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人有職場勁頭,卻少有職業文化和精神

《杜拉拉升職記》當年據說賣了將近五百萬本。 所以就有媒體感歎:“最近幾年, 職場小說一直在國內暢銷書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在很多業界學者的看來, 中國的職場小說不是在講公司之間的殘酷競爭法則, 就是在講人與人之間的種種內幕, 告訴讀者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工作中, 通過種種人的手段迅速脫穎而出。 大家更希望從中學會職場成功術, 進而快速發財。

“他們只關注如何去搞公司所在的關係, 而不是如何去工作。 ”文章的最後, 對於中國職場小說熱的原因, 做出了如上的總結。

只熱衷於職場, 很少專注自己的職業

有機構作出的《中國職業發展現狀調查》顯示:對於目前工作的滿意度調查中, 表示滿意的只有605人, 所占比重僅為8%;表示不滿意的卻有1331人, 占到17%,高於滿意者的兩倍多;而持一般態度, 即說不上滿意和不滿意的,有2860人, 占到36%, 成為最高比例人群。

這表明了大家對於職業並不是很專注的態度, 不滿意情緒遠大于滿意。 其中選擇“不明確自己的發展方向”的有3014人, 占到24%的比重, 遠遠高於其他各種令人困惑的問題。

在解決職業困惑的方式中選擇自給自足的自我學習方式的人占了44%, 而希望困惑隨著時間自然消亡的, 占到20%。 調查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員工職業發展現狀調查統計資料告訴我們, 職業問題已經成為社會問題和企業問題。 社會的集體無意識, 讓中國的企業在員工職業規劃方面應付出的努力更加艱巨。

不愛職業愛職場, 大環境所致, “動手的, 往往不如動嘴的”

這年頭, 搞技術的不如管理的, 中國人不愛職業愛職場, 只因為大多數人選擇的職業, 並不是自己的興趣所在, 一般是大環境所致。

當年, 屠呦呦獲得諾獎的那段時間, 有很多國人驚訝的發現, 她竟然連院士頭銜都沒有, 哪怕是博士學位也沒有, 其中緣由這裡不多說……

畢竟在很多國人看來, 搞技術的無論從工資上, 還是從地位上都不如搞管理的,

畢竟現實中的情況是這樣, 很多單位或公司搞技術的人很少有上升機會, 導致很少有人願意去專注做自己的事情, 專心做事的不如討好上級的, 動手的不如動嘴的。

有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只有10%的大學生, 堅持選擇與自己專業對口的職業,

大部分人把薪水和晉升空間等其他因素, 放在興趣之前。

步入一個浮躁年代的時期, 被以實用和功利主義為標準、愈來愈狹隘的成功價值觀裹挾著, 使得職業在很多人眼裡成為單純的謀生、獲利工具, 而不是體現個人興趣、實現自身價值的平臺。

熱衷於工作中生存的利益爭奪, 才給了鼓吹通過人系和手段便能快速晉升的這一類書籍的巨大市場, 也很少有願意去專注自己的專業和職業精神, 畢竟都想著向上攀爬去了。

正是這種浮躁心理, 而又不願意做實事, 讓中國人的職業生涯缺乏激情和成就感, 缺少職業文化和精神。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