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和”就一個字 追求一輩子

在浩若繁星的漢字家族裡, 有一個非常美好的字, 我願意用一生去追求它、熱愛它、實現它, 它就是“和”字。


《說文解字》和《康熙字典》裡對它的解釋是:順,

諧, 不堅不柔的意思。 《易經·乾卦》有“保合太和”一說;《中庸》裡說“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國人歷來就推崇這個“和”字, 給它組成許多寓意美好的詞彙。

調和

中醫總是用陰陽五臟氣血調和、均衡作為一個人健康的標誌。 中醫一旦說你氣血不“和”了, 五臟不“和”了, 陰陽不“和”了, 就是說你生病了。 然後他就會用藥、針、灸、推拿、拔罐等各種方法為你進行調和;弱者強之, 強者弱之, 亂者順之, 讓你重新恢復健康。 因一部《黃帝內經》, 我認識了這個“和”字, 也讓我讀懂了“和”才是天地萬物最基本的起源和歸宿。 天地“和”, 乃萬物生;陰陽“和”, 人身心健。

和諧

和諧是一個古老的概念, 古人早就用美好的語言描繪了他的內涵。 孔子說過“和為貴”;墨子提出了“兼相愛”、“愛無差等”的理想社會方案;孟子描繪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諧社會狀態。 《左傳》則用詩一般的語言繪製了它的圖景:“如樂之和, 無所不諧。 ”《周易》強調以建立“安土敦仁”的和諧社會為終極目標, 要求人們樹立卓然超俗的獨立人格, 堅持人際和諧的寬容心態, 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存環境。 哪怕是一個中國普通老百姓, 也明白一個“家和萬事興”的淺顯道理。

和平

幾天前, 微信朋友圈被一幅畫刷屏了“一個沒有媽媽的伊拉克小女孩, 在孤兒院的水泥地上畫了一個媽媽。 她小心翼翼地脫下鞋子, 躺在媽媽的胸口睡著了……”作為一個母親, 我看了之後, 眼淚禁不住打濕了眼眶。 “世上只有媽媽好,

沒媽的孩子象根草。 離開媽媽的懷抱, 幸福哪裡找?”我不知道, 小女孩的媽媽因戰亂撒手人寰時, 她才多大, 是否還記得媽媽的樣子。 但我知道一個沒媽的孩子, 在最需要大人照料和看護的年紀, 缺少了母親的慈愛和溫暖, 心裡留下的陰影和創傷是巨大的, 難以癒合的。 只有在一個和平的世界裡, 才會沒有戰爭, 沒有饑餒, 兒童才不會失去爸爸媽媽的溫暖懷抱。

此外還有“和諧、和睦、和煦、和氣, 和氣生財、風和日麗、春和景明、惠風和暢、和氣致祥、和衷共濟”等等許多“和”字組成的美好詞彙。 可以說“和”在中國人的思想裡就是畢生追求的那個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為了推崇、彰顯“和”文化, 清順治二年(西元1645年), 清順治皇帝將故宮前三殿的名字改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2017年11月8日, 中美兩國元首攜夫人共同參觀故宮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並在太和殿廣場合影留念, 與貴賓一起感受我們傳統的“和”文化, 世所矚目。 人民與元首都期盼著世界各國和平共處, 天下太平。

司馬遷的《史記·五帝本紀》中記載, 5000年前, “黃帝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與蚩尤戰于涿鹿之野……合符釜山, 邑于涿鹿之阿。 ”黃帝在涿鹿取得“阪泉之戰”“涿鹿之戰”這兩場大戰役的勝利後, 作為勝利者, 他沒有像當時其他取勝的部落首領那樣殺戮消滅戰敗者, 而是與炎帝和蚩尤部落在涿鹿釜山進行了“合符”活動, 並“邑于涿鹿之阿”。 正是“釜山合符”這一偉大創舉, 實現了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

黃帝作為第一個華夏共祖, 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的雛形;同時發端了以“合、和”文化為核心的中華文明的旅程。

“和”是我們老祖宗傳承下來的一個美好的字, 也是中華民族貢獻給世界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它蘊含著千鈞之力, 必將成為全世界的“集體良知”和“共同意識”, 引領我們改變世界、改變自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