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這家擁有將近4000股東的新三板明星公司要去IPO了

在新三板備受矚目的“白馬股”聖泉集團(830881)宣佈公司擬IPO。

聖泉集團於11月15日公告稱公司已于近期向中國證監會山東監管局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司的輔導備案材料, 目前正在接受國泰君安的輔導, 輔導期自2017年11月13日開始。

這是曾三度IPO折戟的聖泉集團正式開啟其第四次IPO之路。

市值達66億坐擁35家做市商

聖泉集團, 屬於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 是從事樹脂及新材料、大健康、生物質和生物醫藥等四大產業的綜合研發、生產、銷售業務的創新型的生產製造企業集團。 同時也是一隻石墨烯概念股。

聖泉集團主要營業收入和利潤來源是鑄造材料、酚醛樹脂等產品在國內外的銷售, 其業績每年保持一定的增長。

財報顯示, 2015年-2017年1-6月, 聖泉集團營收分別達33.15億元、35.19億元、22.40億元;淨利潤分別為3.87億元、4.85億元和2.35億元。

自2014年7月28日掛牌新三板以來, 聖泉集團二級市場交易活躍, 一共有744個工作日產生交易。 此外還在2015年6月實施過一次定增, 成功募資7.72億元。

聖泉集團於在2015年9月30日更改為做市轉讓, 當時有4家做市商為其做市, 而目前其做市商數量已增長至35家。

此前, 因籌畫重大事項, 聖泉集團已於今年8月14日起停牌。 公司股價於8月11日收於10.12元, 股價年初至今漲幅達42.54%。 目前總市值66.05億元, 市盈率12.58倍。

按理說, 這樣的優質企業早就會開始考慮奔赴A股, 而聖泉集團為何掛牌三年後才開始上市輔導?這還得從其坎坷的上市之路說起。

上市之路一波三折

早在2000年, 濟南聖泉就曾啟動第一次申請上市, 由華夏證券輔導。 當時, 證監會已對其上市材料進行了複審, 但因實行的是“券商通道制”, 券商放棄推薦同樣佔用通道但募集資金少的小型企業, 致使濟南聖泉IPO功虧一簣。

2007年, 聖泉集團再次啟動上市程式, 保薦機構為齊魯證券。 但2009年1月19日, 聖泉集團官網披露, 公司已撤回IPO申請, 並表示聖泉化工及聖泉集團沒有繼續申報上市及整體上市的計畫。

而在其掛牌新三板之前, 也就是2013年8月31日, 環保部在給中國證監會《關於濟南聖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上市環保核查情況的函》時表示, 經山東省、吉林省、遼寧省和內蒙古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對濟南聖泉相應的10家生產企業初審,

以及環保部組織的核查與社會公示, 濟南聖泉目前基本符合上市環保核查有關要求。

根據濟南聖泉提交的首次環保核查申請報告, 此次IPO計畫募集資金約22億元, 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投資于內蒙古巴彥淖爾市臨河區的巴彥淖爾聖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處理50萬噸農業植物秸稈專案, 該項目預計投資約22.12億元。

意見全部予以通過, 但此後沒有回聲, 濟南聖泉多年以來的上市願望再次落空。

算上這次, 聖泉集團已經歷過三次失利, 而第四次是否能夠志在必得呢?

股東超接近4000人或成攔路虎

解讀君在梳理其前幾次失利原因之時,

發現其IPO夭折或因股權問題。 十餘年來的上市路, 聖泉集團一直深陷股東200人的“困擾”。

作為上世紀90年代山東場外市場交易股票之一, 聖泉集團在其登陸新三板之時股東數便已高達3563戶, 而在其更換成做市轉讓方式後, 二級市場交易更為活躍, 截至2017年中報, 其股東已經上升至3826戶。

除此之外, 聖泉集團也存在著“三類股東”。

從目前公司已披露的公開信息來看, 無法判斷除此款資管產品以外, 聖泉集團是否還引入了其他“三類股東”。

聖泉集團董事長唐一林曾於今年3月向證監會提交了《關於發展新三板市場的建議》, 其中就提到關於儘快明確“三類股東”作為擬IPO企業股東的合法資格的建議、關於儘快推出直接轉板試點或IPO綠色通道的建議以及關於推出精選層的建議。

7月12日, 聖泉集團(830881)在官網刊發證監會對其董事長《關於發展新三板市場的建議》的答覆檔。 檔顯示, 證監會表示並未在IPO申請即受理階段設置差別性政策, 目前正積極研究“三類股東”作為擬上市企業股東的適格性問題。

存未來業績浮動風險

聖泉集團主要產品呋喃樹脂等鑄造材料主要用於鑄造行業,, 公司以呋喃樹脂為主的鑄造用系列材料全球產銷量第一;而在工業酚醛領域, 也成績靚麗。

由於受鑄造行業週期性波動影響較大,酚醛樹脂用途廣泛,但是仍與宏觀經濟密切相關,受宏觀經濟波動影響較大。

聖泉集團表示, 若下游行業受到宏觀經濟、進出口貿易環境、匯率波動等諸多因素影響出現不利變化,將減少其對聖泉集團所在行業產品的需求,對公司的經營成果造成不利影響。 公司存在經營業績受下游行業波動影響的風險。

聖泉集團因此加大了產品的科研力度,擬以產業結構的升級來弱化下游產業的波動帶來的不良影響。

2016年,聖泉集團全年研發費用達到了1.74億元,今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為1.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聖泉集團還成立了一個全資子公司“山東聖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超級電容、石墨烯電池及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擬在目前大熱的石墨烯領域分得一份羹。

目前,其2017年的中報顯示,研發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生物質石墨烯紡織製品已經衍生出內暖纖維、內暖絨和內暖烯孔等三大系列材料100餘款單品,產品體系和商業化程度走在了行業前列。

除此之外,聖泉集團還存在在建專案的實施等風險,2017年上半年,聖泉集團在建工程帳面餘額5.35億元,在建專案投資較大,存在著由於市場預判能力及應變能力不足,導致在建項目不能按計劃建成投產,以致不能或延期達到預期收益的風險。

不管如何,開始上市輔導還只是一個公司IPO“長征”的第一步,從聖泉集團自身情況來看,業績處於穩步增長態勢,而股權方面存在“舊疾”,其首當其衝還是先得解決好股權方面的問題。至於後續情況如何,解讀君也將持續關注。

公司存在經營業績受下游行業波動影響的風險。

聖泉集團因此加大了產品的科研力度,擬以產業結構的升級來弱化下游產業的波動帶來的不良影響。

2016年,聖泉集團全年研發費用達到了1.74億元,今年上半年的研發費用為1.01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聖泉集團還成立了一個全資子公司“山東聖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從事超級電容、石墨烯電池及電池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擬在目前大熱的石墨烯領域分得一份羹。

目前,其2017年的中報顯示,研發方面也取得了一些成果,其生物質石墨烯紡織製品已經衍生出內暖纖維、內暖絨和內暖烯孔等三大系列材料100餘款單品,產品體系和商業化程度走在了行業前列。

除此之外,聖泉集團還存在在建專案的實施等風險,2017年上半年,聖泉集團在建工程帳面餘額5.35億元,在建專案投資較大,存在著由於市場預判能力及應變能力不足,導致在建項目不能按計劃建成投產,以致不能或延期達到預期收益的風險。

不管如何,開始上市輔導還只是一個公司IPO“長征”的第一步,從聖泉集團自身情況來看,業績處於穩步增長態勢,而股權方面存在“舊疾”,其首當其衝還是先得解決好股權方面的問題。至於後續情況如何,解讀君也將持續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