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咸豐粉彩為何這麼少?

咸豐一朝較短, 又處於戰亂之中, 禦窯斷斷續續地燒造。 與前幾代相比傳世品最少。 咸豐時期的官窯粉彩在社會上難以見到, 製作技術上還保持在道光的水準上, 故容易與道光粉彩相混淆。

器型上, 瓷器型除承襲傳統之外, 少有創新, 造型多趨向拙笨, 較道光更為笨拙。 琢器以瓶、罐等多見, 帽筒有圓形、六方形、八方形的, 工藝上多採用鏤空手法。 茶壺、蓋碗、攢盤、碗有傳統造型也有花口造型的;洗有蝴蝶式、海棠式、荷葉式等。 另有杯、渣鬥、香爐、盒、花盆等也為咸豐時期常見器型。

胎釉上, 圓器類如盤、碗等, 雖胎壁薄,

但胎骨不太堅致。 即胎質粗看細潤, 實則粗松, 一般胎體較前朝厚重。 釉質泛白, 釉面薄厚不一致。 薄者, 釉汁稀淡, 表面光澤和滋潤度不足, 呈微小的橘皮坑。 厚者, 多同于道光時的波浪釉。 這些明顯的時代特徵, 不僅道光、咸豐兩朝有, 而且也是清代後期的普遍現象。

咸豐綠地粉彩開光花鳥紋方瓶

繪畫上咸豐彩繪具有細膩與粗糙兩種, 精細者多為慈禧等燒制的宮廷之物, 這類具有繪畫工細、色彩絢麗、紋飾寓意吉祥的特點, 但它畢竟是清晚期且是在禦窯廠被毀、“良工四散”的情況下, 其燒造技術終不能與清盛世媲美。

圖案除少量精品外, 人物形象大多生硬。 尤其民窯所畫的人物面部鼻骨高直隆起有勾, 這也是咸豐粉彩鑒定的一個特點。

咸豐粉彩瓷器的紋飾喜用博古紋, 傳世品中有博古紋瓶、博古紋盤、開光博古紋碗。 其時代特徵是彩色地釉不勻淨, 有深有淺, 器底松石綠釉及白釉呈波浪狀。 人物頭部的繪畫方法也很特殊, 上窄下寬, 大鼻頭, 很有特色。 款識書寫仍用側鋒, 字體工整清秀也出現過個別的室名款。

咸豐官窯款識改變了前代以六字篆書款為主的局面, 而以“大清咸豐年制”六字楷書青花為主, 多數是兩行六字, 無邊款。 少數是六字篆書款、抹紅款、刻款、描金款。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