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中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在滬揭曉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十七屆頒獎典禮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行。 主辦方供圖。

中新網上海11月16日電 (記者 許婧)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第十七屆頒獎典禮16日在上海財經大學舉行,

3部著作和3篇論文獲得本屆孫冶方經濟科學獎。

據介紹, 獲獎作品關注和求解的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和轉型、經濟增長速度、中國收入差距、中國人口政策、金融政策以及產業政策等, 均為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遇到的重點、難點和熱點問題。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由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組織評選, 每兩年評選一屆, 是中國經濟學界公認的最高學術獎項之一。

近年來,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發展已進入新時代, 從第十四屆開始,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突破了僅在國內權威出版物上遴選作品的慣例, 開始關注在國際權威出版物上著重以中國經濟為研究物件的著作和論文,

也包括外文的和外籍人士寫成的。

本屆獲獎作品中, 由林重庚、邁克爾·斯賓塞等所著的《中國經濟中長期發展和轉型:國際視角的思考與建議》一書, 便從國際大視野出發, 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可能遇到的重要問題, 諸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中產階層成長、人口結構和勞動力市場、城市化和住房政策、區域差距和收入分配差距、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角色等, 提出了富有遠見的政策建議。

而白重恩、張瓊所著的《中國經濟減速的生產率解釋》一文, 探討了中國2008年以來經濟增長減速的原因和未來走勢, 運用1978年以來的分省資料考察了生產率波動的機制, 對影響全要素生產率的因素進行了識別和分解,

模擬了2008年以來大規模投資在“穩增長”中的作用, 認為過度依賴投資的增長, 不利於生產率提高和居民消費增長, 這些對理解經濟發展新常態有重要啟示意義。

資料顯示, 誕生34年來, 孫冶方經濟科學獎累計評獎17屆, 共評出獲獎著作55部, 獲獎論文175篇。

此外, 作為上海財政經濟學院(上海財經大學前身)的首任院長, 孫冶方參與創建新中國的統計核算體系, 積極引進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工具, 推動經濟研究與經濟工作密切結合。 為此, 主辦方在舉辦頒獎典禮的同時, 還舉行了孫冶方紀念展, 展出了孫冶方的生平經歷和卓越成就包括與上海財經大學的情緣, 旨在弘揚孫冶方的治學理念, 傳承以孫冶方為代表的老一輩經濟學家的學術精神。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