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龍燈、彩紮!你們知道他嗎?

銅梁龍燈起于明, 盛於清。 龍燈彩紮世代相傳, 在銅梁眾多的紮龍藝人中, 蔣玉霖、周均安、傅全泰是公認的三大傳人, 也稱銅梁龍燈彩紮三大派系。 目前, 三位大師皆已作古, 銅梁龍燈彩紮技藝三大派僅有周氏一脈傳承較好。 重慶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燈彩紮工藝傳承人周建, 是銅梁龍燈彩紮三大派的集大成者, 他紮制的龍參加了國慶50周年大典、上海世博會等展演, 他本人還遠赴日本、法國等地參加文化交流活動。

那你們瞭解這個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龍燈彩紮工藝傳承人周建嗎?趕緊跟著小編一起來瞭解一下周建先生吧!

“來,舞起來!”9月下旬的一天, 在太平龍燈彩紮廠門前, 周建與家人一起試舞著剛紮制完成的一條小彩龍, 他一邊試舞一邊檢查著彩紮工藝。 這條小彩龍是周建在國慶前趕制出的一批中的一條, 即將交付四川成都商家。

交貨前對自己的作品來一次認真“體檢”, 這是周建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周建, 銅梁龍燈手工彩紮工藝大師, 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龍燈彩紮工藝傳承人。 周建今年46歲, 濃眉大眼, 蓄一頭長髮。

周建12歲就開始隨爺爺周均安學習紮龍技藝, 後又拜在蔣玉霖、傅全泰兩位大師門下,

並得其真傳。

小時候, 周建幾乎天天看到爺爺在紮龍過程中繪畫, 日久天長, 他也喜歡上了繪畫。 農村養的牛羊貓狗等動物和書上的羅漢菩薩等成為爺爺手把手傳授他繪畫技藝時的模特。

“從小就看到爺爺紮龍, 那時全家人在爺爺帶領下都紮龍……”周建自幼便與龍結緣,

正因為有了爺爺當年的教導, 如今周建紮龍無需圖紙, 只要客戶提供一個圖案, 便可信手拈來, 讓客戶滿意而歸。

1988年, 年僅16歲的周建已拜蔣玉霖為師。 當年, 他迎來人生中第一次進京舞龍的機遇。 “當時我跟隨師傅蔣玉霖一起進京, 主要負責進京表演龍的維護……”回憶起首次進京的情景, 周建臉上寫滿自豪。

首次進京, 周建大開眼界, 他看到了銅梁龍及彩紮前景, 更加堅定了學精學透龍燈彩紮這門手藝的信心和決心。 從北京返回家鄉之後, 周建一邊加強紮龍技藝學習, 一邊開始琢磨並加以改進。 經過近10年學習, 他已將紮龍的各項技術爛熟於胸, 同時也能隨心所欲地紮制出各種動物模型, 在銅梁紮龍界聲名鵲起。

1999年, 國慶50周年大典。 周建與哥哥周合平帶著自己彩紮的龍再次跟隨舞龍隊進京表演。 二度北京舞龍, 深深地觸動他的心靈, 他覺得龍具有團結合作、拼搏進取的精神內涵, 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文化氣質。 此時, 他從心底立下錚錚誓言:一定要不遺餘力把龍文化事業做大做強, 以傳承中華龍文化,彰顯華夏龍舞魅力,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龍鄉傳人!

周建回到家鄉,與哥哥交流思想,兄弟倆形成一致意見,決定自立門戶,不等不靠,自己投資創辦實體。

從此,周建在老家太平鎮開設龍燈彩紮廠,開始對外接活單幹。在龍製品的彩紮上,他既注重繼承傳統工藝,又注重立意創新,成為藻紮藝人集大成者。他把做龍的原料改綿紙為絲綢,著色改廣告色為紡織染料,並加鋼絲、須毛和飛絮。革新後的銅梁龍面目祥瑞,造型生動,線條流暢,輕盈美觀。

周建紮制的銅梁龍注入了現代審美意識,將古樸之風與現代美感融為一體。他彩紮出的龍一時成為客戶的新寵,訂單從四面八方不斷飛來。

2002年,春節。泰國舉國歡度新春佳節。廟會,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們簇擁一條巨龍,龍走人走,往來如織。龍,或曼舞穿梭,或騰空前行,或禮拜四方……一條200米長的巨龍,對這個國家的人們來說,是一種久違的恭迎。

廟會現場,泰國記者採訪了來自中國龍舞之鄉的紙紮傳承人、巨龍設計師周建。此次,周建是應泰國政府之邀,除紮制競技龍、火龍外,還提前半月派員到泰國作龍舞教練,培訓泰方舞龍隊員,傳授舞龍技藝,一展舞龍風采。龍體200米,分100洞,2米一洞,一洞一個姓氏,彙集組成百家姓……

當時,攝像機的鏡頭、照相機的閃光燈,記者們的蜂擁堵截、不時提問,周建記憶猶新。無論是提及龍舞內涵、紮龍理念,還是舞龍技藝,以及送龍出國,與泰國龍舞隊舞龍玩龍,共度佳節的心之感言,他都從容作答,侃侃而談。

“孕龍鑄龍”,與龍相生相處,歲歲年年,周建紮龍已達34個年頭。一路堅守,一路創新。對於自己的手藝傳承,他顯得有些無奈。“現在的年輕人坐不住,曾經帶過多個徒弟,現在都不幹這一行了。就連我兩個娃兒都不願再學自己的手藝……”周建對龍燈彩紮傳承的未來充滿擔憂。

讓周建更頭痛的是來自市場的壓力。目前市面上已流行工廠化紮龍產品,這種龍採用流水線生產,市場價格比自己紮出的龍要便宜近一半,這是對像他這樣採用純傳統手工彩紮工藝的一種挑戰。

“龍變,工藝不能變,我將一直堅持自己的工藝去紮龍……”面對困難和挑戰,周建內心十分堅定。

主辦:中共重慶市銅梁區委宣傳部

投稿:2650938613@qq.com

關於我們

愛生活,愛銅梁,歡迎關注微銅梁!

以傳承中華龍文化,彰顯華夏龍舞魅力,做一個名副其實的龍鄉傳人!

周建回到家鄉,與哥哥交流思想,兄弟倆形成一致意見,決定自立門戶,不等不靠,自己投資創辦實體。

從此,周建在老家太平鎮開設龍燈彩紮廠,開始對外接活單幹。在龍製品的彩紮上,他既注重繼承傳統工藝,又注重立意創新,成為藻紮藝人集大成者。他把做龍的原料改綿紙為絲綢,著色改廣告色為紡織染料,並加鋼絲、須毛和飛絮。革新後的銅梁龍面目祥瑞,造型生動,線條流暢,輕盈美觀。

周建紮制的銅梁龍注入了現代審美意識,將古樸之風與現代美感融為一體。他彩紮出的龍一時成為客戶的新寵,訂單從四面八方不斷飛來。

2002年,春節。泰國舉國歡度新春佳節。廟會,人山人海,人聲鼎沸。人們簇擁一條巨龍,龍走人走,往來如織。龍,或曼舞穿梭,或騰空前行,或禮拜四方……一條200米長的巨龍,對這個國家的人們來說,是一種久違的恭迎。

廟會現場,泰國記者採訪了來自中國龍舞之鄉的紙紮傳承人、巨龍設計師周建。此次,周建是應泰國政府之邀,除紮制競技龍、火龍外,還提前半月派員到泰國作龍舞教練,培訓泰方舞龍隊員,傳授舞龍技藝,一展舞龍風采。龍體200米,分100洞,2米一洞,一洞一個姓氏,彙集組成百家姓……

當時,攝像機的鏡頭、照相機的閃光燈,記者們的蜂擁堵截、不時提問,周建記憶猶新。無論是提及龍舞內涵、紮龍理念,還是舞龍技藝,以及送龍出國,與泰國龍舞隊舞龍玩龍,共度佳節的心之感言,他都從容作答,侃侃而談。

“孕龍鑄龍”,與龍相生相處,歲歲年年,周建紮龍已達34個年頭。一路堅守,一路創新。對於自己的手藝傳承,他顯得有些無奈。“現在的年輕人坐不住,曾經帶過多個徒弟,現在都不幹這一行了。就連我兩個娃兒都不願再學自己的手藝……”周建對龍燈彩紮傳承的未來充滿擔憂。

讓周建更頭痛的是來自市場的壓力。目前市面上已流行工廠化紮龍產品,這種龍採用流水線生產,市場價格比自己紮出的龍要便宜近一半,這是對像他這樣採用純傳統手工彩紮工藝的一種挑戰。

“龍變,工藝不能變,我將一直堅持自己的工藝去紮龍……”面對困難和挑戰,周建內心十分堅定。

主辦:中共重慶市銅梁區委宣傳部

投稿:2650938613@qq.com

關於我們

愛生活,愛銅梁,歡迎關注微銅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