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扒灰”一詞的正確來歷,不要再污蔑王安石和蘇軾了

扒灰是一個民間隱語, 意思是說公公和兒媳之間有通姦的行為。 在《紅樓夢》第七回中, 甯國府的老僕人焦大喝酒使性子, 將甯國府上上下下狠狠罵了一頓:

我要往祠堂裡哭太爺去, 那裡承望到如今生下這些畜牲來!每日家偷狗戲雞, 扒灰的扒灰, 養小叔子的養小叔子, 我什麼不知道?咱們“胳膊折了往袖子裡藏”!

這是文學作品中第一次出現扒灰一詞, 此處的扒灰指的是賈珍和兒媳秦可卿之間的姦情, 通過焦大之口, 折射出甯國府已經腐朽墮落, 為他們的最終結局埋下伏筆。

那麼, 扒灰一詞是怎麼來的呢?網上流傳著很多說法, 其中最無聊的當屬王安石的故事了。

很多文章煞有介事的寫道, 王安石看上了自己的兒媳, 在香爐裡藏了一首詩調戲她, 兒媳和詩一首回應, 恰好被兒子撞見, 王安石急中生智, 以自己正在扒灰來掩飾。

這個故事還有蘇軾的版本,

情節大同小異。 但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 這個故事完全是胡編亂造。

首先不說以王安石和蘇軾的人品, 絕對不會幹出這種齷齪之事;其次, 即使他們真的有過這種事, 怎麼可能傳出來, 難道自己大肆宣揚不成?

這個故事從頭至尾都是一種全知全能的視角,

好像他們的所作所為都處於監控之下, 這在邏輯上完全說不通。 更重要的是, 那首詩寫得過於露骨, 一看就是不入流的文人杜撰。

其實, 關於扒灰一詞的正確來歷, 清朝人王有光在一本叫做《吳下諺聯》的書裡有過詳細解釋:

翁私其媳, 俗稱扒灰。

鮮知其義。 按昔有神廟, 香火特盛, 錫箔鏹焚爐中, 灰積日多, 淘出其錫, 市得厚利。 廟鄰知之, 扒取其灰, 盜淘其錫以為常。 扒灰, 偷錫也。 錫、媳同音, 以為隱語。

從古至今都有用錫製作紙錢和元寶的習俗, 古代的錫箔製作工藝不成熟, 錫箔較厚, 就有很多人去廟裡扒紙錢的灰, 看裡面有沒有錫。

所以, 扒灰就是扒錫, 因錫、媳諧音, 逐漸引申為公公和兒媳通姦, 成為民間隱語。

錫在古代價值不菲, 如今的價格, 一公斤也能賣一兩百, 對於普通人來, 廟裡的香灰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即使到了現代, 依然存在扒錫的情況, 一些大型的墓園殯儀館還有專門的錫箔回收人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