無從知道,但是我們從關漢卿贈與她的套曲中,還是可以明確感覺到關漢卿對朱簾秀深深的迷戀的。以至於後世人便敷衍出了無數的關於他們兩個的愛情故事。

古往今來,才子配佳人,人們往往都有這樣美好的幻想。可是朱簾秀最終並沒有和關漢卿走在一起,她最後嫁給了一個道士,叫洪丹穀。關漢卿則繼續寄情於山水風月之間。

如果說關漢卿是一個隻知道風花雪月的花花公子的話,那麼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有著社會深度的雜劇流傳下來。正是因為對朝廷的失望,對社會的不滿,才讓他這樣放浪形骸,寄情於風花雪月,遊戲人間。

​我們知道,自秦以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社會下,元朝的統治是最黑暗的,社會矛盾非常嚴重,關漢卿深感失望無奈之下,才會縱情於風月的。風流只是表面,憤懣才是實質。

他的代表作《竇娥冤》,便是揭露社會黑暗的經典之作。在所有的雜劇都在寫才子佳人時,關漢卿則通過竇娥這樣一個弱女子的悲慘命運,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至於這部戲出來後是那麼的驚世駭俗。

我們不得不佩服關漢卿的勇氣。他曾在《一枝花·不伏老》中這樣說自己:

我是個

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

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

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

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好一粒蒸不爛、炒不爆的銅豌豆。他敢寫追求婚姻愛情自由的《拜月亭》,也敢寫讚頌風塵女子智慧的《救風塵》,更感寫揭露社會黑暗的感天動地的《竇娥冤》。這樣一位心懷社會與天下的戲劇家怎能不稱之為偉大?

關漢卿大概活了八十歲,一生寫了將近70部雜劇,流傳到今天也有18部。他是個多情才子,亦是個人間惆悵客。


關漢卿是一個大戲劇家,遇到這樣的女子自然是心動不已。他稱讚朱簾秀道:“富貴似侯家紫帳,風流如謝府紅蓮”;“十裡揚州風物妍,出落著神仙。”可見,關漢卿是在揚州遇到朱簾秀的。

朱簾秀有沒有演過關漢卿寫的雜劇,我們已經無法考證了,但是關漢卿贈給朱簾秀的一套散曲卻千古流傳,這就是著名的《一枝花·不伏老》。他說:

攀出牆朵朵花,

折臨路枝枝柳。

花攀紅蕊嫩,

柳折翠條柔,浪子風流。

憑著我折柳攀花手,

直煞得花殘柳敗休。

半生來折柳攀花,

一世裡眠花臥柳。


其實關漢卿與朱簾秀之間到底有沒有過一段情史,我們也無從知道,但是我們從關漢卿贈與她的套曲中,還是可以明確感覺到關漢卿對朱簾秀深深的迷戀的。以至於後世人便敷衍出了無數的關於他們兩個的愛情故事。

古往今來,才子配佳人,人們往往都有這樣美好的幻想。可是朱簾秀最終並沒有和關漢卿走在一起,她最後嫁給了一個道士,叫洪丹穀。關漢卿則繼續寄情於山水風月之間。

如果說關漢卿是一個隻知道風花雪月的花花公子的話,那麼他就不會有那麼多的有著社會深度的雜劇流傳下來。正是因為對朝廷的失望,對社會的不滿,才讓他這樣放浪形骸,寄情於風花雪月,遊戲人間。

​我們知道,自秦以後,中國兩千多年的帝制社會下,元朝的統治是最黑暗的,社會矛盾非常嚴重,關漢卿深感失望無奈之下,才會縱情於風月的。風流只是表面,憤懣才是實質。

他的代表作《竇娥冤》,便是揭露社會黑暗的經典之作。在所有的雜劇都在寫才子佳人時,關漢卿則通過竇娥這樣一個弱女子的悲慘命運,深刻地揭露了當時社會的黑暗,以至於這部戲出來後是那麼的驚世駭俗。

我們不得不佩服關漢卿的勇氣。他曾在《一枝花·不伏老》中這樣說自己:

我是個

蒸不爛、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

響璫璫一粒銅豌豆,

恁子弟每誰教你鑽入他

鋤不斷、斫不下、解不開、頓不脫、

慢騰騰千層錦套頭。


好一粒蒸不爛、炒不爆的銅豌豆。他敢寫追求婚姻愛情自由的《拜月亭》,也敢寫讚頌風塵女子智慧的《救風塵》,更感寫揭露社會黑暗的感天動地的《竇娥冤》。這樣一位心懷社會與天下的戲劇家怎能不稱之為偉大?

關漢卿大概活了八十歲,一生寫了將近70部雜劇,流傳到今天也有18部。他是個多情才子,亦是個人間惆悵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