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娛樂>正文

看完今年最冷犯罪片,為影帝老段打call一萬年!

前些日子有個新聞太值得中國影迷高興了, 11月3號在東京國際電影節頒獎禮上, 段奕宏憑藉《暴雪將至》中的完美演出拿到了東京影帝。

同時, 電影《暴雪將至》也獲得最佳藝術貢獻獎。

在影迷們看來, 就憑老段這神演技, 早就該拿下這個影帝了。

老段近幾年專注耕耘犯罪類型片, 2015年一部《烈日灼心》看得人太爽了。

他扮演的伊穀春, 一個眼神都能透著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員警的敏銳與警覺。

今年這部雖然也是犯罪類型, 但絕對與眾不同,

覺得它是今年最冷犯罪片, 電影在11月17日上映。

強烈推薦給你們——

《暴雪將至》

電影雖然叫《暴雪將至》, 但“暴雨將至”似乎更能體現全篇的環境特徵, 從頭到尾都在下雨, 陰冷壓抑的氛圍貫穿始終。

全篇只有兩場雪,

其中一場還是工廠裡的機器壞了, 棉花從天而降的“雪景”。

1997年

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南方小城。

97年, 一場百年不遇的暴雪即將到來, 陰雨天連綿不斷。 這時小城內卻發生了連環殺人案。

刑警老張說, 今年冬天這是怎麼了, 這麼多雨水。 其實同時也感歎, 今年冬天怎麼了, 這麼多條人命。

段奕宏扮演的余國偉, 不是員警, 他只是一個鋼鐵廠保衛科的幹事。

油膩的頭髮偏長, 鬍子拉碴的臉, 鬆鬆垮垮的黑色大皮衣, 套著粗線的紅毛衣, 再裡面套著襯衫打著領帶, 這就是當時一個大廠保安科幹事的模樣。

他平時極具破案能力, 人們都叫他“餘神探”。

跟兄弟們聚餐的時候, 兄弟們都勸他想辦法上調公安局, 他插科打諢說“寧當雞頭, 不當鳳尾”, 個人有個人的命數, 不該惦記的不惦記。

但其實, 他早就動了心思。

他想破獲這次的連環殺人案, 破格進入體制內, 完成從保安到員警的質變。

於是, 他到處打探消息, 私下裡勘察現場。

他認識了一個歌舞廳工作的風塵女子, 名叫燕子(江一燕飾演)。

在老余跟燕子最初的相處中,透著曖昧。曖昧的氣息逐漸濃厚,對於燕子這是愛情。

可是老余看見燕子,卻有另外的盤算。

連環殺人案中,兇手殺的那幾個女人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年輕漂亮。而且幾個女人生前都曾經出沒在三廠交匯處的一條小街上。

老餘在這條街上,為燕子盤下了一個理髮店。

外人看來,這兩人已經是夫妻。至少燕子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可老餘卻從不碰她。

老余在利用燕子釣魚,就看兇手什麼時候上鉤。

而當燕子知曉了這一切,幻夢破滅,自己選擇了一個悲劇性的結局。

老餘也走上了另外一條不歸路,他殺了那個他認為的兇手。

2008年,老餘從監獄中放了出來,登記的工作人員問他姓名,他說,餘下的餘,國家的國,偉大的偉。

對方沒有聽清,他第二次說,多餘的餘。

時代裹挾的小人物

這是一個關於小人物與時代的故事。

影sir在文章中多次提過,自己對歷史的看法,history應該是histories,歷史和時代是每個小人物組成的。而導演,也意在寫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他的生存狀態。

97年,這個年代對很多經歷過的人來說非比尋常。體制改革,一些國企大廠中的工人本以為能端著鐵飯碗直到退休,可有一天這種生活突然戛然而止。巨大的機器停止了運轉。

一個大廠可能有幾萬員工,他們的生活和他們家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地震一般的變化。

沒人知道,這以後,要怎麼活?

也許現在的人不太理解那個狀態,不就是一個工作麼,沒有了可以再找啊。

這麼說就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味道了。

因為很多年輕人都不懂,沒經歷過那個時代那種可怕的未知。在當時,是全國兩千萬到三千萬的員工同時下崗。

本片就講述了大時代下,面臨變革之前,暴雪將至之時,每個人物的選擇和掙扎。

而老餘的選擇,就是一種穩定的出路,體制內。

一個變革的大時代裹挾著個人進入漩渦,正如片中的老餘,他無力逃脫也沒法控制。他以為自己能夠控制,但場面逐漸失控。

而對於那個時代面臨下崗的所有大廠員工都是如此,每個工人都處於這個漩渦之中,他們心中迷茫彷徨,不知前方出路。

電影中,2008年,老餘出獄之後跟老廠的員工們一起見證了廠子被爆破的場景。

那幾聲轟隆,是一個時代的葬禮。

影片中那場爆破是特效,可是有趣的是,他們拍完沒多久就得知,明年,這個廠子真的要關停了。

所以,電影預知了某種未來。

在巨變來臨之前,人們的信仰和價值觀崩塌。過去相信的永久不變的東西,突然說變就變了。人們信仰了虛無,犯罪率突然激升。

殺人案件一個接一個,不僅是連環兇手的案子,社區裡一個普通平凡、老實巴交的丈夫也會用菜刀砍死妻子。

人們怎麼了?時代怎麼了?突然之間一切都亂套了。

也許幾十年過去之後我們再回頭看,才能稍微看清楚那個時代,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只是,那一場時代的變革對於那個時代的很多小人物來說,無疑是一場精神上的“唐山大地震”。

人性與欲望

老餘是個悲劇性的小人物,一邊威風地說著“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但心裡想的卻是如何破案好進入體制內。

97年時,他被評為廠裡的先進模範,上臺領獎的時候,廠裡機器壞了,棉花從上落下,造成了極其魔幻的場景,底下觀眾都不耐煩,但是老餘在臺上卻越說越起勁。

我余國偉一定會以高昂的熱情,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我一定會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說的精彩,他的欲望,他的榮譽和價值,就是成為體制內的一名員警。

為此,他不惜犧牲燕子。他與燕子的關係十分曖昧:既有甜蜜的情愫,也有無情的利用。老余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性的複雜。

老餘這個人物處於對榮耀的虛無渴望和燕子的溫存現實之間。

而巧妙的是,燕子這個人物與現實格格不入,她是一個偏於夢幻的存在,或是一個活在夢想中的人。所以,燕子的悲劇性結局,也代表“老余們”的夢想在現實中註定徹底破滅。

老餘的欲望和進取心,本來算不上一種罪過。正常人都會有這種事業上的進取心。但是在那個時代的縫隙中,在那個節骨眼上,他的欲望與連綿的暴雨一樣,氾濫成災。

你會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從一個渴望破案的人,變成一個兇手。

他一直追求的是真相,可是最後卻是一個諷刺荒誕的結局。

在欲望的催促下,人距離真相,到底可以有多遠的距離。

老余鎖定的兇手,他以為的真相,是他強加給自己的。

有一點很有趣,儘管他抓到的不是那個兇手,但是誰敢保證,那真的不會是另一個兇手?

老實巴交的工人會突然用菜刀砍死妻子,而老餘調查的嫌疑人,未必不會犯下與兇手同樣的罪。

即便是現在回首看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們,還是會帶著一種魔幻色彩。究竟什麼是虛實,什麼是真假。

今年犯罪題材大熱,網劇有《白夜追凶》、《無證之罪》,電影有《記憶大師》、《目擊者之追凶》、《追龍》。

驚喜的是,幾部好的犯罪類型作品都各有立意和重點。

而這部《暴雪將至》絕對是今年最冷犯罪片,不管是全篇陰冷潮濕的氛圍,還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命運,都能讓人感同身受,

因為它帶有強烈的中國色彩,它是一個中國小人物的故事。

更不用說還有老段獲得東京影帝的神級演技,在水裡泡了幾個月的付出,都值得讓每位影迷在11月17日走進影院。

看完這部片子,出了影院後也讓人回味無窮。

這就是好電影的魅力。

在老余跟燕子最初的相處中,透著曖昧。曖昧的氣息逐漸濃厚,對於燕子這是愛情。

可是老余看見燕子,卻有另外的盤算。

連環殺人案中,兇手殺的那幾個女人都有一個特徵,就是年輕漂亮。而且幾個女人生前都曾經出沒在三廠交匯處的一條小街上。

老餘在這條街上,為燕子盤下了一個理髮店。

外人看來,這兩人已經是夫妻。至少燕子心裡也是這麼想的。可老餘卻從不碰她。

老余在利用燕子釣魚,就看兇手什麼時候上鉤。

而當燕子知曉了這一切,幻夢破滅,自己選擇了一個悲劇性的結局。

老餘也走上了另外一條不歸路,他殺了那個他認為的兇手。

2008年,老餘從監獄中放了出來,登記的工作人員問他姓名,他說,餘下的餘,國家的國,偉大的偉。

對方沒有聽清,他第二次說,多餘的餘。

時代裹挾的小人物

這是一個關於小人物與時代的故事。

影sir在文章中多次提過,自己對歷史的看法,history應該是histories,歷史和時代是每個小人物組成的。而導演,也意在寫一個普通的中國人,他的生存狀態。

97年,這個年代對很多經歷過的人來說非比尋常。體制改革,一些國企大廠中的工人本以為能端著鐵飯碗直到退休,可有一天這種生活突然戛然而止。巨大的機器停止了運轉。

一個大廠可能有幾萬員工,他們的生活和他們家人的生活都發生了地震一般的變化。

沒人知道,這以後,要怎麼活?

也許現在的人不太理解那個狀態,不就是一個工作麼,沒有了可以再找啊。

這麼說就有點“何不食肉糜”的味道了。

因為很多年輕人都不懂,沒經歷過那個時代那種可怕的未知。在當時,是全國兩千萬到三千萬的員工同時下崗。

本片就講述了大時代下,面臨變革之前,暴雪將至之時,每個人物的選擇和掙扎。

而老餘的選擇,就是一種穩定的出路,體制內。

一個變革的大時代裹挾著個人進入漩渦,正如片中的老餘,他無力逃脫也沒法控制。他以為自己能夠控制,但場面逐漸失控。

而對於那個時代面臨下崗的所有大廠員工都是如此,每個工人都處於這個漩渦之中,他們心中迷茫彷徨,不知前方出路。

電影中,2008年,老餘出獄之後跟老廠的員工們一起見證了廠子被爆破的場景。

那幾聲轟隆,是一個時代的葬禮。

影片中那場爆破是特效,可是有趣的是,他們拍完沒多久就得知,明年,這個廠子真的要關停了。

所以,電影預知了某種未來。

在巨變來臨之前,人們的信仰和價值觀崩塌。過去相信的永久不變的東西,突然說變就變了。人們信仰了虛無,犯罪率突然激升。

殺人案件一個接一個,不僅是連環兇手的案子,社區裡一個普通平凡、老實巴交的丈夫也會用菜刀砍死妻子。

人們怎麼了?時代怎麼了?突然之間一切都亂套了。

也許幾十年過去之後我們再回頭看,才能稍微看清楚那個時代,當時究竟發生了什麼。

只是,那一場時代的變革對於那個時代的很多小人物來說,無疑是一場精神上的“唐山大地震”。

人性與欲望

老餘是個悲劇性的小人物,一邊威風地說著“寧當雞頭,不當鳳尾”,但心裡想的卻是如何破案好進入體制內。

97年時,他被評為廠裡的先進模範,上臺領獎的時候,廠裡機器壞了,棉花從上落下,造成了極其魔幻的場景,底下觀眾都不耐煩,但是老餘在臺上卻越說越起勁。

我余國偉一定會以高昂的熱情,迎接新世紀的到來。

我一定會活出自己的精彩。

他說的精彩,他的欲望,他的榮譽和價值,就是成為體制內的一名員警。

為此,他不惜犧牲燕子。他與燕子的關係十分曖昧:既有甜蜜的情愫,也有無情的利用。老余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人性的複雜。

老餘這個人物處於對榮耀的虛無渴望和燕子的溫存現實之間。

而巧妙的是,燕子這個人物與現實格格不入,她是一個偏於夢幻的存在,或是一個活在夢想中的人。所以,燕子的悲劇性結局,也代表“老余們”的夢想在現實中註定徹底破滅。

老餘的欲望和進取心,本來算不上一種罪過。正常人都會有這種事業上的進取心。但是在那個時代的縫隙中,在那個節骨眼上,他的欲望與連綿的暴雨一樣,氾濫成災。

你會看到,他是如何一步一步從一個渴望破案的人,變成一個兇手。

他一直追求的是真相,可是最後卻是一個諷刺荒誕的結局。

在欲望的催促下,人距離真相,到底可以有多遠的距離。

老余鎖定的兇手,他以為的真相,是他強加給自己的。

有一點很有趣,儘管他抓到的不是那個兇手,但是誰敢保證,那真的不會是另一個兇手?

老實巴交的工人會突然用菜刀砍死妻子,而老餘調查的嫌疑人,未必不會犯下與兇手同樣的罪。

即便是現在回首看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們,還是會帶著一種魔幻色彩。究竟什麼是虛實,什麼是真假。

今年犯罪題材大熱,網劇有《白夜追凶》、《無證之罪》,電影有《記憶大師》、《目擊者之追凶》、《追龍》。

驚喜的是,幾部好的犯罪類型作品都各有立意和重點。

而這部《暴雪將至》絕對是今年最冷犯罪片,不管是全篇陰冷潮濕的氛圍,還是大時代下的小人物命運,都能讓人感同身受,

因為它帶有強烈的中國色彩,它是一個中國小人物的故事。

更不用說還有老段獲得東京影帝的神級演技,在水裡泡了幾個月的付出,都值得讓每位影迷在11月17日走進影院。

看完這部片子,出了影院後也讓人回味無窮。

這就是好電影的魅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