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患上“轉園糾結症”的父母們必看:如何幫孩子適應新環境?

收到讀者媽媽來信:最近陷入了無限糾結之中, 寶寶在讀的幼稚園伙食不好, 作為吃貨的我感覺不能忍。 瞭解到單位配套的幼稚園還不錯,

如果決定下學期給孩子轉園現在就要去報名, 但是轉了又擔心他不適應, 畢竟班上有那麼多好朋友、他也很喜歡現在的老師。 思來想去, 簡直患上了糾結恐懼症, 怎麼辦?

正如這位媽媽所說, 眼看新學期即將過半, 近期身邊關於轉園的談論確實多了起來, 一位媽媽表示:相比起自己小時候固定在一個幼稚園、學校讀書的情況, 現在的選擇多了, 家長的想法也多了, 人生難有幾次不轉園, 真是糾結了家長, 苦了孩子。

為什麼這麼說?那是因為轉園還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就家長而言, 需要綜合考察、對比兩所幼稚園、學校之間的各項條件, 以確保新去的學校在硬體方面確實比之前得好, 更為重要的是, 孩子轉園後,

將面臨新環境帶來的挑戰:重新融入集體的同時, 可能會想念原幼稚園的老師和小夥伴。

因此, 與其讓自己患上轉園糾結症, 不如提前半個學期幫助孩子為適應新環境做準備。 下定決心要給寶寶轉園的父母們, 轉園前的準備記住了。

和孩子就轉園事宜進行溝通

轉園不應該是家長獨自的決定,

最好是在和孩子溝通後的共同選擇。 家長可以先試探性地問問孩子對於現在就讀的幼稚園的看法, 以瞭解孩子喜歡和不喜歡的部分, 然後提出轉園的建議, 詢問孩子的想法。

當孩子表現出疑惑時, 家長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和孩子一一表達。 比如, 媽媽希望你能夠去一個有更多好吃的東西的幼稚園, 或者媽媽希望能在更好的環境中學習等等。 讓孩子瞭解父母做出選擇的初衷都是為了自己著想。

如果孩子表現出抵觸情緒, 家長可以瞭解下孩子抵觸的原因, 比如捨不得小夥伴之類的。 之後再表達自己的想法以及提出幫助孩子解決擔憂的建議, 比如多舉辦小夥伴聚會等等。

不需要急著讓孩子立馬同意, 用“寶寶你自己考慮一下媽媽的建議”來作為溝通的結束, 給孩子心理緩衝期。

提前帶孩子去新幼稚園參觀

所謂“耳聽為虛 眼見為實”, 你再怎麼描繪新幼稚園有多好, 孩子心裡卻仍想著他的小夥伴, 畢竟選擇適應新的環境需要勇氣。

所以, 帶孩子提前去新幼稚園參觀一下很重要。

在參觀的過程中, 向孩子再次強調自己作為父母考慮轉園的原因, 突出優勢, 吸引孩子。 例如, 媽媽發現你喜歡運動, 想讓你有更大的活動空間, 所以這次選的幼稚園有更大的操場, 你能夠在操場上跑步、玩遊戲, 喜歡嗎?

學期末讓孩子和小夥伴們告別

前期給孩子做好心理建設、決定轉園後, 別忘了在這個學期末讓孩子和原班級的小夥伴及老師做個告別。 可以讓孩子準備一些小禮物, 送給喜歡的同學和老師, 並説明孩子記錄他們的聯繫方式, 讓孩子瞭解即便不在一個班級學習了, 仍然可以相約一起玩耍, 也可以找時間回來看看老師。

假期組織孩子和小夥伴的聚會

約夥伴一起玩耍可不要只是嘴上說說,趁著假期帶著孩子實踐一次吧。約上孩子好朋友的父母一起做一個親子小活動,讓孩子真正明白轉園並不是真的分別,假期仍然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緩解心中的不舍情緒。

轉園後多給孩子製造熟悉的環境 多陪伴他

在做好轉園的前期準備後,真正入園時還是要多關注下孩子的情緒。為了減緩對於新環境的不適應感,可以讓孩子在入園頭幾天帶幾樣他喜歡的物品作為陪伴。比如陪伴他睡覺的小毯子或玩具等等,這些舊物能夠達到一定的心理安撫作用。除此之外,別忘了在他放學後多問問他:“寶貝今天過得怎麼樣?”耐心聽他講述在新園的所見所聞,分享喜悅或悲傷,並給到相應的開導。

在孩子面對一些調整和變化時,家長其實不用太過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適應的問題,而是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幫助他適應這件事上。沒有人生來就能適應所有環境,提高孩子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當下也非常重要的,時代瞬息萬變,能夠最快適應環境的孩子方能更好地生活。

假期組織孩子和小夥伴的聚會

約夥伴一起玩耍可不要只是嘴上說說,趁著假期帶著孩子實踐一次吧。約上孩子好朋友的父母一起做一個親子小活動,讓孩子真正明白轉園並不是真的分別,假期仍然可以和小夥伴們一起玩耍,緩解心中的不舍情緒。

轉園後多給孩子製造熟悉的環境 多陪伴他

在做好轉園的前期準備後,真正入園時還是要多關注下孩子的情緒。為了減緩對於新環境的不適應感,可以讓孩子在入園頭幾天帶幾樣他喜歡的物品作為陪伴。比如陪伴他睡覺的小毯子或玩具等等,這些舊物能夠達到一定的心理安撫作用。除此之外,別忘了在他放學後多問問他:“寶貝今天過得怎麼樣?”耐心聽他講述在新園的所見所聞,分享喜悅或悲傷,並給到相應的開導。

在孩子面對一些調整和變化時,家長其實不用太過擔心孩子是否能夠適應的問題,而是把更多的時間放在幫助他適應這件事上。沒有人生來就能適應所有環境,提高孩子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在當下也非常重要的,時代瞬息萬變,能夠最快適應環境的孩子方能更好地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