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沒有聽過這些原創音樂,你還說喜歡搖滾?

黑豹、指南針、超載、唐朝, 崔健、竇唯、鄭鈞、劉崢嶸……這是搖滾迷心中永遠都抹不去的名字和記憶, 只是仿佛這份情懷和感動已經遺失很久。

所以, 當中國第一代搖滾人劉迦帝穿著黑色襯衫、彈著吉他, 再次用冷峻而堅定的聲音唱出讓人著迷的柔情, 用他獨有的搖滾方式唱出情歌, 大聲告訴人們:“我回來了, 我還在”時, 很多人為之呐喊、為之熱淚盈眶, 所有的激情澎湃與塵封情懷刷地一下被掀開。

畢竟, 我們等待太久了……

還記的《無法逃脫》和“指南針之魂”嗎?

最近, 很多人都將一曲《樹枝孤鳥》單曲迴圈, 只是, 提到這首歌的創作者和演唱者劉迦帝, 很多人都感到陌生。 不過, 當70、80後, 尤其是搖滾迷看到他的臉時, 便恍然大悟“原來是他!”

對, 就是他, 曾經的“指南針之魂”。

把時間的指針撥回1993年。

那時, 搖滾樂在中國還是先鋒的象徵, 還不能登上電視螢屏。 指南針樂隊是中國屈指可數的熱門樂隊, 主唱羅琦是樂迷公認的“中國第一女嗓”, 一曲《回來》唱得動人心魄。 後來, 因為個人發展等原因, 羅琦最終在1994年與指南針樂隊分道揚鑣。

然後, 指南針就成了中國唯一一個換過主唱的牛逼樂隊。

他們找到了劉迦帝, 那時, 他還叫劉崢嶸。 雖然大多數滾友認識他是在指南針, 但他在此前的經歷也已經足夠寫進中國音樂史。 劉迦帝出身音樂世家, 5歲開始學二胡, 15歲便於張嶺、何勇組成了一個叫做“五月天”的樂隊, 當然, 此“五月天”非彼”五月天“, 但這卻是中國最出主唱的一隻樂隊, 張嶺曾回憶,

雖然他和秦勇是當時的主唱, 但是劉崢嶸的唱功也絲毫不遜色, 他的天賦足以讓所有人咋舌。

19歲, 劉崢嶸便在工體唱出了他的處女作《搖滾男孩》, 23歲, 他成為指南針樂隊第二任主唱。 隨後, 幾乎包攬了指南針新專輯《無法逃脫》的所有歌詞創作, 還給樂隊帶去了新的理念。

其中, 歌曲《無法逃脫》更是成為一代人心中的經典, 儘管後來有無數人爭相模仿, 卻總不及原唱, 無論咬字還是情感還是唱功。

在這首歌中, 劉迦帝那極具感染力、穿透力的嗓音及出色的節奏控制能力, 傳達出了一種執著的信念及不矯飾的坦誠。 有樂評人說:“通行易解的旅律中完全沒有那種流俗的傷感和淒婉, 而是以一種堅定坦然的面目出現在音樂之中, 主唱激湧豪邁而近於咆哮的歌唱使人倍感流暢, 有一瀉千里、淋漓盡致的痛爽之情。 特別是聽到副歌的時候, 你會真的覺得很搖滾。 ”

專輯中的另一首歌《么妹》也是長時間霸佔當年的金曲榜, 其中運用的民族音樂素材的, 豐富了這張專輯的音樂內涵, 同時也綻露出了這支樂隊獨特的風土文化根基的魅力。

還有《再也沒有想法》,則流露出對生活的迷惘,顯示出了當時青年普遍存在的灰色情緒與心靈困惑,它展現出了一種在低迷的時代重壓下無奈的存在狀態,“再也沒有想法”是逃避,也是解脫的途徑,但它不是唯一。

“我的每一次歌唱都是自己的沉浮起落”

隨著中國搖滾黃金時代的遠去,劉迦帝、指南針也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中。所以,當再次看到劉迦帝時,總是忍不住好奇:“你消失的這20年,都去幹什麼了?”

劉迦帝說,“其實我從來沒有消失,我始終都在”。儘管,這20年,他淡出公眾視野,很少有演出,但卻一直都在做音樂,只是把重心放在了幕後音樂上,比如給電視劇、電影做配樂。

當然,他還出了一些新歌,比如《世界會更美》。

與曾經《無法逃脫》帶給人的那種撕裂般的感動不同,經過時間的洗禮和沉澱,劉迦帝的嗓音更加成熟、富有磁性、收放自如,他將深沉的生命體驗揉進歌曲創作,用包容、柔情溫撫人們的心靈,讓生活在形形色色壓力下的人們,感受到溫暖、寬慰和輕鬆。正像歌曲中所唱的,“黑暗中一點光溫暖蒼涼胸膛,映紅了來時的路,你把光變成愛灑在每一個地方,融化成家的模樣。”

如今,借著《中國樂隊》的舞臺再次走向公眾視野,劉迦帝說,這與做幕後工作不同,做自己的音樂是一種不一樣的概念,它相對比較自我、比較自由,“這一直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當《中國樂隊》的總導演陳韜找我談的時候,我當即就答應了,因為這一直是我想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經歷過時間的沉澱,《樹枝孤鳥》的旋律一響起便讓人驚豔。它的主歌部分遼遠、清峻,副歌卻又揮灑的寫意、熱情和動聽,曲末反復重複的吟唱就像在對自己心愛的女孩娓娓告白,既有少年的純淨又有時間的韻味。

提到這首歌曲的意境,劉迦帝特別歡喜地多說了兩句,他說這是一首情歌,是寫給曾經的自己,對於愛情的失落和懷念的一種感覺,也是一種記憶,“如果把這段記憶用顏色來表達的話,應該是灰色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寫這首歌的時候,很在意它的意,但現在唱的時候,卻更注重他的境。至於副歌,最後我的這種表達方式我覺得跟我自己的性格有關係,比較陽光吧,更希望一些美好的東西存在在我們的自己的身上。”

很多人聽了這首歌,都說“劉迦帝變了“。《中國樂隊》的樂隊推薦人、音樂製作人陳偉倫也說:“劉迦帝的回歸,和從前的狀態不一樣了,他的演唱狀態和音樂風格趨向于更加平和。”

對於這種改變,劉迦帝自己也說:“確實不一樣了,但也是我現在最真實的一種狀態。是平和了嗎?可能吧,我只是覺得一定要用一種自己最舒服的表達方式,很多朋友說聽一遍就會唱了,我理解這就是和大家的一種共鳴吧。”在他看來,一個歌手或者一個音樂人永遠都應該追尋自己最舒服的和最真誠的表達方式,“我的每一次歌唱都是自己的沉浮起落,《無法逃脫》就是我最真實的表達方式《樹枝孤鳥》同樣也是我的作品、我的演唱,只不過是因為時間的不同,人的成長而造就了曾經《無法逃脫》與現在的《樹枝孤鳥》。”

“不要試圖去瞭解我,去瞭解我的音樂”

時間或許改變了很多,比如名字、容顏、心態乃至風格,但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劉迦帝對音樂的那份赤誠和執著,仿佛少年一般。 

在離開公眾視野的這20年來,除了練習泰拳、太極拳,他還每個月堅持上聲樂課、保護嗓子,總是讓自己以最好的狀態面對音樂。

無論外界多麼嘈雜,他始終用淡泊的姿態,堅守著內心的平靜。他說,“面對旋律,是一個靈魂最自由的時刻。創作從來不是什麼循規蹈矩的事情,我也不懂什麼叫迎合的人生。我不可能成為你,也不會變成他,我的每次歌唱都是我自己的沉浮起落,其他人,無法複刻。不要試圖去瞭解我,去瞭解我的音樂,帶上自己的心和耳朵,語言的盡頭,才是我的音樂的開始。”

當然,堅守內心並不代表著固執守舊,比如這首《樹枝孤鳥》,你會發現劉迦帝創新性地用上了川劇元素。劉迦帝透露,這首歌原本有過一版編曲,裡面加了一些中國的元素,“這一次呢,因為我的現場演出是要需要民族打擊樂在裡面,所以我就找了我的校友,中國音樂學院民族打擊樂的教授焦山林,然後我們聊天聊這首作品的時候碰撞出火花,決定加入一些川劇的元素在這裡面,因為我本身是重慶人,所以就很欣喜地把川劇的小鑼和缽加在了裡面,出來的效果,讓人非常的振奮,大家都在問你。”

眼下,除了參加《中國樂隊》,劉迦帝還在潛心打磨自己的新歌《母親》,為新組建的樂隊積累創作。提到未來,他則表示,可能會繼續嘗試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表達方式或者是演唱。

這麼多年,他只想告訴他的父母親,他的家人、朋友和歌迷,他一直都在,他正帶著自己的新的音樂、新的樂隊,全新出發!

同時也綻露出了這支樂隊獨特的風土文化根基的魅力。

還有《再也沒有想法》,則流露出對生活的迷惘,顯示出了當時青年普遍存在的灰色情緒與心靈困惑,它展現出了一種在低迷的時代重壓下無奈的存在狀態,“再也沒有想法”是逃避,也是解脫的途徑,但它不是唯一。

“我的每一次歌唱都是自己的沉浮起落”

隨著中國搖滾黃金時代的遠去,劉迦帝、指南針也消失在了我們的視野中。所以,當再次看到劉迦帝時,總是忍不住好奇:“你消失的這20年,都去幹什麼了?”

劉迦帝說,“其實我從來沒有消失,我始終都在”。儘管,這20年,他淡出公眾視野,很少有演出,但卻一直都在做音樂,只是把重心放在了幕後音樂上,比如給電視劇、電影做配樂。

當然,他還出了一些新歌,比如《世界會更美》。

與曾經《無法逃脫》帶給人的那種撕裂般的感動不同,經過時間的洗禮和沉澱,劉迦帝的嗓音更加成熟、富有磁性、收放自如,他將深沉的生命體驗揉進歌曲創作,用包容、柔情溫撫人們的心靈,讓生活在形形色色壓力下的人們,感受到溫暖、寬慰和輕鬆。正像歌曲中所唱的,“黑暗中一點光溫暖蒼涼胸膛,映紅了來時的路,你把光變成愛灑在每一個地方,融化成家的模樣。”

如今,借著《中國樂隊》的舞臺再次走向公眾視野,劉迦帝說,這與做幕後工作不同,做自己的音樂是一種不一樣的概念,它相對比較自我、比較自由,“這一直是我非常非常喜歡的一種表達方式。所以,當《中國樂隊》的總導演陳韜找我談的時候,我當即就答應了,因為這一直是我想要去做的一件事情。”

經歷過時間的沉澱,《樹枝孤鳥》的旋律一響起便讓人驚豔。它的主歌部分遼遠、清峻,副歌卻又揮灑的寫意、熱情和動聽,曲末反復重複的吟唱就像在對自己心愛的女孩娓娓告白,既有少年的純淨又有時間的韻味。

提到這首歌曲的意境,劉迦帝特別歡喜地多說了兩句,他說這是一首情歌,是寫給曾經的自己,對於愛情的失落和懷念的一種感覺,也是一種記憶,“如果把這段記憶用顏色來表達的話,應該是灰色的。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原來寫這首歌的時候,很在意它的意,但現在唱的時候,卻更注重他的境。至於副歌,最後我的這種表達方式我覺得跟我自己的性格有關係,比較陽光吧,更希望一些美好的東西存在在我們的自己的身上。”

很多人聽了這首歌,都說“劉迦帝變了“。《中國樂隊》的樂隊推薦人、音樂製作人陳偉倫也說:“劉迦帝的回歸,和從前的狀態不一樣了,他的演唱狀態和音樂風格趨向于更加平和。”

對於這種改變,劉迦帝自己也說:“確實不一樣了,但也是我現在最真實的一種狀態。是平和了嗎?可能吧,我只是覺得一定要用一種自己最舒服的表達方式,很多朋友說聽一遍就會唱了,我理解這就是和大家的一種共鳴吧。”在他看來,一個歌手或者一個音樂人永遠都應該追尋自己最舒服的和最真誠的表達方式,“我的每一次歌唱都是自己的沉浮起落,《無法逃脫》就是我最真實的表達方式《樹枝孤鳥》同樣也是我的作品、我的演唱,只不過是因為時間的不同,人的成長而造就了曾經《無法逃脫》與現在的《樹枝孤鳥》。”

“不要試圖去瞭解我,去瞭解我的音樂”

時間或許改變了很多,比如名字、容顏、心態乃至風格,但唯一沒有改變的是劉迦帝對音樂的那份赤誠和執著,仿佛少年一般。 

在離開公眾視野的這20年來,除了練習泰拳、太極拳,他還每個月堅持上聲樂課、保護嗓子,總是讓自己以最好的狀態面對音樂。

無論外界多麼嘈雜,他始終用淡泊的姿態,堅守著內心的平靜。他說,“面對旋律,是一個靈魂最自由的時刻。創作從來不是什麼循規蹈矩的事情,我也不懂什麼叫迎合的人生。我不可能成為你,也不會變成他,我的每次歌唱都是我自己的沉浮起落,其他人,無法複刻。不要試圖去瞭解我,去瞭解我的音樂,帶上自己的心和耳朵,語言的盡頭,才是我的音樂的開始。”

當然,堅守內心並不代表著固執守舊,比如這首《樹枝孤鳥》,你會發現劉迦帝創新性地用上了川劇元素。劉迦帝透露,這首歌原本有過一版編曲,裡面加了一些中國的元素,“這一次呢,因為我的現場演出是要需要民族打擊樂在裡面,所以我就找了我的校友,中國音樂學院民族打擊樂的教授焦山林,然後我們聊天聊這首作品的時候碰撞出火花,決定加入一些川劇的元素在這裡面,因為我本身是重慶人,所以就很欣喜地把川劇的小鑼和缽加在了裡面,出來的效果,讓人非常的振奮,大家都在問你。”

眼下,除了參加《中國樂隊》,劉迦帝還在潛心打磨自己的新歌《母親》,為新組建的樂隊積累創作。提到未來,他則表示,可能會繼續嘗試一些不同類型的音樂、表達方式或者是演唱。

這麼多年,他只想告訴他的父母親,他的家人、朋友和歌迷,他一直都在,他正帶著自己的新的音樂、新的樂隊,全新出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