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東坡故事52:結識神秘道人,又勾起蘇軾方外之念

宋朝僧道之風頗盛, 許多讀書人無意于官場, 遁入林泉以自娛, 樂得逍遙自在。

蘇軾的方外之友詩僧清順還有一個朋友, 名叫李頎,

字粹老, 少年時曾考中進士, 後棄官為道人。 李頎工詩善畫, 常與清順來往湖湘之間, 作林下之遊。

一日, 李頎和清順坐于西湖旁藏春塢下談禪論道。 清順忽然道:“你可知蘇大學士已到了此地任職?”李頎問道:“是那位眉山蘇子瞻嗎?”清順回道:“正是。 ”

李頎悠然道:“不知這位蘇大學士願否與我等草野之士交往。 ”清順笑曰:“你何不作畫一試之?”

略加沉吟, 李頎果然畫了一幅畫, 差一樵者送至公門, 特意呈給蘇軾。 蘇軾看此畫筆力工妙, 盡物之變而秀潤簡遠, 大為驚奇, 問樵者:“這是何人交給你的?”樵者答是一位道人。

一連幾日, 蘇軾四處打聽附近可有什麼道人擅長作畫, 或曰李頎, 但此人神龍見首不見尾, 行蹤不定, 見一面需要緣分。 蘇軾更加期待與之結交。

又一日, 蘇軾和清順閒聊, 悵然道:“上次一道人差人贈我一畫, 可惜無緣一見。 法師可認得此人否?”清順神秘一笑:“學士果真想要見他?”蘇軾回道:“當然, 仰慕已久。 ”

清順輕拍手掌:“這有很難, 李道長就在此處。 ”然後對著屋後的竹林喊道:“李道長, 出來吧, 何苦讓蘇學士這一番好等!”

話音未落, 從林間施施然踱出一位峨冠博帶的道長, 身形清臒, 面貌古樸, 頗有上古人之相。 蘇軾一見之下, 立生親近之心, 想不到世間竟有如此高士。

一僧一道一學士, 藏春塢下三人行。 新交舊友, 蘇軾興之所至, 當即賦詩一首:

《李頎秀才善畫山以兩軸見寄仍有詩次韻答之》

平生自是個中人, 欲向漁舟便寫真。

詩句對君難出手, 雲泉勸我早抽身。

年來白髮驚秋速, 長恐青山與世新。

從此北歸休悵望, 囊中收得武陵春。

自少年時代起, 蘇軾就有嚮往道家之意, 常有方外之念, 故詩中有“詩句對君難出手, 雲泉勸我早抽身”, 意思是我沉淪於俗世, 吟詩作賦對高人未免有些羞愧, 連山間白雲和流泉都勸我早日抽身。

不過, 蘇軾終其一生都沒能真正出家, 道家卻成為他思想中重要的一部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