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法治文萃》《唐詩三百首》中的法律意識(上)

中國古代,乃至近代,沒有大規模的、長時期的普法活動。 因此,絕大多數人都是從戲曲、小說、詩歌等文學藝術作品中,間接地獲知法律知識和逐步形成法律思維的。

文學藝術以情為本,法律以理性為本,但理性必須通過感性的文藝作品走進千家萬戶。 所以,我們應該重視文藝作品中的法律意識。

《唐詩三百首》是一部流傳很廣的唐詩選集。 唐朝(618年~907年)二百九十年間,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黃金時代,雲蒸霞蔚,名家輩出,唐詩數量多達五萬餘首。 在古代的唐詩選本中,清人孫洙的《唐詩三百首》最為流行。 編選者孫洙,字臨西,號蘅塘,晚號退士。 該書選入75位唐代詩人及2位無名氏的詩作共310首。 刻印時又補入了杜甫的《詠懷古跡》3首。 由於所選作品體裁完備,風格各異,富有代表性,又通俗易懂,刊行後廣為流傳,“幾至家置一編”。 孫洙選編《唐詩三百首》的目的是為了童時吟誦,老而不忘。

如他在《唐詩三百首·序言》所說:“俾童而習之,白首亦莫能廢,較《千家詩》不遠勝耶?諺雲‘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 ’請以是編驗之。 ”

令人遺憾的是,學界研究《唐詩三百首》(以下簡稱唐詩)的論著不少,但查閱中國知網,發現探討其法律意識的卻無一篇。 與《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等蒙學讀物的作者都為一個人不同的是,《唐詩三百首》的作者眾多,因此,它表現出來的法律觀念比較駁雜。 但這樣也有一個好處,不同的讀者可以各取所需。

1.民本位意識

中國古代有民本思想的歷史傳統,基本含義是孟子所言的“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唐詩中體現民本位的詩篇主要有:

元結看到徵稅官吏向貧窮地區的老百姓橫徵暴斂,義憤填膺:“今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以致於萌生辭官而去之意:“思欲委符節,引竿自刺船。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賊退示官吏》)。

韋應物的《寄李儋元錫》中說“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自己身為享有國家俸祿的官員,但在自己管轄的區域裡卻沒有把百姓安定下來,內心深感愧疚。

元稹的《遣悲懷》中有“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反復吟誦貧賤相交,情真意切。

杜甫的《賣炭翁》中刻畫官吏待民專橫:“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把”、“稱”、“回車”、“叱”、“牽”幾個動詞的妙用,把官吏奪炭車的惡行渲寫盡致,極富概括力。

2.無政府主義傾向

因為實行人治,容易出現君主高下由心、恩威莫測,臣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的局面,許多官員內心羡慕隱士生活,甚者走到無政府主義的地步。

法治使人免於恐怖,人治使人命運無常。 在唐朝“牛李黨爭”中被罷相而歸隱的張九齡不得不感歎“命運惟所遇,迴圈不可尋”(《感遇》)。 天寶喪亂後,杜甫的《佳人》感慨“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由此而羡慕歸隱山居,“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王維《送別》),“誓將掛冠去,覺道資無窮”(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世浮屠》),“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崔顥《行經華陰》)。

在專制政治下,伴君如伴虎,詩人孟浩然對此感觸很深。 《隱居詩話》中記載:“孟浩然入翰苑,訪王維,適明皇駕至,浩然倉皇伏匿,維不敢隱而奏知。 明皇曰‘吾聞此人就矣’,召使進所業。

浩然誦‘北闕休上書,南山歸敝廬。 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 ’明皇曰:‘吾未嘗棄卿,何誣之甚也!’因放歸襄陽。 ”

在專制政治下,臣民不能功高震主,所以要功成身退,李白的《行路難·其三》中說“吾觀自古賢達人,功成不退皆殞身。 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 陸機雄才豈自保?李斯稅駕苦不早。 華亭鶴唳詎可聞?上蔡蒼鷹何足道?君不見,吳中張翰稱達生,秋風忽憶江東行。 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後千載名?”

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產生與一些文人遭受專制政治打擊之後的隱逸情懷密切相關。 這個詩派以孟浩然、王維為代表,孟浩然受過唐明皇的直接打擊,前已有述。 王維早年曾受朝廷重用,後來坐過牢、貶過職,逐漸消沉下來,持齋念佛。 他的《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一詩,刻畫的就是他晚年的隱居生活。選擇隱居無可非議,但走向極端容易滑到無政府主義的泥潭。法治既要反對專制主義,還要反對無政府主義。

3.歌頌禮教與批評禮教並存

許多詩人、尤其是浪漫主義詩人喜歡馳騁想像,因而容易撕破禮教網路;但同時多數詩人都是官員,不敢真正背棄禮教,這就造成歌頌禮教與蔑視禮教兩種不同內容的詩篇共同存在。

歌頌禮教的詩篇主要有:

古代詩人非常樂於吟詠烈女貞婦,宣揚夫為妻綱的思想。孟郊的《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婦貴殉夫,舍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忠於君主。于濆的《戍客南歸》“為子惜功業,滿身刀箭瘡。莫渡汨羅水,回君忠孝腸”,鮑溶的《途中旅思二首》“獨步天地間,無因為君忠”。這些詩篇直接宣傳忠君理念。有些詩人認為皇帝是龍,皇帝子孫是龍種。安祿山之亂,生靈塗炭。杜甫最哀憐的是王子王孫,《哀王孫》說:“高帝子孫盡隆凖,龍種自與常人殊”,皇帝子孫與平常人長相都不一樣,所以杜甫情意深切地希望龍種們“王孫善保千金軀”,堅信浩劫之後仍然會榮華富貴:“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杜甫的詩一邊同情平民,一邊更愛皇帝及其家人,從一個角度說明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君主民本,與近代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理念有著根本的區別。

他的《酬張少府》“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君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一詩,刻畫的就是他晚年的隱居生活。選擇隱居無可非議,但走向極端容易滑到無政府主義的泥潭。法治既要反對專制主義,還要反對無政府主義。

3.歌頌禮教與批評禮教並存

許多詩人、尤其是浪漫主義詩人喜歡馳騁想像,因而容易撕破禮教網路;但同時多數詩人都是官員,不敢真正背棄禮教,這就造成歌頌禮教與蔑視禮教兩種不同內容的詩篇共同存在。

歌頌禮教的詩篇主要有:

古代詩人非常樂於吟詠烈女貞婦,宣揚夫為妻綱的思想。孟郊的《烈女操》:“梧桐相待老,鴛鴦會雙死。貞婦貴殉夫,舍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古井水。”

忠於君主。于濆的《戍客南歸》“為子惜功業,滿身刀箭瘡。莫渡汨羅水,回君忠孝腸”,鮑溶的《途中旅思二首》“獨步天地間,無因為君忠”。這些詩篇直接宣傳忠君理念。有些詩人認為皇帝是龍,皇帝子孫是龍種。安祿山之亂,生靈塗炭。杜甫最哀憐的是王子王孫,《哀王孫》說:“高帝子孫盡隆凖,龍種自與常人殊”,皇帝子孫與平常人長相都不一樣,所以杜甫情意深切地希望龍種們“王孫善保千金軀”,堅信浩劫之後仍然會榮華富貴:“哀哉王孫慎勿疏,五陵佳氣無時無”。杜甫的詩一邊同情平民,一邊更愛皇帝及其家人,從一個角度說明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君主民本,與近代人民當家做主的民主理念有著根本的區別。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