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多層次和低成本是租賃住房供給的兩大任務

實現全體人民“住有所居”, 需要重塑住房供應制度, 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多主體供給、多管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 重點在供給側。

近期, 圍繞培育住房租賃市場, 多層次供給的雛形正在顯現。 除了萬科(泊寓)、龍湖(冠寓)、鏈家(自如)等開發商和仲介發展長租公寓項目外, 基於互聯網平臺的“機構房東”(YOU+、魔方等), 也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眼下, 主要由國企承接的“自持地塊”租賃項目成為租賃供應的生力軍。 另外, 互聯網巨頭(BAT和京東)、銀聯、商業銀行等, 也爭相進入租賃行業。 比如基於大資料信用, 互聯網巨頭、銀聯助力地方政府建設租賃平臺;銀行給租賃專案融資,

投放租客貸款(如建行“按居貸”), 開設網上“租賃—融資”一體化平臺等;再如, 首單央企租賃房地產信託投資基金(REITs)、公寓租賃REITs即將上市等。

政府和市場共同推動下, 在供應端, 住房租賃確實呈現出了“多層次、多主體”的良好開端, “重售輕租”的住房供應跛行局面有望改觀。

目前, 租賃需求的主體是2.7億新市民(2.45億外來人口、2500萬租房大學生)、城市戶籍“無房戶”。 從調研結果看, 這部分人群需要的是以小戶型、低租金為主的租賃房源。 以深圳為例, 據鏈家地產統計, 80%的租賃交易, 其租金支付占家庭收入的30%(2500元左右)以內, 52.7%的租房者月租金在2000元以內, 近20%為1000元以內。 但是, 今年1~8月, 深圳商品住房套均租金為5005元,

90平方米以內戶型房源供應比需求少近20個百分點。 於是, 合租、城中村、週邊租賃成為主流。

由此, 多層次供應除增加供應管道, 還要在政策扶持下, 降低供應成本, 提高供應有效性, 匹配租賃需求, 最終實現多管道保障。

目前, 租賃供應端存在一些問題, 最典型的就是供應成本在提高。 儘管長租公寓改善了居住環境, 特別是改造舊住宅區、城中村的長租公寓, 消防安全標準提高了、適應年輕租客的居住體驗性也提高了, 但租金也明顯上漲了。

據筆者在深圳的調研, 長租公寓“整租—裝修—再出租”的一般模式下, 相比裝修前、相比同類普通住房, 租金無一例外提高30%~50%。 而且, 不管是引進規範化的物業管理, 還是公寓運營企業對保潔、維修等提供流程化服務,

長租公寓都將以更高的租金來收回投資。 再加上, 相比租客和房東之間的“私人散租”, 租賃企業化增加了運營、稅收、財務等成本, 儘管有稅收優惠和減免, 但增加的成本都會反映在房租上漲上面。

筆者在調研中瞭解到, 租客都想租住環境好、體驗性好、引進物管和維修流程化服務的租賃住房, 但任何“改善”的對價, 都是高成本、高租金。 基於租金支付能力不足的考慮, 多數人還是選擇了低租金對價的租賃, 即城中村、合租、週邊租賃等環境相對差、體驗性不好、物業管理不足的租住模式。

當然, 新增租賃供應端, 國家政策也考慮到降低成本。 比如2016年以來, 全國出讓的租賃自持用地近80幅, 主要由市屬或區屬國企承接,

樓面地價僅相當於同區域“招拍掛”地價的1/10~1/6。 國企帶頭並發揮社會責任, 無疑是降低租賃供應成本的主要管道, 但一方面, 大城市新增地塊供應的可持續性不足, 另外一方面新增地塊多在城市週邊, 供應的有效性也需要考慮。

各方調查顯示,

對於新市民和廣大租客來說, 租房最看重的因素是:是否位於交通便利的位置(如是否臨近地鐵站)、租金水準、公共配套服務等。 由此, 週邊新增供地建設租賃住房, 特別需要考慮租賃供應的有效性。

2011年, 我國提出了“建設3600萬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戰略, 事後顯示, 很多保障房建在了城市週邊、公共配套難以共用或跟進, 甚至淪為“數位工程”, 不僅浪費土地資源、財政資源, 住房保障的效率也不高。 因此, 應該高度重視供應效率。

而且, 從過往經驗看, 越強調社會責任, 越需要確保“投入—產出”平衡。 唯有此, 才能保證租賃供應的可持續性。 目前, 儘管土地成本降低了, 但考慮到運營、財務成本, 新增地塊建設的利潤率並不很樂觀, 建議多數作為引導或示範, 帶動社會投資進入。

另外,基於大資料信用的租賃資訊平臺,“租賃—融資”一體化的銀行平臺除了實現租賃資訊和服務“線上集中”,還要有降低押金、仲介代理費,甚至降低租金等降低成本和租賃消費門檻的效果。

但是,各地租賃資訊平臺還在建設過程中,能否取代傳統“仲介代理—線下服務”的私人“散租”模式,取決於能否最大程度集中房源,豐富供應類型;能否通過統一的租賃合同,基於大資料信用的租後監管,讓租賃雙方看到降低成本和保障權益的好處;能否提供人性化、接地氣的服務,提高租賃交易的效率等。近期,即便額度收緊,各大國有銀行依然啟動低利率的租賃融資,但是,全社會利率成本走高的情況下,銀行對租賃融資“開小灶”是否能持續也是個問題。

今年7月份,9部委發佈《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特別強調12個熱點城市要建設住房租賃交易平臺,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平臺在降低租賃成本上的積極作用。目前,考慮到盤活存量(包括閒置低效的商業辦公),大城市租賃房源供應潛力很大。

租賃成本高,源於供求資訊不對稱、秩序混亂、供應潛力挖掘不夠等。相比商品房買賣,租賃是一個體驗性很強的“軟服務”行業,租賃平臺既能解決資訊不對稱,還能以大資料信用疊加政府信用,解決秩序混亂的頑疾。而且,以強大的信用降低成本,房源平臺化能帶來示範效應,租賃平臺還會鼓勵更多房源上平臺交易,繼續挖掘供應潛力。因此,要加快租賃資訊平臺建設,這是降低租賃供應綜合成本的重要管道。

另外,相比新增地塊供應,加快存量閒置低效商業辦公用房盤活力度,是降低供應成本的另一個管道。商業辦公地價本來就低,在“互聯網+”的衝擊下,待盤活的商業辦公存量空間很大,改造成本也不高。關鍵在於,土地用途管制、片區規劃限制要突破,公共配套要跟進。

因此,應加快地方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強化主體責任和主觀能動性。另外,要鼓勵大型租賃企業提高集中度,以規模化經營降低單位成本,以流程標準化、服務衍生化(REITs、房屋裝修、租客生活電商)接納散租房屋託管,由大型租賃企業對受託管房屋進行管理、維護和運營等。在增加租賃供應和可選房屋的同時,以衍生服務、流程標準化進一步降低單位租賃交易成本。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帶動社會投資進入。

另外,基於大資料信用的租賃資訊平臺,“租賃—融資”一體化的銀行平臺除了實現租賃資訊和服務“線上集中”,還要有降低押金、仲介代理費,甚至降低租金等降低成本和租賃消費門檻的效果。

但是,各地租賃資訊平臺還在建設過程中,能否取代傳統“仲介代理—線下服務”的私人“散租”模式,取決於能否最大程度集中房源,豐富供應類型;能否通過統一的租賃合同,基於大資料信用的租後監管,讓租賃雙方看到降低成本和保障權益的好處;能否提供人性化、接地氣的服務,提高租賃交易的效率等。近期,即便額度收緊,各大國有銀行依然啟動低利率的租賃融資,但是,全社會利率成本走高的情況下,銀行對租賃融資“開小灶”是否能持續也是個問題。

今年7月份,9部委發佈《關於在人口淨流入的大中城市加快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的通知》,特別強調12個熱點城市要建設住房租賃交易平臺,在很大程度上發揮了平臺在降低租賃成本上的積極作用。目前,考慮到盤活存量(包括閒置低效的商業辦公),大城市租賃房源供應潛力很大。

租賃成本高,源於供求資訊不對稱、秩序混亂、供應潛力挖掘不夠等。相比商品房買賣,租賃是一個體驗性很強的“軟服務”行業,租賃平臺既能解決資訊不對稱,還能以大資料信用疊加政府信用,解決秩序混亂的頑疾。而且,以強大的信用降低成本,房源平臺化能帶來示範效應,租賃平臺還會鼓勵更多房源上平臺交易,繼續挖掘供應潛力。因此,要加快租賃資訊平臺建設,這是降低租賃供應綜合成本的重要管道。

另外,相比新增地塊供應,加快存量閒置低效商業辦公用房盤活力度,是降低供應成本的另一個管道。商業辦公地價本來就低,在“互聯網+”的衝擊下,待盤活的商業辦公存量空間很大,改造成本也不高。關鍵在於,土地用途管制、片區規劃限制要突破,公共配套要跟進。

因此,應加快地方政府和各職能部門的統籌協調,強化主體責任和主觀能動性。另外,要鼓勵大型租賃企業提高集中度,以規模化經營降低單位成本,以流程標準化、服務衍生化(REITs、房屋裝修、租客生活電商)接納散租房屋託管,由大型租賃企業對受託管房屋進行管理、維護和運營等。在增加租賃供應和可選房屋的同時,以衍生服務、流程標準化進一步降低單位租賃交易成本。

(作者為深圳市房地產研究中心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