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讓寶貝上輔導班好不好

近日, 有媒體報導, 跟著父母在上海生活的2歲半男童東東成片掉頭發, 回武漢探親時, 帶到醫院檢查被診斷為斑禿。 醫生追問發現,

導致孩子掉頭發的禍首, 竟是報考知名幼稚園的壓力太大、連報了5個培優班所致。

兩歲半的孩子, 正是躲在媽媽懷裡撒嬌的時候, 卻因學習壓力大導致晚上睡覺經常滿頭大汗、半夜頻頻驚醒, 並開始成片掉頭發, 這讓人細思恐極:對孩子來說, 這是怎樣一個童年?

胎教:還沒有科學依據

著名育兒專家張思萊在其《張思萊育兒手記》中分享了自己女兒懷孕期間詢問自己是否需要給孩子胎教的經歷。

胎教在我國已經盛行了10年左右, 但有關胎教究竟有無科學性的爭論還很是激烈。 主張胎教的人認為,

通過母體給予胎兒有針對性的視覺、聽覺、觸覺等方面的刺激, 神經系統和各個器官的功能得到合理地開發和訓練,

進而促進其大腦機能神經系統機能的成熟, 最大限度地發掘胎兒的智力潛能。 現在流行的是音樂胎教、語言胎教、觸摸胎教等, 尤其以音樂胎教宣揚得更多。

著名兒科專家丁宗一教授說:

“胎教沒有嚴格的生理學研究基礎, 不利於胎兒正常的生長發育。 ”對所謂的胎教給予了中肯的批評。

他的理由是,

對於胎兒來說, 大部分在子宮封閉環境中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 沒有自主的認知能力, 因此也無法接受教育。 無論是音樂還是撫摸, 所謂的胎教都是在人為地干擾胎兒的正常生活環境。 胎兒生長發育的好壞是由諸多因素協同作用才能決定的。

關於看漂亮的圖畫就能促進胎兒的視力發育更是無稽之談。 因為每個准媽媽的美學觀點不一樣。

又何談對胎兒視力和智力發育有好處呢!至於撫摸胎教更是在干擾胎兒安靜的生活環境, 因為孩子在胎動時可能是伸懶腰、活動活動手腳, 因此在此時拍打胎兒會引起他的躁動不安, 影響他進入睡眠狀態, 時間一長就會影響胎兒正常發育。

所以張思萊對女兒的建議是:

“不要做這些所謂的胎教, 而要做到在懷孕期間攝入全面均衡的營養;保持愉快的心情;多呼吸新鮮的空氣, 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你和胎兒的健康。 不要拿孩子去試驗還沒有科學依據的胎教, 如果出了問題, 我們將一輩子得不到安寧。 ”

0~3歲:家長是最好的老師

國內的一些早教機構, 良莠不齊, 選擇一個合格的比較難。 因為我國對於0~3歲嬰幼兒的教育還沒有納入教育體系中,

目前還沒有行業的規範性和科學性的考核和評估, 因此早教機構學習的內容是否具有科學性、是否符合嬰幼兒生理和心理發育的特點就更難說了。

早教機構的親子班招收的對象是0~3歲的嬰幼兒。 這個階段是嬰幼兒與父母形成親密依戀的關鍵時期。 其教育方式是父母與寶寶在老師的指導下教會家長如何觀察和瞭解自己的孩子, 指導家長及時發現自己孩子發展的潛能, 促進寶寶更好地進行全面發展, 有利於更好地建立安全的親子依戀關係。 同時, 家長在親子班的活動中也促進了自身素質的提高和完善, 更好地成為一個合格的家庭教育者。 對於獨生子女來說,

親子班中有很多同齡的寶寶, 有利於孩子的交往能力的發展, 為寶寶日後人際交往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不是上幾個親子班就可以了, 關鍵是要為孩子提供一個豐富而科學的教育環境, 在這個環境中家長就是孩子的老師。

早教, 其實你一直都在做

早教, 簡單來說, 就是自寶寶出生後進行的早期培養。 那麼, 問題來了——奶奶用紅色小球在寶寶眼前移動來鍛煉目光追物的能力, 算早教嗎?每次寶寶舒服的洗完澡後, 媽媽給寶寶做撫觸, 算早教嗎?爸爸在每天臨睡前的親子時間給寶寶念故事書, 算早教嗎?

著名兒科醫生崔玉濤的觀點是:

當然算!其實, 早教, 爸爸媽媽每天都在做著, 只是可能自己並沒有意識到罷了。 寶寶的早期引導和培養在每天的育兒生活中都在進行著,寶寶生後的第一年是建立安全感、感官發育、肢體運動及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時,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陪伴、呵護、關愛和正確引導。

原因:中國父母不自信

現在物質生活改善了,許多人都以為有條件把孩子教育成一流的孩子,但一流的孩子又沒有別的標準,所以認字就好像成了一個標準,這完全是一個誤區。

中國的年輕父母太缺乏教育孩子的自信。

其實,沒有誰天生就會做父母,尤其是拋棄了上一輩傳承的教育方法,去接受一個新的理念,是一定需要學習的。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看來,中國有許多父母缺乏對教育的真正瞭解。建議年輕父母們要學習科學知識,也要向實踐學習,努力掌握兒童發展的規律,讓孩子全面發展,慢慢成長。

家長奮起使自己成長了,孩子的問題馬上就好解決了。就好比為什麼不提倡早教認字,只有真正把道理講透了,並看到結果,家長才會遵循、堅持。

寶寶的早期引導和培養在每天的育兒生活中都在進行著,寶寶生後的第一年是建立安全感、感官發育、肢體運動及手部精細動作發展的重要時期,這時,離不開爸爸媽媽的陪伴、呵護、關愛和正確引導。

原因:中國父母不自信

現在物質生活改善了,許多人都以為有條件把孩子教育成一流的孩子,但一流的孩子又沒有別的標準,所以認字就好像成了一個標準,這完全是一個誤區。

中國的年輕父母太缺乏教育孩子的自信。

其實,沒有誰天生就會做父母,尤其是拋棄了上一輩傳承的教育方法,去接受一個新的理念,是一定需要學習的。在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孫雲曉看來,中國有許多父母缺乏對教育的真正瞭解。建議年輕父母們要學習科學知識,也要向實踐學習,努力掌握兒童發展的規律,讓孩子全面發展,慢慢成長。

家長奮起使自己成長了,孩子的問題馬上就好解決了。就好比為什麼不提倡早教認字,只有真正把道理講透了,並看到結果,家長才會遵循、堅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