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光伏行業深度報告:產業鏈多環節有降價壓力,高毛利企業占主動

2018 年全球需求萎縮, 受國外過剩產能擠壓, 多晶矽料價格大概率走低

光伏產業鏈的上游有多晶矽原料、多晶矽錠和單晶矽棒生產, 中游有多晶矽/單晶矽矽片、多晶矽/單晶矽電池片、多晶矽/單晶矽組件、光伏逆變器生產, 下游有光伏電站建設和運營。

本文研究的環節主要是多晶矽錠、多晶矽/單晶矽矽片、多晶矽/單晶矽電池片、多晶矽/單晶矽組件等 4 個生產環節。 由於缺少單晶矽棒方面的資料, 且目前市場上以多晶矽產品為主, 單晶棒也由多晶矽熔融後拉棒, 因此這裡僅分析多晶矽錠(由於使用習慣, 下文簡稱“多晶矽”)生產的供需關係。

當前多晶矽產能總體充裕, 價格穩定

2015 年 3 月-2016 年 8 月期間, 多晶矽進口數量與進口單價基本成反向變化, 說明市場是由進口單價驅動進口數量, 屬於買方市場。

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2 月期間, 多晶矽進口數量與進口單價基本同向變化, 說明市場轉換為由進口數量驅動進口單價, 轉換為賣方市場。

2017 年 2 月至 2017 年 7 月期間, 雖然進口數量總體上漲, 但進口單價穩定甚至有有所下降, 說明多晶矽供給產能相對於市場需求非常充裕, 價格趨於穩定並隨技術進步和產能的擴張逐步下降。

國外多晶矽市場萎縮, 中國市場成為主要市場

2017 年上半年, 中國進口多晶矽數量為 7.3 萬噸, 占國外產量的 81.11%。 2016 年全年進口量 14.1 萬噸, 占當年國外產量的 73.17%。

國外生產多晶矽銷往中國市場占比大幅增加, 中國市場成為國外多晶矽生產商的主要銷售對象。

按照公式 國外實際需求=國外產量-中國進口數量+中國出口數量, 可計算出, 2016 年上半年國外多晶矽實際需求為 3.4 萬噸, 2017 年上半年國外多晶矽實際需求為 1.88 萬噸, 同比減少 45%, 環比減少 26%可以預判 2017 年國外市場整體需求將大概率出現萎縮。

2017 年上半年國外多晶矽產量同比環比變化: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6 月期間,多晶矽進口單價變動滯後於國內多晶矽現貨價進一步說明國外多晶矽銷售對國內市場需求依賴。

而多晶矽進口單價在 2017 年 2 月先行見頂回落,我們則認為是因為上面提到的 2017 年上半年國外多晶矽需求大幅減少造成的。

多晶矽進口價格大概率降低

2016 年,我國多晶矽有效產能約 21 萬噸/年,產量達到 19.5 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15.4%,產能利用率為 92.86%。當年,其它國家多晶矽產能達到 28 萬噸,產量達到 19.27 萬噸,產能利用率為 68.82%。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2017 上半年,我國多晶矽產能 24.3 萬噸,產量為 11.5 萬噸,同比增長 21.1%,產能利用率為 94.65%。

其中,我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 56%,據此推算今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矽總產量約為 20.5 萬噸,刨去我國產量,其它國家多晶矽產量為 9 萬噸。按 2017 年我國多晶矽產能擴產速度計算,其它國家產能預計為 32.4 萬噸,因此其它國家產能利用率為 55.56%。

可見,2017 年上半年我國和其它國家的多晶矽產能利用率變化趨勢截然相反,我國多晶矽產能利用率維持在九成以上的高位,甚至相比去年提升了將近 2 個百分點,而其它國家產能利用率則從去年的 68.82%降低至 55.56%,由於下半年主要多晶矽廠商陸續年度檢修以及突發的產線檢修,到了 2017 年 9 月份多晶矽現貨價格從 4 月的低點不足 13 美元/公斤上漲至 16.7 美元/公斤,因此可以預測 2018 年多晶矽進口價格大概率降低。

一線廠商多晶矽片每瓦單價最低,上游多晶矽供應充足,矽片有庫存壓力

由於缺少矽片產能資料,因此此處只對矽片價格進行橫向對比分析。

市場目前主流的 156×156mm2矽片,在 1000W/m2光照條件下,一線廠商單晶矽片轉化率取 21%,多晶轉化率取 18.7%,二線廠商單晶矽片轉化率取 19.4%,多晶轉化率取 17.9%,計算出單片矽片功率。

再取 WIND 公佈的 2017 年 8 月多晶/單晶矽片市場價,算得每瓦價格如下表。發現當前一線廠商多晶矽片價格最低,最具有競爭優勢,其次是一線單晶。

由於矽片生產環節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因此按照行業內領先企業的矽片切割資料作為多晶矽發電功率的計算基礎。

多晶矽切割 156×156mm2矽片產量按 50 片/公斤,多晶矽矽片平均功率按平均 4.5W/片計算,可得出:2016 年,全球多晶矽產量 38.77 萬噸可產出多晶矽片約 110.3GW,較矽片多出 41.3GW ;2017 年上半年上游多晶矽產量 20.5 萬噸可產多晶矽矽片約 46.1GW,同期矽片產量61.4GW,上年 41.3GW 多晶矽庫存仍有 26GW 的剩餘未被消化。多晶矽庫存依然高企,多晶矽產量過剩。

相比之下,2016 年下游太陽能電池片產量為 69GW,與當年矽片產量相等,2017 年上半年太陽能電池片產量為 42GW,同期矽片產量 61.4GW,矽片剩餘 19.4GW 庫存。按 2017 年上半年太陽能電池片消耗速度,2017 年上半年矽片新增庫存消耗需要約 3 個月,有一定的庫存壓力。

太陽能電池片供應總體平衡,價格平穩

2017 年上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產量同比增長 16.7%,國內產量在全球產量中占比與 2016 年持平,為71%。

2016 年上半年,國內光伏裝機達 22GW,電池片廠家當年大規模擴產,630 搶建熱潮後,下半年裝機減少至 12.54GW,需求驟降。

獲得本文完整報告,請訪問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雖然 2017 年上半年迎來又一輪光伏電站搶建熱潮,但僅 2016 年第四季度多晶矽電池價格出現小幅反彈,進入 2017 年後總體價格平穩,多晶單晶電池片平均市場價同比減少 24.5%,環比增長 0.9%。

2017 年上半年在中國呈現出需求激增,而電池片價格卻較為平穩的現象。

我們分析認為其原因是 2017 年上半年上游原料多晶矽進口價格大幅下滑 14.5%,國內矽片供應充足,因此太陽能電池片廠家沒有上游矽片廠家傳導的漲價壓力。

且從下游光伏組件生產來看,2017 年上半年全球電池片產量同比增長 16.7%,環比增長 27.3%,光伏組件生產需求剛好能消耗太陽能電池片產能,也沒有下游組件廠家拉動漲價的動力。

預計 2017 年下半年在國內裝機需求維持,美國 201 制裁前搶購的大環境下,太陽能電池片受到下游組件需求增加和上游矽片、晶矽供應過剩的影響,太陽能電池片有望維持價格,並進一步提升利潤空間。

2018年隨著可預測到的國內外裝機需求減少,上游光伏組件需求將驟降,並傳遞至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環節。

2017 年上半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 24GW,消化庫存 2.2GW,仍餘庫存約 2.5GW。

由於 2013 年是中國光伏裝機的爆發元年,當年新增裝機 13.25GW,而此前全國累計裝機僅 4.2GW,因此認為 2013 年庫存為零,從 2014 年開始計算光伏組件庫存餘量。

庫存餘量計算公式為:本期庫存=上期庫存+當年國內產量-當年國內新增裝機-當年出口數量。經過計算,經歷過 2016 年和 2017 年兩波 630,全國光伏組件庫存餘量連續下降,但仍有約 2.5GW 餘量。

高產能利用率對元件價格起支撐作用,全球需求先增後減

可以看到,2016 年國內光伏組件產能利用率降低時,當年多晶組件價格降低 30.3%,降幅遠高於 2015年和 2017 年前三季度產能利用率較高時的價格降幅。我們認為高水準的產能利用率可以起到價格支撐的作用。

我們認為,2017 年 4 月美國 ITC 啟動的“201”調查也是對 2017 年上半年光伏元件價格的一個重要的價格支撐因素。為了減少未來 201 調查通過後美國國內光伏產品價格飆升,美國的光伏上下游廠商均選擇提前生產,希望能夠在 9 月 22 日之前進關,以規避繳交保證金的風險。

因此大量美國需求提前釋放,美國5 至 8 月底之間額外進口了約 5GW 的元件,而 2017 年上半年除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市場需求僅約(42-34+12.2)=20GW,對全球光伏元件需求影響較大,間接影響到光伏元件產能利用率,從而對同期光伏元件價格支撐作用明顯。

目前在美國,光伏元件製造環節的從業人員數量是 3.8 萬人,而下游電站安裝環節的從業人員數量是13.7 萬人,如果實施制裁利益受損的是占大部分的安裝從業人員,因此預計此次最終通過制裁的可能性並不高。

但即使沒有通過制裁,由於今年美國已提前囤積元件,因此 2018 年美國對光伏組件需求必定也會大幅降低,國內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同期的產能利用率也會間接受其影響。

單晶矽元件價格逼近多晶矽元件價格,有利擴大市場份額

分析一線、二線廠商多晶矽/單晶矽元件價格不難發現,從 2016 年以來,多晶矽元件和單晶矽元件價格就不斷接近,進入 2017 年以後,價格逐漸過渡到“一線廠商單晶矽元件>一線廠商多晶矽組件>二線廠商單晶矽組件>二線廠商多晶矽元件”這樣的價格位置,其中一線廠商單晶矽元件與一線廠商多晶矽組件差價從 2016 年初的 0.35 元/W 降至今年 8 月份的 0.13 元/W,二線廠商單晶矽組件與一線廠商多晶矽組件差價則從 2016 年初的 0.20 元/W 降至今年 8 月份-0.12 元/W。

當前單晶矽組件的每瓦單價相較於多晶矽元件愈發的具有競爭優勢,使得單晶矽元件的市場佔有率有望進一步提高。

當前多晶矽和矽片產量過剩,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平衡

綜合上述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和組件四個生產環節的產量,不難發現。2016 年,全球多晶矽產量約為 110.3GW,較矽片多出 41.3GW,矽片和電池片均為 69GW,組件 72GW 較電池片多出 3GW。

到 2017 年上半年,多晶矽產量雖驟減至 46.1GW,較矽片少了 15.3GW,但因去年多產出 41.3GW,仍有 26GW 的剩餘庫存未被消化,多晶矽庫存依然高企,多晶矽產量過剩。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同期矽片產量為 61.4GW,而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均大幅減少至 42GW,導致矽片產量較電池片多出 19.4GW,矽片產量也出現明顯過剩。組件和電池片產量在 2016 年和 2017 年上半年則基本保持平衡。

點擊下方連結,查看更多行業研究報告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6 月期間,多晶矽進口單價變動滯後於國內多晶矽現貨價進一步說明國外多晶矽銷售對國內市場需求依賴。

而多晶矽進口單價在 2017 年 2 月先行見頂回落,我們則認為是因為上面提到的 2017 年上半年國外多晶矽需求大幅減少造成的。

多晶矽進口價格大概率降低

2016 年,我國多晶矽有效產能約 21 萬噸/年,產量達到 19.5 萬噸,同比大幅增長 15.4%,產能利用率為 92.86%。當年,其它國家多晶矽產能達到 28 萬噸,產量達到 19.27 萬噸,產能利用率為 68.82%。百度搜索“樂晴智庫”,獲得更多行業深度研究報告

2017 上半年,我國多晶矽產能 24.3 萬噸,產量為 11.5 萬噸,同比增長 21.1%,產能利用率為 94.65%。

其中,我國產量占全球總產量的 56%,據此推算今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矽總產量約為 20.5 萬噸,刨去我國產量,其它國家多晶矽產量為 9 萬噸。按 2017 年我國多晶矽產能擴產速度計算,其它國家產能預計為 32.4 萬噸,因此其它國家產能利用率為 55.56%。

可見,2017 年上半年我國和其它國家的多晶矽產能利用率變化趨勢截然相反,我國多晶矽產能利用率維持在九成以上的高位,甚至相比去年提升了將近 2 個百分點,而其它國家產能利用率則從去年的 68.82%降低至 55.56%,由於下半年主要多晶矽廠商陸續年度檢修以及突發的產線檢修,到了 2017 年 9 月份多晶矽現貨價格從 4 月的低點不足 13 美元/公斤上漲至 16.7 美元/公斤,因此可以預測 2018 年多晶矽進口價格大概率降低。

一線廠商多晶矽片每瓦單價最低,上游多晶矽供應充足,矽片有庫存壓力

由於缺少矽片產能資料,因此此處只對矽片價格進行橫向對比分析。

市場目前主流的 156×156mm2矽片,在 1000W/m2光照條件下,一線廠商單晶矽片轉化率取 21%,多晶轉化率取 18.7%,二線廠商單晶矽片轉化率取 19.4%,多晶轉化率取 17.9%,計算出單片矽片功率。

再取 WIND 公佈的 2017 年 8 月多晶/單晶矽片市場價,算得每瓦價格如下表。發現當前一線廠商多晶矽片價格最低,最具有競爭優勢,其次是一線單晶。

由於矽片生產環節的行業集中度較高,因此按照行業內領先企業的矽片切割資料作為多晶矽發電功率的計算基礎。

多晶矽切割 156×156mm2矽片產量按 50 片/公斤,多晶矽矽片平均功率按平均 4.5W/片計算,可得出:2016 年,全球多晶矽產量 38.77 萬噸可產出多晶矽片約 110.3GW,較矽片多出 41.3GW ;2017 年上半年上游多晶矽產量 20.5 萬噸可產多晶矽矽片約 46.1GW,同期矽片產量61.4GW,上年 41.3GW 多晶矽庫存仍有 26GW 的剩餘未被消化。多晶矽庫存依然高企,多晶矽產量過剩。

相比之下,2016 年下游太陽能電池片產量為 69GW,與當年矽片產量相等,2017 年上半年太陽能電池片產量為 42GW,同期矽片產量 61.4GW,矽片剩餘 19.4GW 庫存。按 2017 年上半年太陽能電池片消耗速度,2017 年上半年矽片新增庫存消耗需要約 3 個月,有一定的庫存壓力。

太陽能電池片供應總體平衡,價格平穩

2017 年上半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片產量同比增長 16.7%,國內產量在全球產量中占比與 2016 年持平,為71%。

2016 年上半年,國內光伏裝機達 22GW,電池片廠家當年大規模擴產,630 搶建熱潮後,下半年裝機減少至 12.54GW,需求驟降。

獲得本文完整報告,請訪問樂晴智庫網站 www.767stock.com

雖然 2017 年上半年迎來又一輪光伏電站搶建熱潮,但僅 2016 年第四季度多晶矽電池價格出現小幅反彈,進入 2017 年後總體價格平穩,多晶單晶電池片平均市場價同比減少 24.5%,環比增長 0.9%。

2017 年上半年在中國呈現出需求激增,而電池片價格卻較為平穩的現象。

我們分析認為其原因是 2017 年上半年上游原料多晶矽進口價格大幅下滑 14.5%,國內矽片供應充足,因此太陽能電池片廠家沒有上游矽片廠家傳導的漲價壓力。

且從下游光伏組件生產來看,2017 年上半年全球電池片產量同比增長 16.7%,環比增長 27.3%,光伏組件生產需求剛好能消耗太陽能電池片產能,也沒有下游組件廠家拉動漲價的動力。

預計 2017 年下半年在國內裝機需求維持,美國 201 制裁前搶購的大環境下,太陽能電池片受到下游組件需求增加和上游矽片、晶矽供應過剩的影響,太陽能電池片有望維持價格,並進一步提升利潤空間。

2018年隨著可預測到的國內外裝機需求減少,上游光伏組件需求將驟降,並傳遞至太陽能電池片生產環節。

2017 年上半年,中國光伏新增裝機 24GW,消化庫存 2.2GW,仍餘庫存約 2.5GW。

由於 2013 年是中國光伏裝機的爆發元年,當年新增裝機 13.25GW,而此前全國累計裝機僅 4.2GW,因此認為 2013 年庫存為零,從 2014 年開始計算光伏組件庫存餘量。

庫存餘量計算公式為:本期庫存=上期庫存+當年國內產量-當年國內新增裝機-當年出口數量。經過計算,經歷過 2016 年和 2017 年兩波 630,全國光伏組件庫存餘量連續下降,但仍有約 2.5GW 餘量。

高產能利用率對元件價格起支撐作用,全球需求先增後減

可以看到,2016 年國內光伏組件產能利用率降低時,當年多晶組件價格降低 30.3%,降幅遠高於 2015年和 2017 年前三季度產能利用率較高時的價格降幅。我們認為高水準的產能利用率可以起到價格支撐的作用。

我們認為,2017 年 4 月美國 ITC 啟動的“201”調查也是對 2017 年上半年光伏元件價格的一個重要的價格支撐因素。為了減少未來 201 調查通過後美國國內光伏產品價格飆升,美國的光伏上下游廠商均選擇提前生產,希望能夠在 9 月 22 日之前進關,以規避繳交保證金的風險。

因此大量美國需求提前釋放,美國5 至 8 月底之間額外進口了約 5GW 的元件,而 2017 年上半年除中國以外的其它國家市場需求僅約(42-34+12.2)=20GW,對全球光伏元件需求影響較大,間接影響到光伏元件產能利用率,從而對同期光伏元件價格支撐作用明顯。

目前在美國,光伏元件製造環節的從業人員數量是 3.8 萬人,而下游電站安裝環節的從業人員數量是13.7 萬人,如果實施制裁利益受損的是占大部分的安裝從業人員,因此預計此次最終通過制裁的可能性並不高。

但即使沒有通過制裁,由於今年美國已提前囤積元件,因此 2018 年美國對光伏組件需求必定也會大幅降低,國內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同期的產能利用率也會間接受其影響。

單晶矽元件價格逼近多晶矽元件價格,有利擴大市場份額

分析一線、二線廠商多晶矽/單晶矽元件價格不難發現,從 2016 年以來,多晶矽元件和單晶矽元件價格就不斷接近,進入 2017 年以後,價格逐漸過渡到“一線廠商單晶矽元件>一線廠商多晶矽組件>二線廠商單晶矽組件>二線廠商多晶矽元件”這樣的價格位置,其中一線廠商單晶矽元件與一線廠商多晶矽組件差價從 2016 年初的 0.35 元/W 降至今年 8 月份的 0.13 元/W,二線廠商單晶矽組件與一線廠商多晶矽組件差價則從 2016 年初的 0.20 元/W 降至今年 8 月份-0.12 元/W。

當前單晶矽組件的每瓦單價相較於多晶矽元件愈發的具有競爭優勢,使得單晶矽元件的市場佔有率有望進一步提高。

當前多晶矽和矽片產量過剩,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平衡

綜合上述多晶矽、矽片、電池片和組件四個生產環節的產量,不難發現。2016 年,全球多晶矽產量約為 110.3GW,較矽片多出 41.3GW,矽片和電池片均為 69GW,組件 72GW 較電池片多出 3GW。

到 2017 年上半年,多晶矽產量雖驟減至 46.1GW,較矽片少了 15.3GW,但因去年多產出 41.3GW,仍有 26GW 的剩餘庫存未被消化,多晶矽庫存依然高企,多晶矽產量過剩。獲取本文完整報告請百度搜索“樂晴智庫”。

同期矽片產量為 61.4GW,而電池片和組件產量均大幅減少至 42GW,導致矽片產量較電池片多出 19.4GW,矽片產量也出現明顯過剩。組件和電池片產量在 2016 年和 2017 年上半年則基本保持平衡。

點擊下方連結,查看更多行業研究報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