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忽悠證監會、坑機構、還把王思聰給騙傻!這家上市公司危險了!

今年2月26日的新聞發佈會, 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直言:過段時間大家還會看到“忽悠式”重組的大案。

3月10日, 證監會官方發佈《證監會亮劍重組亂象重拳出擊有毒資產污染資本市場》一文, 稱近日查辦了一起涉嫌以虛增收入、虛構銀行資產為手段, 企圖將有毒資產裝進上市公司的重大資訊披露違法案。

對於這家上市企業, 業內議論紛紛, 不久之後, 證監會便公佈了這家“忽悠式”重組大案的真容, 但是與此前市場想像與猜測完全大不相同!首例“忽悠式”重組大案事關兩方:重組方九好集團和上市公司鞍重股份。

經查, 浙江九好辦公服務集團有限公司(現更名為九好網路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九好集團)通過種種惡劣手段, 將自己包裝成價值37.1億元的“優良”資產, 與鞍山重型礦山機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鞍重股份)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

以期達到借殼上市目的。

不過所幸, 還在披露階段就被查辦, 借殼未能得逞。

而這一忽悠重組過程中, 股價卻經歷了過山車式的暴漲暴跌, 從23.78元飆漲至87.78元, 漲幅達269%, 而後又從87.78元跌至如今的23.74元, 跌去近73%。

回顧下這例重組:

根據通報, 公告顯示, 九好集團註冊和辦公地址在杭州, 法定代表人郭叢軍, 主要從事後勤服務仲介平臺業務, 為後勤服務供應商和客戶提供居間撮合, 並向供應商收取介紹業務成交金額一定比例的服務費。

九好集團給自己加上了互聯網“後勤+互聯網”, 中國多少萬家的企業, 這後勤託管市場, 那至少看起來還是大大滴, 也被認為是符合經濟轉型新經濟的現代服務業。

但是口號打的響亮, 但是實際上並九好集團並沒有所描述的那麼好。

於是九好集團種種手段“造出”好多賬來。 通過各種手段虛增2013-2015年服務費收入2.6億餘元, 虛增2015年貿易收入57萬餘元, 虛構銀行存款3億元。 為掩飾資金缺口, 借款購買理財產品或定期存單, 並立即為借款方關聯公司質押擔保。 九好集團通過上述種種惡劣手段, 將自己包裝成價值37.1億元的“優良”資產, 與鞍重股份聯手進行“忽悠式”重組, 以期達到借殼上市之目的。

如此吸睛的借殼方, 讓市場對鞍重股份寄予厚望, 不少公募私募大佬也希望近年來受累煤炭行業低迷而業績不斷下滑的鞍重股份能借此脫胎, 變成一家資產優質的後勤託管服務企業, 於是在2015年12月左右, 陸續進場。

在2015年12月底前十大流通股東中,

專業正規軍的4只公募基金農銀匯理資訊傳媒主題、融通新區域經濟、農銀匯理行業成長、中郵趨勢精選以及星石1號位列其中, 持股由190萬股到97萬股不等。

到了2016年一季度, 又有更多的機構湧入其中, 單一機構持股數驟然增多。 包括天安財險、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也進場了。 前十大流通股東中, 天安財險保贏1號持股達283萬股, 中郵戰略新興產業也持有了200萬股, 華夏盛世、華夏紅利、大成創新等一眾基金進場。

但是到第三季, 由於遭立案調查, 這些機構紛紛被坑!

而同樣被坑的還有王思聰。

王思聰的普思投資曾以7.7元/股認購九好集團, 總成本1000萬元。

市場此前預計, 九好集團如果借殼上市成功, 市場估值將會迅速提高, 普思投資也會賺得盆滿缽滿, 但是如果九好集團由於此次調查, 而借殼上市失敗, 普思投資在九好集團上的投入將短期內難以收回。

現在回頭看,九好集團造假主要有這四大忽悠招數:

一是造假涉及面廣。九好集團2015年的供應商共計1300多家,僅查實涉及虛假交易的供應商就達200多家,分佈於全國多個省市。

二是造假領域新。九好集團被媒體稱為“國內第一個後勤託管平臺”,主要從事居間撮合並收取服務費。

三是造假專業性強。以往案例中虛增銀行存款一般採用偽造存單、虛構帳號等手法;本案中九好集團通過過橋借款、承兌匯票等金融手段虛增存款,造假手法專業性強。

四是造假隱蔽性高。為隱藏虛構業務,在銀行帳戶之間設置“防火牆”、採用多道轉帳等手法,隱藏資金真實來源、去向。

而作為專業機構,公募和私募也被坑,基金報採訪了多為專業人士,得出以下的結論:

專業機構緣何總是被忽悠。就此,記者也向公私募多位專業人士請教,總結大概有以下幾點緣故:

1、真傻:一些機構專業水準不夠,沒看出端倪。因為可能重組一出來後,還沒來得及研究,也不冷靜思考,就先買了再說,覺得反正A股糾錯成本低,不行就賣了。

2、裝傻:有些可能看出了問題,但知道可能會有人炒,反正覺得題材好,股價能漲,那就買。賺博傻的錢。

3、被傻:券商分析師推波助瀾。一位資深基金經理表示,當時很多分析師推薦買,說九好集團多好多好。

一位元基金大佬說,做投資需要有專業有常識還要有操守,30%專業+40%常識+30%職業操守。

不過,好在監管發現及時,要不然一眾機構以及小散們被忽悠式重組蒙蔽了雙眼,或許會面臨著更大的損失。

而九好集團和鞍重股份也受到了嚴厲的懲罰,由於上述資訊披露違法行為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證監會已經向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對九好集團、鞍重股份及主要責任人員在《證券法》規定的範圍內頂格處罰,對本案違法主體罰款合計439萬元;同時對九好集團造假行為主要責任人員郭叢軍、宋榮生、陳恒文等人擬採取終身市場禁入以及5-10年不等的證券市場禁入。

現在回頭看,九好集團造假主要有這四大忽悠招數:

一是造假涉及面廣。九好集團2015年的供應商共計1300多家,僅查實涉及虛假交易的供應商就達200多家,分佈於全國多個省市。

二是造假領域新。九好集團被媒體稱為“國內第一個後勤託管平臺”,主要從事居間撮合並收取服務費。

三是造假專業性強。以往案例中虛增銀行存款一般採用偽造存單、虛構帳號等手法;本案中九好集團通過過橋借款、承兌匯票等金融手段虛增存款,造假手法專業性強。

四是造假隱蔽性高。為隱藏虛構業務,在銀行帳戶之間設置“防火牆”、採用多道轉帳等手法,隱藏資金真實來源、去向。

而作為專業機構,公募和私募也被坑,基金報採訪了多為專業人士,得出以下的結論:

專業機構緣何總是被忽悠。就此,記者也向公私募多位專業人士請教,總結大概有以下幾點緣故:

1、真傻:一些機構專業水準不夠,沒看出端倪。因為可能重組一出來後,還沒來得及研究,也不冷靜思考,就先買了再說,覺得反正A股糾錯成本低,不行就賣了。

2、裝傻:有些可能看出了問題,但知道可能會有人炒,反正覺得題材好,股價能漲,那就買。賺博傻的錢。

3、被傻:券商分析師推波助瀾。一位資深基金經理表示,當時很多分析師推薦買,說九好集團多好多好。

一位元基金大佬說,做投資需要有專業有常識還要有操守,30%專業+40%常識+30%職業操守。

不過,好在監管發現及時,要不然一眾機構以及小散們被忽悠式重組蒙蔽了雙眼,或許會面臨著更大的損失。

而九好集團和鞍重股份也受到了嚴厲的懲罰,由於上述資訊披露違法行為涉案金額巨大、手段極其惡劣,違法情節特別嚴重。證監會已經向當事人送達行政處罰事先告知書,擬對九好集團、鞍重股份及主要責任人員在《證券法》規定的範圍內頂格處罰,對本案違法主體罰款合計439萬元;同時對九好集團造假行為主要責任人員郭叢軍、宋榮生、陳恒文等人擬採取終身市場禁入以及5-10年不等的證券市場禁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