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你知道琺瑯彩、景泰藍、燒藍的區別嗎?

1、琺瑯彩

琺瑯彩繪採用的畫琺的製作技法起源於15世紀中葉歐洲比利時、法國、荷蘭三國交界的佛朗德斯地區。 15世紀末, 法國中西部的裡摩居, 以其製作內填琺瑯工藝為基礎, 發展成畫琺瑯的重鎮, 初期製作以宗教為主題的器物, 後來逐漸制做成裝飾性的工藝品。

琺瑯又稱“拂郎”、“佛郎”、“發藍”, 是一種玻化物質。 它以長石、石英為主要原料, 加入純鹼、硼砂為助熔劑, 氧化鈦、氧化銻、氟化物等作乳濁劑, 加入氧化銅、氧化鈷、氧化鐵、氧化錳、氧化銻等作著色劑, 經過粉碎、混合、煆燒、熔融後, 傾入水中急冷得到琺瑯熔塊,

再經細磨而得到琺瑯粉。 將琺瑯粉調和後, 塗施在金、銀、銅等金屬器上, 經焙燒, 便成為金屬胎琺瑯。 若以玻璃為胎, 則稱為玻璃胎琺瑯;以瓷器為胎者, 則稱為瓷胎琺瑯。 人們習慣把和附著在瓷器表面的叫“釉”;附著在金屬材料上的叫“琺瑯彩”;附著在建築材料上的叫“琉璃釉”。

清代琺瑯彩花鳥紋碗

清銅胎琺瑯彩印盒

琺瑯彩蝴蝶圖案24K描金陶瓷裝飾盤

2、景泰藍

中國的著名特種金屬工藝品之一, 在明代景泰年間這種工藝技術製作達到了最巔峰, 製作出的工藝品最為精美而著名, 故後人稱這種瓷器為“景泰藍”。 景泰藍正名“銅胎掐絲琺瑯”, 俗名“琺藍”, 又稱“嵌琺瑯”, 是一種在銅質的胎型上, 用柔軟的扁銅絲, 掐成各種花紋焊上,

然後把琺瑯質的色釉填充在花紋內燒制而成的瓷器器物 。 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間盛行, 製作技藝比較成熟, 使用的琺瑯釉多以藍色為主, 故而得名“景泰藍”。

景泰藍是特指掐絲琺瑯彩, 但並不單是指銅胎的, 金屬胎的掐絲琺瑯都可叫景泰藍, 所以景泰藍還有銀胎, 金胎等。 因此景泰藍屬於琺瑯彩, 所有的景泰藍都可以叫琺瑯彩, 但是不能反過來把琺瑯彩叫景泰藍。

清景泰藍鼎式爐景泰藍鐘

景泰藍鐘

3、

燒藍是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後,再拿到爐溫大約800攝氏度的高爐中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後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的色釉,此時色釉低於銅絲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經燒結,一般要連續四五次,直至將紋樣內填到與掐絲紋相平。

燒蘭是特指銀胎的琺瑯彩,是琺瑯彩裡面很小一部分,燒蘭是特指銀胎的琺瑯彩。琺瑯彩和銀胎不是容易結合牢固的,經常看到燒藍脫落的情況,為了讓琺瑯彩和銀胎更牢固的結合,以前的匠人主要採取了三種辦法:(1)因為琺瑯容易流淌,面積大容易脫落,所以工匠就想先用花絲掐成各種紋樣、邊框等這樣即美觀同時也能把琺瑯釉分割成很多小塊,這樣就增加了附著力,琺瑯也就不容易脫落。(2)一些比較厚實的銀器,採取剔底的辦法,在凹陷處填琺瑯,這樣也能很好的增加琺瑯彩在銀表面的附著力,這類比較常見的就是福建的剔底燒蘭手鐲,戒指等。(3)針對很多薄胎的銀器,他們是用錘揲,壓模等辦法,現讓銀器凸出美麗的花紋,再在上面罩上透明的琺瑯料,這樣就利用了銀胎表面的凹凸面,增加了琺瑯彩的附著力。當然其他還有一些方法,單不是常用的,這裡就不一一說明。在琺瑯彩裡面把第一種叫掐絲琺瑯(景泰藍),後兩種統一叫“內填琺瑯”或者叫“鏨胎琺瑯”。

清銀質燒藍嵌寶蓋盒

清景泰藍鼎式爐景泰藍鐘

景泰藍鐘

3、

燒藍是將整個胎體填滿色釉後,再拿到爐溫大約800攝氏度的高爐中烘燒,色釉由砂粒狀固體熔化為液體,待冷卻後成為固著在胎體上的絢麗的色釉,此時色釉低於銅絲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經燒結,一般要連續四五次,直至將紋樣內填到與掐絲紋相平。

燒蘭是特指銀胎的琺瑯彩,是琺瑯彩裡面很小一部分,燒蘭是特指銀胎的琺瑯彩。琺瑯彩和銀胎不是容易結合牢固的,經常看到燒藍脫落的情況,為了讓琺瑯彩和銀胎更牢固的結合,以前的匠人主要採取了三種辦法:(1)因為琺瑯容易流淌,面積大容易脫落,所以工匠就想先用花絲掐成各種紋樣、邊框等這樣即美觀同時也能把琺瑯釉分割成很多小塊,這樣就增加了附著力,琺瑯也就不容易脫落。(2)一些比較厚實的銀器,採取剔底的辦法,在凹陷處填琺瑯,這樣也能很好的增加琺瑯彩在銀表面的附著力,這類比較常見的就是福建的剔底燒蘭手鐲,戒指等。(3)針對很多薄胎的銀器,他們是用錘揲,壓模等辦法,現讓銀器凸出美麗的花紋,再在上面罩上透明的琺瑯料,這樣就利用了銀胎表面的凹凸面,增加了琺瑯彩的附著力。當然其他還有一些方法,單不是常用的,這裡就不一一說明。在琺瑯彩裡面把第一種叫掐絲琺瑯(景泰藍),後兩種統一叫“內填琺瑯”或者叫“鏨胎琺瑯”。

清銀質燒藍嵌寶蓋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