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唯有放下追逐,才能得償所願

01

要怎麼做才能獲得財富與名聲?

要怎麼做才能獲得心上人的青睞?

要怎麼做才能得償所願?

這樣的問題總是被問得太多, 以至於我都不太想回答了。 院長認為, 人生是充滿悖論的, 你對一件事情的欲望越是強烈, 越是無法得到。 比如財富, 比如愛情。

對於這個觀點, 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是這麼表述的:

人越是忘記自己——投身於某種事業或獻身於所愛的人——他就越有人性, 越能實現自己的價值。

所謂自我實現, 絕不是指某種可以實現的目標, 因為人越是追求這個目標, 越是容易失去它。

換句話說, 自我實現可能是自我超越唯一的副產品。

02

很喜歡《獵場》。

我喜歡這個編劇(更喜歡胡歌), 前幾集裡讓我印象最深的是, 鄭秋冬每次都在成功唾手可得之時, 編劇大筆一揮, “啪”一下讓他跌到地獄裡。

在他講臺上意氣風發時, 在他背著一背包的錢千里走單騎時, 在他意氣風發走進公司辦公室時。

這不是偶然, 這是必然。

鄭秋冬太渴望成功, 這種渴望變成心魔, 在他理智上知道“不該”的時候, 情感上卻仍然推動著他在“不該”的路上走下去。

這個心態, 讓他從一開始, 就註定了失敗。 越是為渴望不斷採取行動, 越是會陷入它設下的陷阱裡。

03

演的是鄭秋冬, 說的是我們。

生活中, 我們何嘗不是這樣。

一名新入職的同事, 因為急於想獲得領導的肯定, 在大會上表達自己的意見, 結果口不擇言, 急中出錯, 得罪了自己的頂頭上司。

弟弟曾經愛上一個女孩, 為她用盡渾身解數, 每天早請示晚彙報, 為她約飯、組局, 花費工資無數, 換來的就是一句:你這麼熱情, 有點嚇到我了。

記得又一次考試, 因為我太在意結果,

發揮失常, 反而跟機會失之交臂。

這都是常事。

我的老師曾經治療過一位當眾講話恐懼的個案。

一開始他的做法很常規, 放鬆, 正向引導, 樹立個案的自信心。 但無論怎麼做, 個案始終做不到不緊張。

老師發現, 個案太想要“不緊張”, 反而強化了“緊張”。

於是他說, 這樣吧, 你不要去想著放鬆了。 你讓自己放肆緊張好了, 甚至你要努力維持住這個緊張, 試試看, 自己到底能緊張到什麼程度, 緊張多久。

結果很有趣, 個案報告說, 再次講話的時候, 他努力維持緊張感的時候, 反而做不到了。

越是想要, 越得不到。

04

《秘密》這本書竟然也能暢銷是我所料不急的。

它講了一個被誇大的道理, “吸引力法則”。 網路上, 曾有很多講師靠教授這麼一個莫名其妙的法則大發橫財。

無非是說, 只要你強烈的向宇宙發願, 一切財富、名聲等等都會被你吸引而來, 而且無需努力。 這對於懶惰的我們來說, 無疑是一劑強烈的精神毒藥。

我們忘記的是, 當我們強烈索取時, 往往也意味著我們強烈的匱乏。 索取的願望越是強烈, 反映的狀態越是匱乏。

你能相信, 當約伯斯在創造蘋果手機的時候, 他的內心是匱乏的嗎?他難道在發願, 我要賣出很多很多部手機?賺數不完的錢?

05

維克多·弗蘭克說忘我, 說的是忘掉那個自私的小我。

一個人要如何獲得愛?當他心中的愛不再匱乏, 像泉水一樣湧出來分給別人的時候, 別人便會回報愛。

一個人要如何獲得財富?當他覺得不再貧窮, 為別人創造出更多財富的時候,

財富便會流回他。

李宗盛拍過一個廣告, 很經典, 《致匠心》。 他邊做著一把吉他, 邊說:

世界再嘈雜, 匠人的心, 絕對必須是安靜、安定的。 面對大自然贈予的材料, 我得先成就他, 他才有可能成就我。

唯有放下追逐, 成就他人, 才能成就自己, 得償所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