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人固有一死,或死於猜忌,或死於排擠

法國思想家巴斯卡說過:“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蘆葦”。 這句話一方面說, 人生來就有主觀能動性, 可以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拼盡全力;另一方面, 人又是一種脆弱的動物, 不期而至的災禍會將自己陷於無盡的深淵。

翻閱古代數千年的歷史, 透過薄薄的紙張品讀那個年代人的生活狀態, 我們看到了古代的士大夫們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明知前途艱難重重, 卻依然敢大步走在這條險要的路上。

也許, 這是一條終究沒結果的不歸路。 他們心中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要麼死於猜忌, 要麼死於排擠……

在齊魯大地,

自古以來就被奉為中國文化的象徵——開創的儒家學派。 士大夫們在自己的舞臺, 不斷上演著動人心弦的劇情。

故事從春秋時代的魯國說起。 那時候的中原大地群雄並立, 許多出生在民間的飽學之士, 通過向君主闡述自己的治國方略, 走上從政道路的人不勝枚舉。 魯國人吳起是這群人中的優秀代表。

吳起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家庭, 年少時就希望自己能夠走上從政的道路。 為了達到目的, 他花費了鉅資去走關係, 但老天似乎沒有對他笑臉相迎。 後來, 齊國和魯國發生戰爭, 魯穆公仰慕他的才能想任用他, 但又對他的出生心有疑慮——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 他能為自己盡全力嗎?

在這之前, 吳起已經讀了多年的兵書。

吳起知道這件事後, 做出了被後世詬病的選擇——殺妻求將。 吳起從此成為了魯國的大將, 在他的率領下擊敗了強大齊國軍隊。

後來, 吳起被主公懷疑, 他只好連夜出逃到了魏國。 魏文侯知道他的才能, 於是給了他主將的職位。 吳起指揮軍隊有方, 不久, 他在魏國的西面擊敗了強大的秦軍。

他的聲威名震東方各國。 然而, 他不小心得罪了魏國宰相公叔, 公叔擔心自己的才能超過自己, 設計陷害排擠他。 不得已, 吳起只好又逃到楚國。

楚國的悼王任命他為令尹, 讓他負責變法。 在吳起的主持下, 楚國迅速強大起來, 國力強盛, 六國紛紛對楚國誠服。

然而, 好景又不長。 楚悼王去世以後, 楚國貴族對吳起的變法早就心懷不滿, 因為改革損害了他們的利益。

於是, 他們趁機發動兵變, 吳起死於亂箭之中。

吳起是一個悲劇人物, 他不過是想在實現自己的理想, 卻在魯國、魏國、楚國都遭受了排擠, 最終沒逃過時代的“箭矢”, 這是一個亂世的悲哀。

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 東漢末年的文學家, 建安七子之一。 作為士大夫群體, 他也是一個悲劇人物。 歷史上有著名的典故“孔融讓梨”——孔融小時候就很聰明, 而且對父母很孝順。 為什麼這樣一個“乖巧”的人, 最終被曹操殺害呢?

有一次, 曹操北討烏桓。 孔融譏笑他:“大將軍(曹操)遠征, 蕭條海外, 從前肅慎不進貢木苦矢, 丁零偷盜蘇武的牛羊, 可以一併討伐啊!”當時, 饑荒戰亂, 曹操上表請禁酒, 孔融多次寫信給曹操, 認為不要禁酒, 而且言詞之中多為傲慢無禮。

孔融看到曹操奸雄詭詐, 不能忍受, 故意說話偏激, 常常觸犯了曹操。 又曾經上奏認為應當遵照古時京師的體制, 千里以內, 不得封建諸侯。 曹操懷疑他所談論的越來越廣, 更加害怕他。

然而, 因為孔融名重天下, 表面上裝著容忍, 暗中卻嫉忌他的議論, 怕其阻抗自己的大業。 山陽人郗慮揣摩曹操的心事, 以蔑視國法為由奏免孔融。 曹操又寫信故意挑撥二人, 孔融回信相對。

曹操既積滿了一肚子的猜疑忌妒, 加上郗慮的誣陷, 曹操於是指使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奏孔融以“招合徒眾”, “欲圖不軌”、“謗訕朝廷”、“不遵超儀”等罪名, 將孔融處死, 並株連全家, 孔融死的時候才五十六歲。

在亂世生存, 最好的辦法就是謹言慎行,

小心地伺候當權者。 “心直口快”、“有正義感的人”往往容易成為被攻擊的對象。 孔融這樣的聰明人死於曹操的猜忌, 想起來讓人為他可惜。

歷史上, 死於“排擠”和“猜忌”的人物還有很多, 當權者把這種做法用到極致的是明朝的皇帝朱元璋。 他讓劉伯溫、徐達、馮勝、傅有德等功臣, 都成為了古人, 他們都因為朱元璋的無端猜忌而橫死。

攤上這種心理偏激的“領導”, 倒了八輩子大黴。 唯一的奇跡, 只有他的同鄉湯和逃過了厄運。 湯和為什麼能全身而退 , 朋友們可以去思考一下。

《易經》上有一個謙卦, 六十四個卦象中, 一個特殊的卦——六爻都是吉祥, 沒有兇險。 古人以此告訴我們, “滿招損, 謙受益”。 古人的智慧高超, 告訴了我們一個避禍的道理:即使在如今的民主社會, 這個“謙”字依然很讓人受用。

這個“謙”字依然很讓人受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