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識節氣|清明,不止是掃墓,關於清明的這些習俗,你瞭解多少?

2017年4月4日

今日清明

點擊下方音訊▼, 聽佳麗姐姐講節氣的故事

本該親人團聚的清明時節, 唐代詩人杜牧卻孤零零一人在外漂泊, 恰逢春雨綿綿, 愁緒不禁湧動——

詩人冒雨在異鄉路上奔波, 於是想找個酒店避雨, 可酒店在哪兒呢?他便向路人打聽, 騎在牛背上的小牧童用手指向遠處開滿杏花的村莊。

遠處杏花深處的村莊裡, 一家小小的酒家等候接待雨中行路的客人, 慰藉在外遊子的心。

清明是24節氣中的第5個節氣, 有天清地明的意思。 清明節氣開始, 天氣清澈明朗, 陽光明媚, 百鳥啼鳴, 柳綠桃紅, 樹木開始繁茂生長, 整個大地的生物都活躍起來了

清 明 三 候

因為清明是反映物候現象的節氣, 清明三候就是反映大自然變化的代表。

一候桐華始。 “桐花開, 清明到。 ”春來萬物復蘇, 到清明時節, 各種各樣的花競相開放。

二候田鼠化為鴽(rú)。 鴽, 小鳥。 習慣了陰暗洞穴環境的田鼠,

又紛紛回到地下的洞裡躲起來, 而喜歡燦爛陽光的小鳥反而從洞裡爬出來。

古人誤以為, 進入洞裡的田鼠出洞後都變成了小鳥。

三候虹始見。 虹, 指天上的彩虹。 《十二月七十二候歌》中也說:虹橋始見雨初晴。

清明時節, 雨水逐漸增多, 雨滴也變大了。 太陽光照在雨滴上,就像一面三棱鏡,分散出不同的顏色,形成美麗的七色彩虹。

清 明 節 起 源

清明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還是我們中國人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關於清明節的起源,花寶給寶貝們講個小故事——

相傳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複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文公焚山逼迫,子推卻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坐在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從樹洞裡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於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禁火,只吃冷食。第二年更是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民 間 習 俗

清明節融匯了寒食節和上巳節兩個古老節日的習俗精華,逐漸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踏青、蕩秋千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① 祭祀掃墓

清明節又稱“民族掃墓節”,中國過去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清明掃墓,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於是清明節這一天,全家人會帶著水果和點心,一起上山去給去世的親人掃墓,以寄託我們的哀思。

② 插柳、戴柳

清明時節“家家插柳滿簷,青茜可愛,男女或戴之”。不難發現,清明時節佛山人家家門前都有插柳枝。

插柳戴柳的習俗也與紀念介子推有關。介子推抱樹而亡的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

青青春柳,又有象徵青春之義。時值春季戴柳,則表現出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

③ 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所以,清明也叫踏青節。

這是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大人帶著小孩結伴而行,賞花遊玩,好一派親子樂時光。

④ 蕩秋千

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是古代清明的習俗,歷史很古老,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蕩秋千是眾多孩子喜愛的遊戲,也是寶爸寶媽們的童年回憶。還記得多年前,坐在秋千上的自己嗎?

編輯:小婷

漫畫:KenDesign

花生寶貝原創

太陽光照在雨滴上,就像一面三棱鏡,分散出不同的顏色,形成美麗的七色彩虹。

清 明 節 起 源

清明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同時還是我們中國人祭祀祖先、緬懷先人的傳統節日,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

關於清明節的起源,花寶給寶貝們講個小故事——

相傳介子推與晉文公重耳流亡列國,割大腿肉供文公充饑。文公複國後,子推不求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文公焚山逼迫,子推卻堅決不出山,和他的母親坐在柳樹下死了。

晉文公從樹洞裡發現一片衣襟,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

於是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禁火,只吃冷食。第二年更是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

民 間 習 俗

清明節融匯了寒食節和上巳節兩個古老節日的習俗精華,逐漸形成一個以祭祖掃墓為中心,踏青、蕩秋千等活動相融合的傳統節日。

① 祭祀掃墓

清明節又稱“民族掃墓節”,中國過去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清明掃墓,是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於是清明節這一天,全家人會帶著水果和點心,一起上山去給去世的親人掃墓,以寄託我們的哀思。

② 插柳、戴柳

清明時節“家家插柳滿簷,青茜可愛,男女或戴之”。不難發現,清明時節佛山人家家門前都有插柳枝。

插柳戴柳的習俗也與紀念介子推有關。介子推抱樹而亡的第二年,晉文公親率群臣爬上山來祭拜介子推時,發現當年被燒毀的那棵老柳樹居然死而復生。晉文公當下便將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並且當場折下幾枝柳條戴在頭上,以示懷念之情。

青青春柳,又有象徵青春之義。時值春季戴柳,則表現出對青春年華的珍惜與留戀。

③ 踏青

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遊的大好時光。所以,清明也叫踏青節。

這是天氣回暖,到處生機勃勃,大人帶著小孩結伴而行,賞花遊玩,好一派親子樂時光。

④ 蕩秋千

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它是古代清明的習俗,歷史很古老,古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蕩秋千是眾多孩子喜愛的遊戲,也是寶爸寶媽們的童年回憶。還記得多年前,坐在秋千上的自己嗎?

編輯:小婷

漫畫:KenDesign

花生寶貝原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