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指的是哪一種梅花?

“江南無所有, 聊贈一枝春”指的是哪一種梅花?

——臘梅、紅梅、江梅、寒梅的區別與辨識

花木君

梅花與蘭花、竹子、菊花並列為花木“四君子”,

還與松、竹並稱為“歲寒三友”, 梅花以其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 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 在隆冬嚴寒之中, 梅花嬌豔開放, 不輸霜雪, 散發清香, 歷來備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和喜愛, 也是千百年間入詩入畫的永恆題材。 詩人們歌詠梅花, 畫家們揮毫潑墨, 以物詠志, 借題發揮, 詩情畫意, 溢於筆端。 梅花還曾經在1929年被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定為國花, 梅花之地位可見一斑。

可是不少人對梅花的具體品種以及和其他類似品種容易混淆, 尤其是古人, 沒有現在那麼嚴格的植物學分類, 因此經常把好幾種品種說成一種,

這在梅花更為突出, 比如常見於詩詞繪畫中的臘梅、紅梅、江梅、寒梅等等, 其實這些都是不同的品種, 都屬於古人常說的梅花範疇。 可是從植物分類上來說, 區別還相當大, 尤其是臘梅和寒梅, 都和梅花不是一類, 下面花木君就給諸位談談關於臘梅、紅梅、江梅、寒梅的區別與辨識。

梅花(學名:Armeniaca mume Sieb.):薔薇科梅亞科落葉小喬木, 稀灌木, 梅亞科又分為杏屬、李屬、梅屬等, 高4-10米;樹皮淺灰色或帶綠色, 平滑;小枝綠色, 光滑無毛。 葉片卵形或橢圓形, 葉邊常具小銳鋸齒, 灰綠色。 花單生或有時2朵同生於1芽內, 直徑2-2.5釐米, 香味濃, 先于葉開放;花萼通常紅褐色, 但有些品種的花萼為綠色或綠紫色;花瓣倒卵形, 白色至粉紅色。 果實近球形, 直徑2-3釐米, 黃色或綠白色, 被柔毛, 味酸;果肉與核粘貼;核橢圓形, 兩側微扁。 花期冬春季, 果期5-6月。

紅梅是梅花的一種, 也是梅花的別稱, 也叫春梅、幹枝梅、紅綠梅、紅梅、綠梅等。 落葉小喬木, 薔薇科, 梅(櫻)屬。 株高約10m, 幹呈褐紫色, 多縱駁紋, 小枝呈綠色。 葉片廣卵形至卵形, 邊緣具細鋸齒。 花每節1~2朵, 無梗或具短梗, 花呈淡粉紅或紅色, 核果近球形, 有縫合線, 黃色或綠色, 被柔毛, 味酸, 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 6~7月果實成熟。

江梅(Armeniaca mume),薔薇科李亞科杏屬落葉小喬木,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枝條直上或斜出。葉的前端尖銳,基部為鈍形,葉片上有毛。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釐米,芳香。江梅為單瓣花,花瓣為5瓣,花瓣為多5片,也有6片或7片的,不過數量較少。開白色或淡紅色花。6~7月果實成熟。

臘梅(Chimonanthuspraecox(linn.)Link.),別名黃梅、金梅、蠟梅。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長7-15釐米,全緣,表面粗糙;兩性花,單生於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蠟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蠟梅”之說。

寒梅(Chaenomeles speciosa),原名木瓜,別名貼梗海棠,或稱刺梅、長壽梅,屬薔薇科、木瓜屬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6米;枝條直立,具短枝刺;小枝圓柱形,微屈曲,無毛,紫褐色,有疏生淺褐色皮孔。葉片橢圓形、披針形至倒卵披針形。花先葉開放,2-3朵簇生於二年生枝上;花瓣橙紅,花直徑2-4釐米;萼筒鐘狀,外面無毛或稍有短柔毛;萼片直立,卵圓形至橢圓形;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淡紅色或白色。果實卵球形或近圓柱形,黃色有紅暈,味芳香。花期3-5月,果期9-10月。

貼梗海棠

臘梅

梅花

【種屬不同】從以上各種梅的植物特徵可以看出,紅梅、江梅屬於梅花的一種,但是不同屬;梅花和寒梅同科不同屬;而臘梅和梅花、寒梅則既不同屬也不同科。

【枝幹】梅花品種大多都是喬木,有主幹,相對較高;臘梅、寒梅一般是灌木,屬於叢幹,主幹不明顯。江梅大多是野生品種,紅梅園林多見。寒梅最明顯的是有枝刺。

【葉片】梅花葉互生,葉廣卵形至卵形;江梅葉的前端尖銳,基部為鈍形,葉片上有毛;紅梅邊緣具細鋸齒;臘梅葉對生,近革質,長橢圓形,全緣,上表面粗糙,呈綠色,背面光滑呈灰色。寒梅葉片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急尖,稀圓鈍,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具尖銳細鋸齒。

臘梅

貼梗海棠

梅花

【花色區別】明顯可以區別出來的是臘梅,臘梅是蠟黃色,很少有其他顏色;梅花有白、粉、深紅、紫紅等多種色彩,寒梅有朱紅、桃紅、月白等顏色,寒梅和梅花從花色上不太容易區別,但是可以從花梗處區別,寒梅的梗短,花瓣較厚,微有蠟質;梅花梗稍長,無蠟質;紅梅淡紅粉紅色,江梅多白色和淡紅色。

紅梅

江梅

貼梗海棠

臘梅

【花期】臘梅開花最早,元旦左右(臘月)就可以開花,紅梅、江梅和寒梅稍晚,一般到3月份左右開花。

【香氣】香氣不同。梅花(紅梅、江梅)透著一種暗香,香味淡淡的,清新淡雅,江梅要比紅梅香氣更濃一點;而臘梅香氣較濃郁,要比梅花的香味濃一些;寒梅沒有香味。

臘梅

梅子

貼梗海棠(寒梅)

【果實】臘梅果托近木質化,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綠色,成熟灰褐色,長2-5釐米,直徑1-2.5釐米,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紅梅、江梅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寒梅的果實叫木瓜,球形或梨狀,成熟時黃色,氣味芬芳濃郁。

古人對梅花是一種泛泛的稱謂,經常是為了寄託感情,以物詠志,而梅花象徵著春天、希望、幸福,在寒冷的冬天,這臘梅、寒梅、江梅、紅梅等幾種植物的枝條枝幹頗為相似,花色相近,都是傲然霜雪,因此在詩詞裡面都被說成梅花。

比如南北朝詩人陸凱的著名《贈範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就是指的梅花。而唐朝王維的(唐)王維的詩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裡面的寒梅就不是梅花,而是貼梗海棠或者臘梅。至於“梅妻鶴子”的林和靖,“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自然不是臘梅,杭州一代栽植的大多是江梅或紅梅。不過還是有的詩人比較能分得清,比如宋朝詩人徐恢的《紅梅》:“江梅閑盡臘梅稀,又是紅梅占曉枝。卻憶東坡詩上語,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把這幾種梅花的區別描述出來。

分辨梅花,只是一個品種的辨識,其實,在詩詞文化當中,梅花的內涵要大得多,而且梅花代表的人文品質,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這也是我們喜愛梅花,栽培梅花的意義所在。

2017-11-16易花得木

江梅(Armeniaca mume),薔薇科李亞科杏屬落葉小喬木,枝幹褐紫色,多縱駁紋,枝條直上或斜出。葉的前端尖銳,基部為鈍形,葉片上有毛。花芽著生在長枝的葉腋間,每節著花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釐米,芳香。江梅為單瓣花,花瓣為5瓣,花瓣為多5片,也有6片或7片的,不過數量較少。開白色或淡紅色花。6~7月果實成熟。

臘梅(Chimonanthuspraecox(linn.)Link.),別名黃梅、金梅、蠟梅。蠟梅科、蠟梅屬落葉灌木,高3米左右,單葉對生,葉片橢圓狀卵形或卵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長7-15釐米,全緣,表面粗糙;兩性花,單生於一年生枝葉腋,花梗極短,被黃色,帶蠟質,具芳香,12-3月開花。蠟梅原產我國中部,性喜陽光,但亦略耐蔭,較耐寒,耐旱,有“旱不死的蠟梅”之說。

寒梅(Chaenomeles speciosa),原名木瓜,別名貼梗海棠,或稱刺梅、長壽梅,屬薔薇科、木瓜屬之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2-6米;枝條直立,具短枝刺;小枝圓柱形,微屈曲,無毛,紫褐色,有疏生淺褐色皮孔。葉片橢圓形、披針形至倒卵披針形。花先葉開放,2-3朵簇生於二年生枝上;花瓣橙紅,花直徑2-4釐米;萼筒鐘狀,外面無毛或稍有短柔毛;萼片直立,卵圓形至橢圓形;花瓣倒卵形或近圓形,淡紅色或白色。果實卵球形或近圓柱形,黃色有紅暈,味芳香。花期3-5月,果期9-10月。

貼梗海棠

臘梅

梅花

【種屬不同】從以上各種梅的植物特徵可以看出,紅梅、江梅屬於梅花的一種,但是不同屬;梅花和寒梅同科不同屬;而臘梅和梅花、寒梅則既不同屬也不同科。

【枝幹】梅花品種大多都是喬木,有主幹,相對較高;臘梅、寒梅一般是灌木,屬於叢幹,主幹不明顯。江梅大多是野生品種,紅梅園林多見。寒梅最明顯的是有枝刺。

【葉片】梅花葉互生,葉廣卵形至卵形;江梅葉的前端尖銳,基部為鈍形,葉片上有毛;紅梅邊緣具細鋸齒;臘梅葉對生,近革質,長橢圓形,全緣,上表面粗糙,呈綠色,背面光滑呈灰色。寒梅葉片卵形至橢圓形,先端急尖,稀圓鈍,基部楔形至寬楔形,邊緣具尖銳細鋸齒。

臘梅

貼梗海棠

梅花

【花色區別】明顯可以區別出來的是臘梅,臘梅是蠟黃色,很少有其他顏色;梅花有白、粉、深紅、紫紅等多種色彩,寒梅有朱紅、桃紅、月白等顏色,寒梅和梅花從花色上不太容易區別,但是可以從花梗處區別,寒梅的梗短,花瓣較厚,微有蠟質;梅花梗稍長,無蠟質;紅梅淡紅粉紅色,江梅多白色和淡紅色。

紅梅

江梅

貼梗海棠

臘梅

【花期】臘梅開花最早,元旦左右(臘月)就可以開花,紅梅、江梅和寒梅稍晚,一般到3月份左右開花。

【香氣】香氣不同。梅花(紅梅、江梅)透著一種暗香,香味淡淡的,清新淡雅,江梅要比紅梅香氣更濃一點;而臘梅香氣較濃郁,要比梅花的香味濃一些;寒梅沒有香味。

臘梅

梅子

貼梗海棠(寒梅)

【果實】臘梅果托近木質化,壇狀或倒卵狀橢圓形,綠色,成熟灰褐色,長2-5釐米,直徑1-2.5釐米,口部收縮,並具有鑽狀披針形的被毛附生物;紅梅、江梅核果近球形,有縫合線,黃色或綠色,被柔毛,味酸,果肉與核粘附不易分離;寒梅的果實叫木瓜,球形或梨狀,成熟時黃色,氣味芬芳濃郁。

古人對梅花是一種泛泛的稱謂,經常是為了寄託感情,以物詠志,而梅花象徵著春天、希望、幸福,在寒冷的冬天,這臘梅、寒梅、江梅、紅梅等幾種植物的枝條枝幹頗為相似,花色相近,都是傲然霜雪,因此在詩詞裡面都被說成梅花。

比如南北朝詩人陸凱的著名《贈範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這就是指的梅花。而唐朝王維的(唐)王維的詩句“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裡面的寒梅就不是梅花,而是貼梗海棠或者臘梅。至於“梅妻鶴子”的林和靖,“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自然不是臘梅,杭州一代栽植的大多是江梅或紅梅。不過還是有的詩人比較能分得清,比如宋朝詩人徐恢的《紅梅》:“江梅閑盡臘梅稀,又是紅梅占曉枝。卻憶東坡詩上語,淡妝濃抹總相宜。”,就把這幾種梅花的區別描述出來。

分辨梅花,只是一個品種的辨識,其實,在詩詞文化當中,梅花的內涵要大得多,而且梅花代表的人文品質,已經成了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這也是我們喜愛梅花,栽培梅花的意義所在。

2017-11-16易花得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