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銳參考|日本學者:中國模式有助解決資本主義矛盾

隨著俄國十月革命迎來100周年紀念日, 全球再次掀起討論十月革命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以及社會主義國家的馬克思主義實踐和現代化道路的熱潮。 日本學者和資深媒體人認為, 當代的馬克思主義研究, 尤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模式的探索, 有望為解決資本主義矛盾提供範本, 為發展中國家拓展現代化途徑。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 西方各國出現馬克思主義研究熱。 對此, 共同社客座評論員、前莫斯科支局長、拓殖大學客座教授岡田充認為, 這是資本主義在無法遏制貨幣“暴走”、克服自身矛盾的情況下,

向馬克思主義尋找解決之道。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的雷曼衝擊, 都暴露出引領全球主義的貨幣資本主義的局限和困境, 也暴露了瘋狂的貨幣不受國家管制這一事實。 這是馬克思主義揭示的, 盲目崇拜貨幣所帶來的資本主義的缺陷。 以這兩大危機為契機, 主張放寬限制和‘小政府’的新自由主義的缺陷和局限也暴露無遺。 如果不對金融交易加強限制和監管, 經濟就無法發展。 ”他說。

岡田充還指出, “全球主義和全球化本質上是不同的。 全球主義是主張新自由主義的意識形態, 而全球化是人、物、資金跨國界流動, 是無法遏制的。 在全球化趨勢下, 如何遏制全球主義‘暴走’, 是超越制度和意識形態的世界性課題”。

慶應義塾大學教授、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專家大西廣認為, 金融危機後出現馬克思主義研究熱潮, 很大原因是研究資本主義經濟學的學者發現, 這種金融危機以及經濟增長率低下並不是迴圈性問題, 而已經成為長期性問題, 依靠貨幣政策等無法解決這種矛盾。

此外, 大西廣還談到金融危機以後全球馬克思主義研究呈現出多樣性。 “發達國家的研究主要是從馬克思主義中尋找如何應對迴圈性的經濟危機和長期性的增長率低下;發展中國家情況各異, 如南美是研究如何從帝國主義獨立, 南非是研究如何擺脫人種階級問題, 印度則是研究如何擺脫貧困。 ”他還指出, 當前在發達國家, 馬克思主義研究處境比較困難,

但在金磚國家等馬克思主義研究擴散很快。

中國模式具有建設性

關於如何看待中國對馬克思主義的繼承和發展, 以及對今後中國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的建議, 岡田充表示, 中國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聯動, 這是中國希望實現現代化的同時, 也建立起一個突破資本主義矛盾的範本。

大西廣認為, 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方面, 中國道路的最大特徵是執政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 可以進行政策領導, 是建設性的馬克思主義。 而在日本等國, 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在野黨, 扮演的是批判角色, 比如批判安倍經濟學錯在哪裡, 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問題在哪裡等。 大西廣還指出,

站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角度, 中國對增長率降低有準確的認識, 提出了“新常態”的概念, 所以中國的經濟增長放緩是軟著陸, 是在控制之下的。 中國在“新常態”思維主導下, 縮小重大工業的比例, 積極應對貧富差距, 尤其致力於消除貧困, 比如實施農產品價格政策以及提高最低工資等。 另外在對權力階層、富裕階層的政策上, 中國也有重大措施, 比如加大反腐力度, 打擊金權關係。

大西廣還指出, 中國模式也為世界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現代化提供了範本, 拓展了道路。 “其他社會主義國家, 比如越南、古巴等, 越南可以說是學習了中國的經濟模式, 所以比較穩定。 古巴、委內瑞拉等南美國家的經濟改革並不成功, 經濟基礎沒有形成,

處境比較困難。 對於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而言, 中國的發展道路、中國模式是很好的範本, 也作為‘北京共識’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提升和‘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 中國模式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