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廣元老城挖出深埋數千年神秘石斧:如果拍賣可值半層樓

昨日, 廣元晚報全媒體記者在市博物館看到一把石斧。 據瞭解, 這把其貌不揚的石斧來自遙遠的新石器時代, 如今已成珍貴文物。

看稀奇

這把小巧的石斧

系二十多年前從老城出土

這把石斧長12.7釐米、寬4.8至5.5釐米, 表面光滑、色澤灰褐, 雖深埋地下數千年, 但斧刃猶在。 據工作人員介紹, 該斧系1990年老城銀運中心附近的建設工地出土。

廣元歷史悠久, 早在舊石器時代末便有古人在這裡開闢村落棲居生息。 記者查閱相關史料得知, 1990年,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四川工作隊曾在朝天中子鎮營盤梁發現8000多年前的古人類“細葉石器”加工場, 並採集到包括石核、長石葉、細石片、刮削器等在內的遺存物2萬餘件。 營盤梁因此被認定為是四川境內當今發現的文化特徵突出、遺物最為豐富的一處細石器存址。 同年, 考古工作者又在利州區張家坡、鄧家坪出土新石器時代的殘石斧、殘石杵,

以及陶片等若干件。

2004年, 文物工作者在朝天區小安鄉小安村一個小地名叫青樹嘴的地方也發掘出磨制石刀、石斧、石錘、石針、石錐等600餘件。 這些石器後經省、市專家鑒定已有5000多年歷史, 青樹嘴也被列為龍山文化時期的古人類文化遺址。 經推測, 市博物館陳列的這把石斧出現在廣元老城區有兩種可能:一是早在新石器時代便有古人在這裡棲居生息;二是古人或後人將其帶入。

長知識

一把龜背型石斧

或可拍出半層樓的價格

何謂新石器時代?《辭海》的解釋是:它是考古學分期中“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 開始於七八千年以前, 已發明農業和畜牧, 生活資料有較可靠的來源, 開始定居生活。

廣泛使用磨制石器, 已能制陶和紡織。 我國各地普遍發現不同類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 重要的有仰紹文化、馬家窯文化、龍山文化等。

石斧, 就古人來說既是生活用具又是作戰用的武器。 今年4月出版的《內蒙古日報》報導, 世界上發現最早的古人類石器遺址為內蒙古呼和浩特大窯文化遺址。 該遺址其實是一座舊石器時代早期的石器製造場, 距今約六十萬年曆史。 2014年, 內蒙古博物院的考古研究人員從該遺址發現了70餘件人工打制的石器。

常見的古石器有斧、鑿、刀、鐮、犁、矛、鏃, 以及刮削器等, 多為硬質石材製成。 相關資料顯示, 辨別一件石器是否為古石器最簡單的方法是, 一看石體有無明顯刃口、打磨痕跡。 二是瞭解石器出土處是否為古人類聚居地或石器加工場,

有無人類或動物化石等。

據瞭解, 國內還不乏古石器玩家。 五十年前, 廣東南海的石器玩家關祥就刻意收藏具有地方特色的古石器、稀罕石頭。 2007年關祥將他收藏的60件古石器、稀罕石頭捐贈給了南海博物館。 中山大學教授梁釗韜評價其中一把龜背型石斧:“如果拍賣, 起碼可以賣出半層樓的價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