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代最能書善畫的皇帝

史上最能書善畫的皇帝

宋徽宗 趙佶(1082—1135) 北宋第八代皇帝。 1100~1125年在位。 年號先後為建中靖國、崇甯、大觀、政和、重和、宣和。 宋神宗趙頊之子, 哲宗趙煦之弟。 他重用蔡京、王黼、童貫、高俅、朱□、梁師成、楊□、李彥等人, 橫徵暴斂, 驕奢淫逸, 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 置造作局, 專門製造供皇室享用的奢侈...

宋徽宗 趙佶 (1082—1135) 北宋第八代皇帝。 1100~1125年在位。 年號先後為建中靖國、崇甯、大觀、政和、重和、宣和。 宋神宗趙頊之子, 哲宗趙煦之弟。 他重用蔡京、王黼、童貫、高俅、朱□、梁師成、楊□、李彥等人, 橫徵暴斂, 驕奢淫逸, 是北宋最荒淫腐朽的皇帝。 置造作局,

專門製造供皇室享用的奢侈品。 又設蘇杭應奉局, 搜括民間奇花異石, 用大量船隻一批批運至開封, 稱為花石綱。 在開封用人工築成一座周圍十餘裡的艮嶽, 在山上興建亭館樓臺, 耗費巨萬。 設“西城括田所”, 以沒收荒地及戶絕田為名, 霸佔大量民田。 他迷信道教, 極力抬高道教的地位, 設道官階二十六等, 和政府官吏同樣領取俸祿。 徽宗的腐朽統治, 激起了方臘、宋江等農民起義(見方臘起義)。 宣和二年(1120), 派人與金朝訂立盟約, 相約夾擊遼朝。 在對遼作戰中, 更加暴露了宋朝政治的腐敗與軍事的無能。 宣和七年金兵滅遼後即乘勝南下攻宋。 徽宗慌忙傳位給太子桓(欽宗), 自稱太上皇。 靖康二年(1127)與欽宗同為金朝所虜, 押解北上。
後死于金五國城(今黑龍江依蘭)。 徽宗在藝術上有多方面的成就, 能書善畫, 書法稱“瘦金體”。

《欲借風霜二詩帖》, 紙本, 楷書, 33.2 x 63公分。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由兩首七言與五言律詩合併而成, 也名為“欲借、風霜二詩”帖。 過去學者推測這可能是宋徽宗廿九歲(1110)時所作。

(趙佶 草書千字文)

(趙佶 關中秋月)

(趙佶 禦書)

趙佶草書紈扇《掠水燕翎詩》

玉京曾憶舊繁華, 萬里帝王家。 瓊樹玉殿, 朝喧弦管, 暮列笙琶。 花城人去今蕭索, 春夢繞胡沙。 家山何處?忍聽羌管, 吹徹梅花! ——這是宋徽宗(趙佶)寫的一首亡國蒙塵詞。

和南唐李煜一樣, 這位亡國皇帝在藝術上是有作為的, 他對於宋代畫院的建設和院體畫的發展, 對於書畫藝術的提倡和創作, 以及對於古代藝術的整理與保存, 是有突出貢獻的。他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命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等。

他的書法,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聯筆字象遊絲行空,已近行書。其用筆源于褚、薛,寫得更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勁挺。

(趙佶 五色鸚鵡)

《寫生珍禽圖》為水墨紙本手卷,是徽宗寫生花鳥畫的典範,筆調朴質簡逸,全用水墨,對景寫生,無論禽鳥、花草均形神兼備。卷高27.5釐米、全長521.5釐米,共分12段,每段接縫處有宋徽宗的雙螭印,共十一方。

《寫生珍禽圖》在2002年中國嘉德春拍會上被一位二十多歲神秘青年買走。這位青年開出的2300萬元人民幣的競拍天價創造了當時中國書畫拍賣史的最高記錄。

作為皇帝,宋徽宗趙佶的政治生涯灰暗而短促,但作為藝術家,宋徽宗卻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346位皇帝中最賦藝術氣質、最才華橫溢者。

趙佶《鴝鵒圖軸》南京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代表趙佶畫風的名作,歷來為世人所重。從這件作品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北宋皇家貴族創作風格與畫院的截然不同--水墨寫意。此圖在著名收藏家龐元濟收藏後,被其銷毀,有著名海派畫家陸輝臨摹兩件,堪稱下真跡一等。

現在一圖在日本,一圖在南京博物院。也有人考證說,龐氏捐獻給南京博物院的是真跡。

《聽琴圖》宋 趙佶 絹本設色 縱147.2釐米 橫5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這意味著他本來不可能有機會成為皇帝,而可以專心致志地從事他所喜歡的文學、藝術創作或一心奉道。他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和天分,然而他最終成為皇位的繼承人,這對他自己或是國家都是一種不幸。《聽琴圖》構圖簡潔,用筆稍勁健刻露。也可以說是他的自畫像,兩位聽琴的官員中,穿紅袍的是宰相蔡京。畫卷的頂端有蔡京的題詩。四周蒼松聳立,枝幹盤回虯勁,藤條纏繞而上;翠竹蕭疏,枝葉繁茂,迎風搖曳,風姿綽約。嶙峋怪石上點綴的名貴花卉,與幾案上徐徐升起的嫋嫋煙影相應成趣,既風流蕭逸又意境優美,加上嚴謹工麗的筆墨和妍麗清雅的賦色,使此畫呈現出一派古雅、高貴的風格。

《聽琴圖》宋 趙佶 絹本設色 縱147.2釐米 橫5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桃鳩圖》(日本神奈川私人藏)

祥龍石圖卷(放大)

《秋景山水圖》(日本京都金地院藏)

趙佶《臘梅山禽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畫院畫家的作品,可以說代表了北宋後期畫院工筆花鳥畫的最高成就,無論從技法,意境都是南宋和明代宮廷畫家所無法超越的。

趙佶于花鳥畫尤為注意。《宣和畫譜》記錄了他收藏的花鳥畫二千七百八十六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可見其偏愛之深。《畫繼》記載趙佶曾寫《筠莊縱鶴圖》,“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擎露舞風之態,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潔,並立而不爭,獨行而不倚,閒暇之格,清迥之姿,寓於縑素之上,各極其妙。”這種讚譽趙佶花鳥畫精緻、生動傳神的文字記載俯拾皆是。流傳至今題為趙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鳥畫作,則證實了這種記載的真實性。趙佶的花鳥畫,以極其嚴謹的創作態度,既從形象上充分掌握了物件的生長規律,且以特有的筆調活靈活現地傳達出物件的精神特質,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化境。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同樣為北宋畫院的作品。水準雖然高超,但稍遜與前二幅。

是有突出貢獻的。他稱得上是一個“不愛江山愛丹青”的皇帝。他廣泛收集民間文物,特別是金石書畫,命文臣編輯《宣和書譜》和《宣和畫譜》等。

他的書法,早年學薛稷,黃庭堅,參以褚遂良諸家,出以挺瘦秀潤,融會貫通,變化二薛(薛稷,薛曜),形成自己的風格,號“瘦金體”。其特點是瘦直挺拔,橫畫收筆帶鉤,豎劃收筆帶點,撇如匕首,捺如切刀,豎鉤細長;有些聯筆字象遊絲行空,已近行書。其用筆源于褚、薛,寫得更瘦勁;結體筆勢取黃庭堅大字楷書,舒展勁挺。

(趙佶 五色鸚鵡)

《寫生珍禽圖》為水墨紙本手卷,是徽宗寫生花鳥畫的典範,筆調朴質簡逸,全用水墨,對景寫生,無論禽鳥、花草均形神兼備。卷高27.5釐米、全長521.5釐米,共分12段,每段接縫處有宋徽宗的雙螭印,共十一方。

《寫生珍禽圖》在2002年中國嘉德春拍會上被一位二十多歲神秘青年買走。這位青年開出的2300萬元人民幣的競拍天價創造了當時中國書畫拍賣史的最高記錄。

作為皇帝,宋徽宗趙佶的政治生涯灰暗而短促,但作為藝術家,宋徽宗卻是中國2000多年封建歷史,346位皇帝中最賦藝術氣質、最才華橫溢者。

趙佶《鴝鵒圖軸》南京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代表趙佶畫風的名作,歷來為世人所重。從這件作品中,我們可以領略到北宋皇家貴族創作風格與畫院的截然不同--水墨寫意。此圖在著名收藏家龐元濟收藏後,被其銷毀,有著名海派畫家陸輝臨摹兩件,堪稱下真跡一等。

現在一圖在日本,一圖在南京博物院。也有人考證說,龐氏捐獻給南京博物院的是真跡。

《聽琴圖》宋 趙佶 絹本設色 縱147.2釐米 橫5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趙佶是宋神宗的第十一子,這意味著他本來不可能有機會成為皇帝,而可以專心致志地從事他所喜歡的文學、藝術創作或一心奉道。他有很高的藝術修養和天分,然而他最終成為皇位的繼承人,這對他自己或是國家都是一種不幸。《聽琴圖》構圖簡潔,用筆稍勁健刻露。也可以說是他的自畫像,兩位聽琴的官員中,穿紅袍的是宰相蔡京。畫卷的頂端有蔡京的題詩。四周蒼松聳立,枝幹盤回虯勁,藤條纏繞而上;翠竹蕭疏,枝葉繁茂,迎風搖曳,風姿綽約。嶙峋怪石上點綴的名貴花卉,與幾案上徐徐升起的嫋嫋煙影相應成趣,既風流蕭逸又意境優美,加上嚴謹工麗的筆墨和妍麗清雅的賦色,使此畫呈現出一派古雅、高貴的風格。

《聽琴圖》宋 趙佶 絹本設色 縱147.2釐米 橫51.3釐米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桃鳩圖》(日本神奈川私人藏)

祥龍石圖卷(放大)

《秋景山水圖》(日本京都金地院藏)

趙佶《臘梅山禽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是畫院畫家的作品,可以說代表了北宋後期畫院工筆花鳥畫的最高成就,無論從技法,意境都是南宋和明代宮廷畫家所無法超越的。

趙佶于花鳥畫尤為注意。《宣和畫譜》記錄了他收藏的花鳥畫二千七百八十六件,占全部藏品的百分之四十四。可見其偏愛之深。《畫繼》記載趙佶曾寫《筠莊縱鶴圖》,“或戲上林,或飲太液,翔鳳躍龍之形,擎露舞風之態,引吭唳天,以極其思,刷羽清泉,以致其潔,並立而不爭,獨行而不倚,閒暇之格,清迥之姿,寓於縑素之上,各極其妙。”這種讚譽趙佶花鳥畫精緻、生動傳神的文字記載俯拾皆是。流傳至今題為趙佶的大量精美的花鳥畫作,則證實了這種記載的真實性。趙佶的花鳥畫,以極其嚴謹的創作態度,既從形象上充分掌握了物件的生長規律,且以特有的筆調活靈活現地傳達出物件的精神特質,達到了高度成熟的藝術化境。

趙佶《紅蓼白鵝圖軸》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這件作品同樣為北宋畫院的作品。水準雖然高超,但稍遜與前二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