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健康養生》讀書人為什麼都愛喝花酒?

花香入酒,

酒意直竄腦門,

恰好, 醉臥美人懷。

古代文人各個都嗜酒成性, 酒是文人最好的助興之物, 有事沒事都愛來兩口。 其中最受歡迎的是一種叫“綠蟻”的酒,

據說, 這種酒是各種草藥兌制而成, 有像螞蟻的綠色泡沫浮在酒面上, 因此稱之為“綠蟻”。

白居易、李清照、柳永、陳敬宗, 都在詩詞中描述過此酒:

綠蟻新醅酒, 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

薄衣初試, 綠蟻新嘗, 漸一番風, 一番雨, 一番涼。 —— 李清照

酒傾綠蟻開金甕, 饌膾蒼麟奉玉盤。 —— 陳敬宗

可見“綠蟻”由唐朝至明朝一直是文人喜愛的酒品之一。

香花、香草因其氣味芳香而受到古人的注意, 古人發現這些芳香的植物, 具溫中理氣、活血化癖、祛風除濕、發散清熱等作用, 為古人製作香酒提供了不少的芳香原料。

從最初的鬯(郁金做成的香酒)到菊花酒、菖蒲酒、桂花酒, 古人不斷開發了各種香料對酒的應用。

菊花酒由菊花與糯米、酒麴釀制而成的酒, 古稱長壽酒, 其味清涼甜美, 有養肝、明目、健腦、延緩衰老等功效。

最初古人加工香酒的方式只是將香料直接投入酒中。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的“菊花酒”的製作手法, “將曝幹的菊花裝入絹囊中, 再浸入三大鬥酒中過七天, 就可服用”。

高鐮《遵生八箋》中記載“凡一切有香之花, 如桂花、蘭花、薔薇, 皆可仿此為之”。

花酒在古代廣為流行, 名目繁多, 如:松花酒、蓮花酒、李花酒、酴釄花酒、榲桲花酒、木槿花酒、茉莉花酒、薔薇花酒、梨花酒、棣花酒等。

歸納中國古代製作香酒的方式,

或是將單一香料浸入酒中, 或是將多種香料按比例混合在一起浸入酒中, 或是用香料制為香曲再制為香酒, 或是將香料與酒存入在一起薰香。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後, 釀酒開始製作酒麴, 賈思韶在《齊民要術》卷七《河東神曲方》中就記載了桑葉、蒼耳、艾及茱英用於製造酒麴。

製造酒麴之所以使用一些中草藥, 是因為中草藥中含有許多有利於微生物生長的維生素, 可以促進酒麴中的微生物更好地生長, 另外用加有中草藥的酒麴釀出的酒也別具風味。

到宋代以後, 因中外交流的加強, 從域外傳入的香料品種豐富, 數量擴張, 豆范、良薑、砂仁、木香、乳香等域外香料開始走進普通百姓的生活。

同時, 由於釀造技術的提高, 製作香酒方法的多樣, 製作香酒的香料以及香酒的品種更加繁多。

陳直《壽親養老新書》卷四記載了蘇合香酒的調製及其保健效果:

“蘇合香丸,右用十分好醇酒,每夜將五丸浸一宿,次早溫服一杯,除百病,辟四時寒邪不正之氣,舊酒尤佳。”

同書卷三記載了龍腦香、木香和羊肉配製雪花酒:

"羊精膂肉一斤去筋膜,溫水浸洗,批作薄片,用極好酒一升煮令肉爛,細切研成膏,別用羊骨髓三兩、腎窠脂一兩於銀鍋內鎔作油去滓,卻入先研肉膏內並研勻,又入 龍腦少許拌和,傾入瓷瓶內候冷。每用時取出切作薄片,入酒杯中以溫酒浸飲之。龍腦候極溫方入,如無腦入木香少許亦佳,二味各入少許尤佳。"

明代以後,經過古人的長期實踐與釀酒技術的提高,古人對製作、利用香酒的記載達到了歷史高峰,宋詡《竹嶼山房雜部》中記載的“長春酒”、“杏仁燒酒”就是用地黃、肉桂、豆範、沉香、木香、丁香、茵香、南香、蕾香等幾十種香料混合製成的香酒。

▎《本草綱目》中收錄有近二十種香酒方,分別是“屠蘇酒、五加皮酒、地黃酒、牛膝酒、當歸酒、葺蒲酒、獲荃酒、薑酒、茵香酒、縮砂酒、莎根酒、椒柏酒、柏葉酒、松液酒、松節酒、菊花酒、黃精酒”。

不同的香料基本都具有溫中理氣、活血化癖、祛風除濕、發散清熱等各種功能,酒則一般具備溫裡活血的作用,將香料與酒配製成香酒,往往可以對人體發揮更大的治病養生的功效,但也不可過量飲用。

▎高鐮在“醞造類”部分的開頭就指出:

“此皆山人家養生之酒,非甜即藥,與常品迥異,豪飲者勿共語也”。

除了藥酒,用各種鮮花釀酒,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代大詩人屈原在《九歌》中有"惠肴蒸兮蘭籍,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

十分明顯,當時便已盛行以桂花來釀酒了。迄今桂花酒仍然是主產我國的具有香醇桂花味的一種較高級的酒類。

荷花在我國分佈很廣泛,具有很高觀賞價值,除了蓮子、蓮藕可供食用之外,蓮花也可以制酒。

《續世說》中,曾記載了以蓮花制酒的方法。

大體是把蓮花搗碎,浸入酒內,使酒具有蓮花的清香。名目碧芳酒。到清代,蓮花酒的制法又有發展。

《清稗類鈔》載:"瀛台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際,孝欽後每令小閹采其芯加藥料製成佳釀,玉液瓊漿不能過也。"可見這種蓮花製成的酒,是後妃喜愛的飲料,以至於有玉液瓊漿也比不上它的稱譽了。

菊花制酒歷史悠久。魏晉時代,我國重陽節日,就有佩插茱萸,登高暢飲菊花酒的風俗日。菊花制酒分菊花釀酒和菊花浸酒。

釀酒是在每年九月間,選擇半開的菊花,連帶少許莖葉一併搗碎,拌和在蒸熱的秫米醪酪裡發酵,到來年九月,開封榨釀而成。

此法雖然簡單,但要歷時一年之久。浸酒是在菊花盛開時,采純淨花朵去蒂,每公斤花可浸泡五公斤好酒,密封十天左右便可以飲用。

椰子樹花序長大。唐代就有用椰子花釀酒的。其酒味甘,飲之亦醉。這種椰子花酒的釀制,還流傳至宋代,但今天即使在我國椰子產區的海南島,也罕見了。

玫瑰花酒也是我國重要的花酒之一。廣東省中山市小攬鎮有"茶蘼花酒",芳香撲鼻,享有盛名。

近年來,由於香料工藝的發展,不少地方採用了先提取香精與酒混合的方法,以製造香醇而具濃郁花香的酒。"白花酒"採用白蘭花,能使酒品香醇,成為制酒花類中的無名英雄。

陳直《壽親養老新書》卷四記載了蘇合香酒的調製及其保健效果:

“蘇合香丸,右用十分好醇酒,每夜將五丸浸一宿,次早溫服一杯,除百病,辟四時寒邪不正之氣,舊酒尤佳。”

同書卷三記載了龍腦香、木香和羊肉配製雪花酒:

"羊精膂肉一斤去筋膜,溫水浸洗,批作薄片,用極好酒一升煮令肉爛,細切研成膏,別用羊骨髓三兩、腎窠脂一兩於銀鍋內鎔作油去滓,卻入先研肉膏內並研勻,又入 龍腦少許拌和,傾入瓷瓶內候冷。每用時取出切作薄片,入酒杯中以溫酒浸飲之。龍腦候極溫方入,如無腦入木香少許亦佳,二味各入少許尤佳。"

明代以後,經過古人的長期實踐與釀酒技術的提高,古人對製作、利用香酒的記載達到了歷史高峰,宋詡《竹嶼山房雜部》中記載的“長春酒”、“杏仁燒酒”就是用地黃、肉桂、豆範、沉香、木香、丁香、茵香、南香、蕾香等幾十種香料混合製成的香酒。

▎《本草綱目》中收錄有近二十種香酒方,分別是“屠蘇酒、五加皮酒、地黃酒、牛膝酒、當歸酒、葺蒲酒、獲荃酒、薑酒、茵香酒、縮砂酒、莎根酒、椒柏酒、柏葉酒、松液酒、松節酒、菊花酒、黃精酒”。

不同的香料基本都具有溫中理氣、活血化癖、祛風除濕、發散清熱等各種功能,酒則一般具備溫裡活血的作用,將香料與酒配製成香酒,往往可以對人體發揮更大的治病養生的功效,但也不可過量飲用。

▎高鐮在“醞造類”部分的開頭就指出:

“此皆山人家養生之酒,非甜即藥,與常品迥異,豪飲者勿共語也”。

除了藥酒,用各種鮮花釀酒,在我國有悠久的歷史。戰國時代大詩人屈原在《九歌》中有"惠肴蒸兮蘭籍,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

十分明顯,當時便已盛行以桂花來釀酒了。迄今桂花酒仍然是主產我國的具有香醇桂花味的一種較高級的酒類。

荷花在我國分佈很廣泛,具有很高觀賞價值,除了蓮子、蓮藕可供食用之外,蓮花也可以制酒。

《續世說》中,曾記載了以蓮花制酒的方法。

大體是把蓮花搗碎,浸入酒內,使酒具有蓮花的清香。名目碧芳酒。到清代,蓮花酒的制法又有發展。

《清稗類鈔》載:"瀛台種荷萬柄,青盤翠蓋,一望無際,孝欽後每令小閹采其芯加藥料製成佳釀,玉液瓊漿不能過也。"可見這種蓮花製成的酒,是後妃喜愛的飲料,以至於有玉液瓊漿也比不上它的稱譽了。

菊花制酒歷史悠久。魏晉時代,我國重陽節日,就有佩插茱萸,登高暢飲菊花酒的風俗日。菊花制酒分菊花釀酒和菊花浸酒。

釀酒是在每年九月間,選擇半開的菊花,連帶少許莖葉一併搗碎,拌和在蒸熱的秫米醪酪裡發酵,到來年九月,開封榨釀而成。

此法雖然簡單,但要歷時一年之久。浸酒是在菊花盛開時,采純淨花朵去蒂,每公斤花可浸泡五公斤好酒,密封十天左右便可以飲用。

椰子樹花序長大。唐代就有用椰子花釀酒的。其酒味甘,飲之亦醉。這種椰子花酒的釀制,還流傳至宋代,但今天即使在我國椰子產區的海南島,也罕見了。

玫瑰花酒也是我國重要的花酒之一。廣東省中山市小攬鎮有"茶蘼花酒",芳香撲鼻,享有盛名。

近年來,由於香料工藝的發展,不少地方採用了先提取香精與酒混合的方法,以製造香醇而具濃郁花香的酒。"白花酒"採用白蘭花,能使酒品香醇,成為制酒花類中的無名英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