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這是江歌案我理解的人性

(本文由Sir電影原創:dushetv)

江歌案, Sir當然第一時間知道。

但要Sir第一時間說出態度, 難。

這既是一起兇殺案, 也是一起人間悲劇, 面對如此幽深的黑暗, 你的感受更多是複雜, 而不能用一兩種情緒去描述它。

更大的理性還告訴我們, 於法律範疇, 這還是一起兇殺案, 它仍未被裁定。 那麼, 在未判之際, 輿論, 感性評論的介入, 是不是會最終影響案件裁定?乃至更不利於被害人訴求?

Sir沒答案。

很多毒飯要Sir聊, 這是基於你們對《毒舌電影》的信任, 那Sir能聊的, 僅僅是基於目前看到的一切資料, 以及基於這些資料產生的觀點的私人看法——

P.S. 因事件特殊, 這篇文章Sir不想放太多圖片

一, 這是不是集體暴力?

毫無疑問, 是。

劉鑫一家的電話號碼、工作單位、家庭住址、車牌號、身份證號……被曝光上網。

一分鐘三通辱駡電話、十幾條侮辱短信, 劉鑫本人被單位辭退, 還因為情緒不好喪失了部分聽力。

不止她一個人, 他們全家, 都被集體暴力。

但, 集體暴力就一定是錯的嗎?

Sir對集體暴力的態度更傾向於——與其否定, 與其打擊, 不如傾聽。

于江歌案, 我們的基本態度是, 她可以為一時逃生而逃避, 但不能長久逃避。

換句話說, 一時間的趨利避害之心, 人人有之, 但恒定時間裡的承擔責任, 更是公義。

在Sir看來, 集體暴力千不好萬不好, 起碼在這次案件上, 只有它起到唯一的推動作用。

大眾當然是容易被煽動,

但Sir更相信, 這種容易被煽動, 源自人類樸素的善良和正義。

因為我們看到這麼多, 也只能看到這麼多, 所以, 我們的反應是……

當然, 也必須承認——

我們的心是好的, 我們的行為也出於好意, 但這種好心好意, 有沒可能犯錯。

也有可能。

很大可能。

二, 這是不是正義?或者說, 如何實現正義?

我們都有一顆從善的心, 但如何盡可能保證善的本意能回到善。

現實告訴我們, 依靠道德宣講, 或者打死某個惡人, 遠遠不夠。

再進一步, 依靠轉發、點贊來裁決一個人, 永遠不對, 這不僅是法不責眾的問題, 是我們應該警惕某種界定範圍的群情激奮。

依Sir對法的理解, 法律的效應是, 某個人犯法了, 那他(她)必須得到應得的制裁。

不是一旦TA的犯罪成為公眾事件,

那TA就該得到更嚴酷的制裁。

我們能傾聽民意, 但我們不能依賴民意, 因為民意的基礎, 限於個人成長背景的影響。

于江歌案, 江歌媽媽倡議我們在判決死刑書上的簽字, 是完全符合當地法律的。

我們簽字, 也無可指摘——這絕不是道德綁架。

且不論這份簽字能不能最終如願, 至少傳達一種態度, 我們希望殺人嫌疑犯, 陳世峰, 得到他該得的判決。

但, 不論判決如何, Sir不能贊同以任何私刑代替法律, 私底下對劉鑫一家辱駡, 傷害。

Sir一直強調的一種價值觀是——你是相信程式正義還是意志正義?

如果你真的相信善良、正義, 那就應該盡可能地擁護程式, 因為程式的實現, 是抵達善良、正義的唯一途徑。

三, 什麼是人性?

很多人在這件事上提到人性。

什麼是人性?

抱歉, Sir說不清。

很多人提到的《密陽》, 以Sir對這部電影的認知, 可以談談。

李滄東的《密陽》。

片中, 全度妍飾演的母親在失去丈夫後, 又失去兒子。

她的世界完全崩塌了, 於是, 她開始相信上帝, 而上帝(基督教)的要義是, 原諒。

她決定原諒殺子仇人。

她來到監獄, 跟那個人見面, 卻發現, 殺人犯也信了教, 還說, 上帝寬恕了我。

於是, 很多大V、網友借這段情節總結:這是在告訴我們, 不要輕易原諒人渣, 因為人渣早就先於你, 原諒了自己。

坦白講, 這斷章取義了。

如果你只看這一段, 其實僅僅在講, 一個想原諒別人的人, 因為原諒沒有得到預期的回應受到傷害。

但你看過整部電影, 它真的在講原諒的不應該嗎?

它在講什麼才是真正的原諒。

或者說, 為什麼我要原諒。

原諒是為了放下, 那如果現在, 我就是放下不, 我能不能繼續選擇仇恨?

當然也可以。

比如片中的全度妍, 她在經歷這次背叛後, 選擇褻瀆上帝, 她主動邀請上帝代言人(牧師), 在郊外野合, 過程中, 全度妍盯住天空, 不停呢喃, “看清了吧、看清了吧……”——你不是上帝嗎, 你能救誰?

什麼是人性, 任何反叛被強制灌輸教義(道理)的瞬間, 就是人性。

還是回到那個問題吧——

什麼是人性?

至今, Sir對人性一直是悲觀的樂觀——

什麼是人性?

被愛當然是人性, 但體驗去愛的快樂就不是人性嗎?

自私當然是人性, 但成全的滿足就不是人性嗎?

甚至說, 延續生命基因是人性, 但為了他人的犧牲, 就不是人性嗎?

具體到這起案件,江歌的善良是人性,劉鑫的自私也是人性。

江歌媽媽的憤怒是人性,劉鑫父母的冷漠也是人性。

誰來制裁人性?

Sir的看法是,人性不是用來制裁的,或者說,人性怎麼能制裁呢。

人性不是善,也不是醜。

人性不是感性,也不是理性。

人性不是非此即彼,你越瞭解人性,你會更理解,也更不會苛責。

今天網路,提起諸多悲劇,很多媒體會第一時間引用的,是魯迅先生《紀念劉和珍君》那句——“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但更多媒體都忘了文末還寫著,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回到《密陽》。

導演李滄東一頭一尾,給了兩個鏡頭,一個望天一個俯地。

為什麼這樣設計呢?我們知道女主人公是一直要尋找生命意義的人,痛苦對於她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我覺得人生的意義不在天上,在我們的現實裡。現實雖然醜陋粗糙,畢竟是生活的基礎。

是的,李滄東最喜歡的作家,魯迅是其中之一。

他是這麼說的。

我特別喜歡魯迅。他對人類有很深刻的瞭解。他不僅瞭解人的弱點和缺點,而且也非常深愛和深信人類。

為避免歧義,Sir再強調——

江歌媽媽至今所有行為,都是可理解以及出於人性不可被禁止。

我們對她的聲援也是如此,但這種聲援,應該合法。

不管劉鑫有沒法律責任,她一輩子都應該盡可能地幫助江歌媽媽。

最後的最後,Sir想說——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只相信後半句。

我們常說《七宗罪》這句臺詞。

但說這句話的態度,不該是拒絕,厭世。

Sir的理解是——

人性是我們被繼承、束縛的基因,但也有江歌這樣了不起的人,指引我們怎麼在微光中,找到世界向上的可能。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具體到這起案件,江歌的善良是人性,劉鑫的自私也是人性。

江歌媽媽的憤怒是人性,劉鑫父母的冷漠也是人性。

誰來制裁人性?

Sir的看法是,人性不是用來制裁的,或者說,人性怎麼能制裁呢。

人性不是善,也不是醜。

人性不是感性,也不是理性。

人性不是非此即彼,你越瞭解人性,你會更理解,也更不會苛責。

今天網路,提起諸多悲劇,很多媒體會第一時間引用的,是魯迅先生《紀念劉和珍君》那句——“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

但更多媒體都忘了文末還寫著,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於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回到《密陽》。

導演李滄東一頭一尾,給了兩個鏡頭,一個望天一個俯地。

為什麼這樣設計呢?我們知道女主人公是一直要尋找生命意義的人,痛苦對於她來說也是有意義的。

我覺得人生的意義不在天上,在我們的現實裡。現實雖然醜陋粗糙,畢竟是生活的基礎。

是的,李滄東最喜歡的作家,魯迅是其中之一。

他是這麼說的。

我特別喜歡魯迅。他對人類有很深刻的瞭解。他不僅瞭解人的弱點和缺點,而且也非常深愛和深信人類。

為避免歧義,Sir再強調——

江歌媽媽至今所有行為,都是可理解以及出於人性不可被禁止。

我們對她的聲援也是如此,但這種聲援,應該合法。

不管劉鑫有沒法律責任,她一輩子都應該盡可能地幫助江歌媽媽。

最後的最後,Sir想說——

這個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們為它奮鬥。我只相信後半句。

我們常說《七宗罪》這句臺詞。

但說這句話的態度,不該是拒絕,厭世。

Sir的理解是——

人性是我們被繼承、束縛的基因,但也有江歌這樣了不起的人,指引我們怎麼在微光中,找到世界向上的可能。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Sir電影原創,微信ID:dushetv

微信搜索關注:Sir電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