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經濟時評:勞動力成本上升倒逼結構性改革

中國經濟週刊官方網站:經濟網 www.ceweekly.cn

《中國經濟週刊》特約評論員 葛豐

(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週刊》2017年第9期)

日前, 一研究機構發佈的報告顯示, 中國製造業的平均工資已經超過除智利以外的拉美大國, 並且已達到某些歐元區成員國水準的70%左右。

這是中國經濟近40年高速發展非常重要的正回饋結果, 同時也是近年來公共政策致力於推動收入向勞動者傾斜的成果顯現。 中國製造業平均工資水準在逼近拉美國家水準時加速上行並一舉超越之事實(2005—2016年間增幅高達200%)呈現, 使得中國在能否擺脫“中等收入陷阱”(學界主要依據拉美國家發展歷程而提出的概念)這一重要議題上,

初步給出了較令人樂觀的前景預示。

中國製造業有能力消化勞動力成本上升並繼續保持國際競爭力的有利因素有很多, 例如, 快速改善的基礎設施、相對完善的基礎教育, 以及極為巨大的配套優勢等。 而在此基礎上, 中國充分利用這些先天優勢不斷合成並進一步擴大中的優勢是, 中國製造業向產業價值鏈上游邁進的努力卓有成效, 中國在電信設備、能源設施、高鐵系統等先進製造業領域已大有趕超之勢;此外,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與快速提高中的工資水準相結合, 使得本就巨大的內部市場加速擴容, 而這種由外需拉動向內需拉動轉變的趨向,

可以為中國製造乃至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提供足夠的戰略主動與挖潛空間。

但是居安必須思危。 中國在力圖突破“中等收入陷阱”過程中, 各方面的有利因素固然很多, 但值得警惕的信號也不少, 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 中國製造業總成本上升的速度過於迅速。 有研究結果顯示, 目前中國製造業的單位成本已經與美、日等最發達國家大體持平(甚至還更高), 而這相對於中國與他們之間依然巨大的生產率差距, 顯然是不正常的。

總成本的過快上升, 部分由勞動力成本上升所致, 但除此之外另有大量的結構性扭曲導致資源被錯配。 例如, 中國在此前相當長時期內, 實際執行的貨幣政策基調偏于寬鬆, 但流動性總體過剩的局面下製造業部門(尤其是民營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始終居高不下,

同時大量“脫實入虛”的資金反以驚人的速度反復推高土地等要素價格。

這類因結構性扭曲而引致的成本上升不能也不應該通過壓制勞動者工資來予以對沖, 因為中國目前已經迎來一個非常重大的基礎國情變化, 即勞動年齡人口(16~59歲)自2012年以來已經逐年減少, 農村勞動力轉移的速度也已經顯著放緩;此外更不用說, 經濟發展的根本目標, 本就是要讓民眾更多分享發展的成果。

因此, 在勞動力成本上升這一剛性條件約束下, 中國要進一步提高製造業競爭力並持續邁向高收入國家行列, 必須通過更大力度的結構性改革, 消除體制中不利於降成本的障礙因素,

提高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這是中國從低收入國家迅速發展為中等收入國家的成功經驗, 而中國的戰略優勢決定了只要堅持這條經驗, 就一定能成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