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86本“真人圖書”會“說話”

一杯清水, 圍坐一桌, 聽“真人圖書”侃侃而談, 席間閱讀者可以插話提問。 一段故事, 一個行業, 一份經歷……“書籍”與讀者分享交流著。 11日下午, 記者來到省圖書館, 親身體驗閱讀了一次“真人圖書”。

借書變“借人”

面對面聆聽身邊故事

“這裡不是成功人士的講座, 而是聆聽百姓身邊的故事”, 文化志願者高瑞已經主持了30多期“真人圖書”閱讀活動, 在她的開場白後, 10余位讀者開始一起“讀書”。 按照預約, 當天讀者借閱的“圖書”是《孫建偉, 口述歷史》。

41歲的孫建偉在省文聯工作, 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 孫建偉熱衷於地方歷史文獻收集,

目前開辦了一家私人專題博物館, 館藏與黑土地相關的報紙、影像等共計20余萬件。 2011年, 出於對家鄉歷史文化的熱愛, 孫建偉組織團隊進行“口述歷史”的收集、採訪, 已經記錄了近百名對哈爾濱有著特殊意義的老同志、老專家、老故事……為城市留下寶貴記憶。

有讀者偶爾插話、提問, 孫建偉耐心回答, 道出了不少收藏行當中的秘聞和黑土地歷史變遷中鮮為人知的故事。 不知不覺中, 一個多小時的閱讀時間到了, 讀者報以掌聲, 並希望將來能有更多的交流機會。

86本“書籍”

來自各行各業的普通人

據瞭解, 省圖書館於2013年4月23日首次推出“真人圖書借閱活動”, 當時只有4本“真人圖書”為讀者服務。 截至去年底, “真人圖書”館藏量已達86本,

成功舉辦“真人圖書”借閱活動160場, 3000余位讀者參與閱讀。

省圖館藏的“真人圖書”來自不同領域, 有大學教授、心理治療師、律師、作家、咖啡店老闆等, 其中年齡最大的是93歲老人張英, 講述自己的“樂活”, 歲數最小的是24歲的王連民, 與讀者分享“支教經歷”。 這些“真人圖書”都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 與大家分享的只是一段經歷、一個故事或者一個行業。

為了更好地打造“真人圖書館”, 省圖對每本“真人圖書”都會進行甄選、約談、培訓、終審才能“上架”。 “真人圖書”自願出借, 圖書館不支付報酬, 而讀者借閱則要予以尊重、真誠交流。

有溫度閱讀

收穫知識和感動

46歲的孫宇航是位教師, 已經是第二次來省圖借閱“真人圖書”了。 她告訴記者, 與紙質圖書相比,

真人圖書更真實, 與“圖書”面對面互動, 不僅能收穫知識, 更能收穫感動。

33歲的邢然是位“真人圖書”發燒友, 只要有時間, 就會到圖書館拜讀“真人圖書”。 邢然說, 自己是做銷售的, 需要面對各行各業的人, 閱讀“真人圖書”可以豐富經歷, 受到啟發。 在一次閱讀主題為醫生的“真人圖書”借閱活動中, 讓邢然重新認識了醫患關係。 這期間, 邢然結識了不少好友。

讀者受益, “真人圖書”也樂此不疲。 作為“真人圖書”, 孫建偉表示, 難得有這樣的機會讓更多的人瞭解自己的經歷, 並帶動大家一同關心、關注我們城市的歷史。

省圖書館館長高文華表示, “真人圖書館”作為一種創新的閱讀方式和閱讀載體, 豐富了省圖的館藏資源, 已成為常規的服務專案。

期間, 省圖還側重將“真人圖書”借閱與地方化閱讀、地方文獻資料徵集相結合, 讓地方文化知識在“真人圖書”的講述和互動中慢慢呈現, 並通過錄音和攝像等手段保存下來, 為城市歷史留檔存據。

連結

真人圖書館

“真人圖書館”概念源於丹麥, 就是以“真人”作為閱讀的對象。 真人圖書館有別於圖書的優勢在於讀者可與“書”面對面交談, 收穫知識和豐富的生活經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