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GET2017」拼圖資本王磊:幼教產業格局與資本趨勢

芥末堆 東耳 11月15日 報導

11月15日, GET2017教育科技大會次日的早幼教論壇上, 拼圖資本創始合夥人王磊從行業趨勢、幼教產業的格局、資本趨勢、應對方法四個方面闡述了早幼教市場目前的發展狀況。

早幼教論壇由上海國際幼教年會協辦。

王磊認為, 幼教機構從自身來講, 應該從三個方面去做投入:

第一、打造品牌注重品質。 因為教育的品質永遠是內容、永遠是提供的服務品質, 所以只要把品質做出來, 品牌就能夠得到豎立, 這是一個長遠的最強的壁壘。

第二、模式創新, 擴大規模。 因為在我們現在的趨勢之下, 如果做不出規模, 很可能就會被吞噬掉或者淘汰掉, 只有成為規模的品牌機構, 才能夠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

第三、收購並購, 彎道超車。 如何形成規模呢?可能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 比如說通過投資並購, 通過一些其他的方法, 來擴大自己的規模。

以下是嘉賓演講實錄(芥末堆略有刪減):

幼教產業是現在最熱的、最受資本關注的一個領域, 原因就是這個賽道確實非常寬廣, 到2020年的時候, 這個市場的規模將達到8000億, 主要分作兩個部分:第一、國家的投入。 第二、家庭的投入。 可能各占一半, 所以說這個市場可能是一個接近于萬億的市場, 所以這裡面就會產生很多的機會。

如果把這個產業去做一個拆分, 比如說分成早教和幼教, 又可以看到一些具體的數字。 從整個早教的市場來看, 可以看到在2015年、2016年左右, 整個的早教的收入會達到4000億左右的規模, 後面還會持續地增長。

而單獨看比如說民辦幼稚園, 它的收入也是非常可觀, 達到千億級的標準。 而且這兩個行業都是以年平均20%以上的速度在增長,

增速是非常驚人的。

民辦幼稚園的人數也是在不斷攀升當中, 全國大概有23萬所幼稚園, 其中民辦幼稚園大概是14萬所, 這個行業的特點是非常地分散。 全國有這麼多的幼稚園, 但是成規模、成品牌、成體系的其實並不占多數。

在未來整個行業可能會呈現出一個二元的結構, 就是有一些品牌園可能在加速整合、加速並購了。 這些高端的、品質的幼稚園會站在頭部, 而大量的分散的幼稚園是在一個以一種普惠的形態來存在, 滿足大多數人群的需求。

在這種情況下, 還有一類機構可能會有很多的機會, 就是給這些幼稚園提供服務、課程、諮詢的機構, 這樣的一些機構也會形成一個特色的補充, 這是整個民辦幼稚園的發展特點。

在民辦幼稚園這個領域, 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很明顯的特點, 就是跟別的賽道相比, 跟別的教育細分領域相比, 我們的民辦化的比例是非常高的(60%以上), 僅僅次於K12的培訓機構, K12的培訓機構全部都是民辦, 但是幼稚園有60%, 相比較像高校、中職、普通高中, 比例就比較低一些。 所以說明在幼稚園領域, 有大量的民間資本會湧入, 這是早教和幼教領域的一個很明顯的特點。

驅動因素

這個行業是一個飛速發展的狀態, 市場也非常地寬廣, 背後的這個驅動因素有哪些?

驅動因素一:城市化率的比率在不斷地提高。 現在城鎮化率的比例大概是60%到70%左右。這就意味著在很多城市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幼稚園的供給是嚴重不足的。現在全國平均來看,幼稚園的毛入園率是75%左右,那也就是說還有25%的缺口,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還需要有大量的幼教從業人員提供這樣的一些服務和機構。

驅動因素二:教育理念變革和二胎的政策。二胎的政策大家都很熟悉了,現在二胎率的普及已經達到了45%左右,這個數字可能還會進一步提升,也就是意味著在接下來的若干年當中,有大量的適齡兒童將要進入幼稚園,所以也是對這個供給提出了要求。

與此同時,新一代的家庭(85後、90後)也都當了家長,他們對於幼教的領域,跟之前的70後的家長是不同的,他們更需要個性化的教育,更需要有互聯網的因素,需要高品質的服務。所以,應對這樣的一個趨勢,剛才我們提到二元的結構,一些高品質的、提供高品質服務的機構會越來越受到歡迎,所以說這個也是市場的驅動力。

驅動因素三:技術的進步。現在互聯網的普及和技術的推動,也都和教育進行了一些結合,在早幼教領域,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這些技術的影響、驅動。我們現在看到大量的產品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比如說像APP,互聯網視頻,還有一些跟人工智慧相關的。當然他們在早幼教領域裡面是否適合,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結合,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但是我們不可避免地看到這種技術的驅動,在給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新的特色。所以,這是行業發展的一些驅動力。

市場格局

現在早幼教市場已經呈現出非常豐富的業態,有做內容的、做產品的、做平臺的等,很多的機構都耳熟能詳。我們如果把這個產業做一個梳理,把產業鏈做一個劃分,其實基本上就是一個前端、中端和後端的概念。

前端就是提供產品、提供技術和提供服務的這樣一些基礎廠商。中端,產業的主流,比如說像幼稚園,比如說一些線上的平臺,一些大的管道,他們把產品和服務疏導給最終的終端,就是我們的家庭和用戶,其實整個產業鏈就是這樣的一個環節。而在這裡面最核心的環節就是一些幼教機構,一些幼教服務的提供商,所以我們看一看其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我這裡面挑選了幾個典型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看一下Bright Horizons,它全球最大的幼教提供商(美國上市企業),年代也比較久遠了,他們的業態跟我們國內的幼教機構有比較大的區別,我們是獨立的園所為主體的形態,但是他們是跟世界500強、跟企業合作的,是為這些企業提供一些幼教相關的諮詢和服務。就是企業去給他們提供場所,為他們輸送生源,Bright Horizons去提供託管、幼教的服務等。

前一段時間咱們大家都知道,攜程的託管園出了問題,其實他們就是這樣的一個形態,為什麼出問題呢?就是因為我們國內現在還缺少這種非常專業、專注的幼教提供商。其實像這種形態如果企業有需求,又有人能夠做得很好,是能夠滿足我們市場上一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在未來我相信在中國也會有大量的服務提供者提供相應的服務,這一定是一個趨勢。

另外一個案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紅黃藍,前段時間紅黃藍已經成功地登陸了美股,標誌著整個幼教產業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進入了分水嶺的時期。紅黃藍創辦將近20年,用整整20年的時間做出了品牌和規模,現在登陸了資本市場,前一段時間也是跟他們有一些深度的溝通,他們現在正在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去做一些新的探索。

從紅黃藍的業務比例裡可以看到一些很明顯的特色,紅黃藍一共800多所幼教和早教機構,其中大部分是加盟連鎖員,但是從他的收入結構來看,70%、80%的收入是來自于直營園,而加盟園收入結構不足10%。第二塊比例是給這些園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這也是給我們一些啟示,就是在我們做連鎖、規模的時候,到底應該把重點放在哪裡。其實從做整個產業來看,加盟園的管理難度是非常高的,給收入的貢獻比例卻相對比較低,所以說這個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紅黃藍給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什麼呢?他們對於管理、規範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從創辦初期開始,就是對整個產品體系的打磨,就一直沒有放鬆。也是聘請了很多專家去做他的課程體系,而且中間還請了四大做整個財務的梳理,做整個審計和財務的一些規範,後來又聘請專業的一些諮詢機構給他打磨整個的管理者體系。

所以從1998年開始創業一直到今天上市,整個的過程都是在不斷地梳理、規範、提升的過程。這個也是為什麼他能夠比較提前地登陸資本市場的原因,規範化是他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啟發。

再看看威創,他們是屬於上市公司裡面轉型相對比較成功的一個企業,尤其是在幼教領域現在佈局已經非常深了,無論是線上上這種入口還是線下的收購(像金色搖籃等等這樣的一些並購,還有一些平臺幼師資源的打造等等),它是一個全產業鏈的打磨和佈局。

威創最核心一塊兒就是紅嬰,創始人也是威創股份現在整個幼教集團的操盤人。我們從紅嬰左側的業務規模來看,他也是有加盟體系,有產品體系,還有一些其他的周邊的業務,也是一個全產業鏈的佈局。所以通過他們這樣一個產業鏈的延伸,威創股份現在在諸多的幼教領域裡面都有所涉獵,像藝術培訓、兒童健康、親子旅遊、一些IP等等。所以現在他其實已經利用資本市場上的這些先發的優勢,走在了這個行業的前列,所以基本上是南有威創、北有紅黃藍這樣的格局了。

所以,,從這些案例裡面去分析,未來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機會到底在哪裡,剛才我也大致地提到了,一個是品牌園,高端的直營連鎖園,還有一些給這些幼稚園、幼教機構提供服務的這些廠商,其實是存在著大量的商機的。而且這個行業因為非常地分散,所以是有巨大的整合的空間,我們未來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一些產業的巨頭,去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進行整合,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態勢。

資本市場

我們再來看一下資本市場是怎麼樣的一個趨勢。首先早幼教市場,剛才也提到了是最受資本青睞的領域之一,K12排在第一,其次就是早幼教,像去年整個投資的比例大概在260億左右,這樣已經公告出來的這樣一些比較大的投資。它的投資比例占整個教育領域的投資比例超過20%這樣的一個情形。所以熱度是非常高的,在這種熱度很高的情況下我們看到幾大趨勢:

趨勢一:跨行業趨勢。我們發現很多原來不知道做什麼的企業就突然湧入到教育領域了。比如說剛才提到的威創股份,原來是做LED屏,由於他原有的主業下滑得很厲害,所以在2015年的時候開始轉型幼教,現在已經佈局得非常深了,最近又是9.18億的一個定增,創了整個教育產業定增規模最大的記錄。

還有像博實樂為代表的一批地產商,也湧入了教育行業,地產進入教育是一種現象,不知道是屬於清流還是泥石流,但絕對是一股洪流。像博實樂已經登陸了美股,成為現在市值第三大的教育集團,他旗下有30多家幼教機構,還有一些沒有上市的,比如說像雅居樂、陽光城地產、恒大、萬科(萬科已經上市了,但是他的教育集團沒有上市),原因是這些年國家的政策,市場的經濟發展也好,地產行業已經不景氣了,他們有大量的存量資源,怎麼樣去消化呢?就必須得往裡面去填充內容,幼教、國際教育是最好的一個內容。他們又擁有這種非常強大的入口資源(有場地,這就是最大的優勢)我大膽預測在未來教育的下半場,地產商為代表的這樣一些教育集團,絕對是會擁有半壁江山,他們的實力絕對不容忽視。還有就是這些威創為代表的上市公司,擁有資本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經常講,幼教從業人員非常專注,很有情懷,但是有的時候需要抬頭看一看,當我們還在跟隔壁老張在競爭幼稚園的時候,其實很多跨行業的巨頭已經進來了,在你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可能已經把你食,所以我們怎麼樣去做好準備,待會兒我們去探索一下。

趨勢二:跨國投資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有一些資本的巨頭已經把目光放眼到全球,不僅僅是在看中國的事情了。比如說前一段時間高瓴資本(投資京東、騰訊的)也進入了幼教領域,他們跟某一支基金在探索新加坡的一個收購,這個新加坡的邁傑思規模還是非常可觀的,說明一些資本巨頭已經把觸角伸向了海外。

還有像IDG和博實樂有可能會競標Learning Caregroup(美國第二大幼教集團,僅次於剛才說的那個集團),這都是說明我們這種資本的跨界和跨國界的投資收購,也成為一種趨勢。

趨勢三:業態融合。教育綜合體是一個特別熱的趨勢,這個其實就是我們一些中小型機構去應對這些巨頭競爭的一種方式,大家也要抱團取暖嘛,我們有一些資質不好辦,有一些場地不好找,我們形成了一個整體。在教育綜合體裡面,有一些專業的機構打磨運營,我們提供專業的內容和服務,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形態,而這種跨界的融合是一個趨勢。

趨勢四:上市公司的並購如火如荼。很多的跨界整合者,比如說有做陶瓷的、玻璃的、服裝的。上市公司的力量會對教育產業形成很多的顛覆。

那麼資本對於幼教產業到底有哪些促進作用?其實我們教育從業者往往對資本這個事情非常敏感和審慎,其實我覺得大家應該比較中立地來看待這個事情,這個好比就是一把刀,比如說廚師可以用它做菜,有人也可以用它來行兇,它並不是一個可以作惡的事情,就看誰來用、怎麼樣來用資本。

第一,從正面的、積極的方面來理解,資本對於幼教產業可以促進他整個人員結構的提升,因為有了更多的錢之後,我們可以招聘更好的員工、更高級的人才去對整個教育產業進行提升。

第二,是我們對整個管理結構,對於治理可以進一步規範,因為有了這個資本的驅動,我們可以去完善我們的管理的流程,可以去治理我們的股權結構。

第三,對整個行業會有一個巨大的提升的作用,讓它不斷地升級,剛才我們也講到有一些品牌從一個區域性品牌,走向了全國品牌甚至走向了全球品牌。當然這個進程還沒有結束,下一步可能跟更多的技術結合,變成一個智慧教育,這個也是需要資本的推動。這個都是資本的積極作用。

在幼教產業資本化的過程當中,其實還有很多的阻礙因素,因為這個產業畢竟相對比較落後,無論是說從人員的從業素質來看,還是說對於資本、法律、財務的意識來看,相對來說從平均水準來看還是比較落後的,所以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去改進和加強的。

如何應對?

到底我們這些幼教機構該如何應對剛才提到的這些趨勢以及對資本提出的要求?我個人總結,早幼教機構,應該從三個維度做好準備,從政策方面、管理方面還有從資本方面。政策方面其實主要講的就是民辦教育促進法,另外從整個公司的治理結構、管理的規範程度上做好準備,最後是說如何去面對資本市場上的壓力和挑戰。

從政策上來講:

不管我們未來應對《民辦教育促進法》是選擇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有一件事情我是建議大家一定要去做的,就是把幼稚園的舉辦人從個人變成法人、公司,為什麼這樣操作呢?左右兩邊的對比很明顯,因為如果是一個個人舉辦人的話,是承擔無限責任的,如果變成公司的法人,就是一個有限責任公司的話,你是有限責任,沒有連帶責任。再有就是一旦未來需要投融資,需要對接資本市場的話,投資只能投資到法人實體裡面,這個便於操作。再有就是如果對於規模園來講,如果未來想要獨立上市(像紅黃藍這樣的機構),是需要有三年左右的連續的業績,那這個也是需要提前做準備。

所以,不管大家未來發展是怎麼樣的一個路徑選擇,這個變更從個人到公司的一個變更,舉辦者的變更是比較要做的。

對整個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的梳理,剛才吳律師也都提到了一些內容。比如說對於前期舉辦幼稚園怎麼樣去分清投入,是個人的投入還是國家的一些補貼,還是社會上的一些捐贈,用途是不一樣的。不能把它一股腦地辦為自己的辦學結餘。還有就是辦學結餘怎麼處理,在選擇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之後,其實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哪些是屬於原來所謂的合理回報,可以把它拿出來,有些是你不能動的,這個其實也需要界定清晰。

再有就是關於產權,這個產權是屬於舉辦人的還是說屬於學校的?這個也是要分清的,如果說是屬於舉辦人,其實你至少還能夠獲得他的一些合理、合法的一些租金的收入,所以說這個是要做一些界定。

再有就是從管理的規範程度上來講,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個是證照,其實有很多幼稚園是沒有辦學許可的(屬於黑園),這個在未來會成為清查和清理的對象。所以在管理越來越規範的情況下,儘快地去辦理這個辦學許可。

還有一些是提供教育產品、教育服務的一些機構,比如說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去提供這些產品和服務,現在其實沒有監管,但是也跟很多的政策專家去交流,未來的趨勢這塊兒的監管也會變嚴,所以很可能也會要求大家去申請網路的經營許可。

再有是關於章程,這個非常關鍵,不管是否接觸資本,章程是指導整個公司治理的一個最核心的內容,很多的股權矛盾都發生在這個層面上。再有像董事會、理事會等這樣的一些治理結構的完善,党建的完善等,這些都值得關注。

還有一個就是課程,前一段教育部也特別發文,這個主要是對國際學校的要求。如果是從國外引進課程的話,必須得符合國家的一些標準,我相信以後在幼教領域,這個課程的要求也會逐漸地提高,大家也需要去關注,這是意識形態的一個問題。

再有就是財務管理的規範,這個其實是普遍地幼教機構都非常缺失的一塊兒,就是大家沒有嚴格的財務憑證制度、管理制度,甚至連非常專業的財務人員都沒有,只有一個出納去記錄流水帳。

這塊兒不管是不是接觸資本,大家都要引起關注,因為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落地之後,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就是國家對於民辦教育的監督和管理越來越嚴苛,不管你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以後都有專門的監督機構去管理、監督、審計你。所以儘快地把這個財務的制度梳理清楚,把流程梳理清楚,這是一個法律的問題,非常關鍵。

對接資本這個事情的確比較複雜,這張圖是從你接觸投資一直到最後或者上市成功的一個大致的流程(投資前、投資中、投資後)都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準備,包括盡職調查、法律文書、談判。我們大部分民辦教育的舉辦人,對這塊兒都非常陌生和排斥,一看這個流程就崩潰了,太複雜了。但是在當今的這個情形之下,資本大量地湧入,你不主動地去擁抱資本,很可能會被整個市場淘汰掉。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本是我們每一個幼教舉辦人值得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幼教機構如果要是做一些資本化的嘗試,大概有三個路徑:

路徑一:還是非營利性機構,但是通過一個VIE架構管理公司的模式登陸資本市場,比如說像紅黃藍,還有現在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一系列的教育機構,都是這樣的模式。

路徑二:未來等各省的細則出臺以後,選擇成為盈利性的機構,直接登陸資本市場,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甚至在A股都有可能出現幼教集團。

路徑三:像Bright Horizons,索性做一個輕資產模式,就是做一個諮詢公司,給這些企業、機構提供服務,那就是完全一個企業行為了,就沒有任何的問題。所以這三種形態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最後總結一下,在我們剛才講了這一系列的趨勢和格局之後,我們的幼教機構從自身來講,到底怎麼樣去做,總結了三句話:

第一句話:打造品牌注重品質。因為教育的品質永遠是內容、永遠是我提供的服務品質,所以只要把品質做出來,你的品牌就能夠得到豎立,這是一個長遠的最強的壁壘。

第二句話:模式創新,擴大規模。因為在我們現在的趨勢之下,如果你做不出規模,很可能就會被吞噬掉或者淘汰掉,只有成為規模的品牌機構,才能夠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

第三句話:收購並購,彎道超車。如何形成規模呢?可能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比如說通過投資並購,通過一些其他的方法,來擴大自己的規模。

現在城鎮化率的比例大概是60%到70%左右。這就意味著在很多城市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幼稚園的供給是嚴重不足的。現在全國平均來看,幼稚園的毛入園率是75%左右,那也就是說還有25%的缺口,所以在這種情況之下,還需要有大量的幼教從業人員提供這樣的一些服務和機構。

驅動因素二:教育理念變革和二胎的政策。二胎的政策大家都很熟悉了,現在二胎率的普及已經達到了45%左右,這個數字可能還會進一步提升,也就是意味著在接下來的若干年當中,有大量的適齡兒童將要進入幼稚園,所以也是對這個供給提出了要求。

與此同時,新一代的家庭(85後、90後)也都當了家長,他們對於幼教的領域,跟之前的70後的家長是不同的,他們更需要個性化的教育,更需要有互聯網的因素,需要高品質的服務。所以,應對這樣的一個趨勢,剛才我們提到二元的結構,一些高品質的、提供高品質服務的機構會越來越受到歡迎,所以說這個也是市場的驅動力。

驅動因素三:技術的進步。現在互聯網的普及和技術的推動,也都和教育進行了一些結合,在早幼教領域,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這些技術的影響、驅動。我們現在看到大量的產品是線上線下結合的,比如說像APP,互聯網視頻,還有一些跟人工智慧相關的。當然他們在早幼教領域裡面是否適合,用什麼樣的方式來結合,這是另外一個話題。但是我們不可避免地看到這種技術的驅動,在給這個行業帶來一些新的特色。所以,這是行業發展的一些驅動力。

市場格局

現在早幼教市場已經呈現出非常豐富的業態,有做內容的、做產品的、做平臺的等,很多的機構都耳熟能詳。我們如果把這個產業做一個梳理,把產業鏈做一個劃分,其實基本上就是一個前端、中端和後端的概念。

前端就是提供產品、提供技術和提供服務的這樣一些基礎廠商。中端,產業的主流,比如說像幼稚園,比如說一些線上的平臺,一些大的管道,他們把產品和服務疏導給最終的終端,就是我們的家庭和用戶,其實整個產業鏈就是這樣的一個環節。而在這裡面最核心的環節就是一些幼教機構,一些幼教服務的提供商,所以我們看一看其中的一些典型的案例,我這裡面挑選了幾個典型的案例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看一下Bright Horizons,它全球最大的幼教提供商(美國上市企業),年代也比較久遠了,他們的業態跟我們國內的幼教機構有比較大的區別,我們是獨立的園所為主體的形態,但是他們是跟世界500強、跟企業合作的,是為這些企業提供一些幼教相關的諮詢和服務。就是企業去給他們提供場所,為他們輸送生源,Bright Horizons去提供託管、幼教的服務等。

前一段時間咱們大家都知道,攜程的託管園出了問題,其實他們就是這樣的一個形態,為什麼出問題呢?就是因為我們國內現在還缺少這種非常專業、專注的幼教提供商。其實像這種形態如果企業有需求,又有人能夠做得很好,是能夠滿足我們市場上一大部分人的需求。所以,在未來我相信在中國也會有大量的服務提供者提供相應的服務,這一定是一個趨勢。

另外一個案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紅黃藍,前段時間紅黃藍已經成功地登陸了美股,標誌著整個幼教產業的上半場已經結束了,進入了分水嶺的時期。紅黃藍創辦將近20年,用整整20年的時間做出了品牌和規模,現在登陸了資本市場,前一段時間也是跟他們有一些深度的溝通,他們現在正在利用資本市場的力量去做一些新的探索。

從紅黃藍的業務比例裡可以看到一些很明顯的特色,紅黃藍一共800多所幼教和早教機構,其中大部分是加盟連鎖員,但是從他的收入結構來看,70%、80%的收入是來自于直營園,而加盟園收入結構不足10%。第二塊比例是給這些園所提供產品和服務的。這也是給我們一些啟示,就是在我們做連鎖、規模的時候,到底應該把重點放在哪裡。其實從做整個產業來看,加盟園的管理難度是非常高的,給收入的貢獻比例卻相對比較低,所以說這個也是值得我們去思考的。

紅黃藍給我最大的一個感受是什麼呢?他們對於管理、規範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從創辦初期開始,就是對整個產品體系的打磨,就一直沒有放鬆。也是聘請了很多專家去做他的課程體系,而且中間還請了四大做整個財務的梳理,做整個審計和財務的一些規範,後來又聘請專業的一些諮詢機構給他打磨整個的管理者體系。

所以從1998年開始創業一直到今天上市,整個的過程都是在不斷地梳理、規範、提升的過程。這個也是為什麼他能夠比較提前地登陸資本市場的原因,規範化是他給我們帶來的一個啟發。

再看看威創,他們是屬於上市公司裡面轉型相對比較成功的一個企業,尤其是在幼教領域現在佈局已經非常深了,無論是線上上這種入口還是線下的收購(像金色搖籃等等這樣的一些並購,還有一些平臺幼師資源的打造等等),它是一個全產業鏈的打磨和佈局。

威創最核心一塊兒就是紅嬰,創始人也是威創股份現在整個幼教集團的操盤人。我們從紅嬰左側的業務規模來看,他也是有加盟體系,有產品體系,還有一些其他的周邊的業務,也是一個全產業鏈的佈局。所以通過他們這樣一個產業鏈的延伸,威創股份現在在諸多的幼教領域裡面都有所涉獵,像藝術培訓、兒童健康、親子旅遊、一些IP等等。所以現在他其實已經利用資本市場上的這些先發的優勢,走在了這個行業的前列,所以基本上是南有威創、北有紅黃藍這樣的格局了。

所以,,從這些案例裡面去分析,未來整個行業的發展態勢、機會到底在哪裡,剛才我也大致地提到了,一個是品牌園,高端的直營連鎖園,還有一些給這些幼稚園、幼教機構提供服務的這些廠商,其實是存在著大量的商機的。而且這個行業因為非常地分散,所以是有巨大的整合的空間,我們未來會看到越來越多的一些產業的巨頭,去通過資本市場的力量進行整合,這是整個行業發展的態勢。

資本市場

我們再來看一下資本市場是怎麼樣的一個趨勢。首先早幼教市場,剛才也提到了是最受資本青睞的領域之一,K12排在第一,其次就是早幼教,像去年整個投資的比例大概在260億左右,這樣已經公告出來的這樣一些比較大的投資。它的投資比例占整個教育領域的投資比例超過20%這樣的一個情形。所以熱度是非常高的,在這種熱度很高的情況下我們看到幾大趨勢:

趨勢一:跨行業趨勢。我們發現很多原來不知道做什麼的企業就突然湧入到教育領域了。比如說剛才提到的威創股份,原來是做LED屏,由於他原有的主業下滑得很厲害,所以在2015年的時候開始轉型幼教,現在已經佈局得非常深了,最近又是9.18億的一個定增,創了整個教育產業定增規模最大的記錄。

還有像博實樂為代表的一批地產商,也湧入了教育行業,地產進入教育是一種現象,不知道是屬於清流還是泥石流,但絕對是一股洪流。像博實樂已經登陸了美股,成為現在市值第三大的教育集團,他旗下有30多家幼教機構,還有一些沒有上市的,比如說像雅居樂、陽光城地產、恒大、萬科(萬科已經上市了,但是他的教育集團沒有上市),原因是這些年國家的政策,市場的經濟發展也好,地產行業已經不景氣了,他們有大量的存量資源,怎麼樣去消化呢?就必須得往裡面去填充內容,幼教、國際教育是最好的一個內容。他們又擁有這種非常強大的入口資源(有場地,這就是最大的優勢)我大膽預測在未來教育的下半場,地產商為代表的這樣一些教育集團,絕對是會擁有半壁江山,他們的實力絕對不容忽視。還有就是這些威創為代表的上市公司,擁有資本的力量,也是不容忽視的。

我們經常講,幼教從業人員非常專注,很有情懷,但是有的時候需要抬頭看一看,當我們還在跟隔壁老張在競爭幼稚園的時候,其實很多跨行業的巨頭已經進來了,在你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可能已經把你食,所以我們怎麼樣去做好準備,待會兒我們去探索一下。

趨勢二:跨國投資的趨勢也越來越明顯。有一些資本的巨頭已經把目光放眼到全球,不僅僅是在看中國的事情了。比如說前一段時間高瓴資本(投資京東、騰訊的)也進入了幼教領域,他們跟某一支基金在探索新加坡的一個收購,這個新加坡的邁傑思規模還是非常可觀的,說明一些資本巨頭已經把觸角伸向了海外。

還有像IDG和博實樂有可能會競標Learning Caregroup(美國第二大幼教集團,僅次於剛才說的那個集團),這都是說明我們這種資本的跨界和跨國界的投資收購,也成為一種趨勢。

趨勢三:業態融合。教育綜合體是一個特別熱的趨勢,這個其實就是我們一些中小型機構去應對這些巨頭競爭的一種方式,大家也要抱團取暖嘛,我們有一些資質不好辦,有一些場地不好找,我們形成了一個整體。在教育綜合體裡面,有一些專業的機構打磨運營,我們提供專業的內容和服務,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形態,而這種跨界的融合是一個趨勢。

趨勢四:上市公司的並購如火如荼。很多的跨界整合者,比如說有做陶瓷的、玻璃的、服裝的。上市公司的力量會對教育產業形成很多的顛覆。

那麼資本對於幼教產業到底有哪些促進作用?其實我們教育從業者往往對資本這個事情非常敏感和審慎,其實我覺得大家應該比較中立地來看待這個事情,這個好比就是一把刀,比如說廚師可以用它做菜,有人也可以用它來行兇,它並不是一個可以作惡的事情,就看誰來用、怎麼樣來用資本。

第一,從正面的、積極的方面來理解,資本對於幼教產業可以促進他整個人員結構的提升,因為有了更多的錢之後,我們可以招聘更好的員工、更高級的人才去對整個教育產業進行提升。

第二,是我們對整個管理結構,對於治理可以進一步規範,因為有了這個資本的驅動,我們可以去完善我們的管理的流程,可以去治理我們的股權結構。

第三,對整個行業會有一個巨大的提升的作用,讓它不斷地升級,剛才我們也講到有一些品牌從一個區域性品牌,走向了全國品牌甚至走向了全球品牌。當然這個進程還沒有結束,下一步可能跟更多的技術結合,變成一個智慧教育,這個也是需要資本的推動。這個都是資本的積極作用。

在幼教產業資本化的過程當中,其實還有很多的阻礙因素,因為這個產業畢竟相對比較落後,無論是說從人員的從業素質來看,還是說對於資本、法律、財務的意識來看,相對來說從平均水準來看還是比較落後的,所以有很多的事情是需要去改進和加強的。

如何應對?

到底我們這些幼教機構該如何應對剛才提到的這些趨勢以及對資本提出的要求?我個人總結,早幼教機構,應該從三個維度做好準備,從政策方面、管理方面還有從資本方面。政策方面其實主要講的就是民辦教育促進法,另外從整個公司的治理結構、管理的規範程度上做好準備,最後是說如何去面對資本市場上的壓力和挑戰。

從政策上來講:

不管我們未來應對《民辦教育促進法》是選擇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有一件事情我是建議大家一定要去做的,就是把幼稚園的舉辦人從個人變成法人、公司,為什麼這樣操作呢?左右兩邊的對比很明顯,因為如果是一個個人舉辦人的話,是承擔無限責任的,如果變成公司的法人,就是一個有限責任公司的話,你是有限責任,沒有連帶責任。再有就是一旦未來需要投融資,需要對接資本市場的話,投資只能投資到法人實體裡面,這個便於操作。再有就是如果對於規模園來講,如果未來想要獨立上市(像紅黃藍這樣的機構),是需要有三年左右的連續的業績,那這個也是需要提前做準備。

所以,不管大家未來發展是怎麼樣的一個路徑選擇,這個變更從個人到公司的一個變更,舉辦者的變更是比較要做的。

對整個產權制度和治理結構的梳理,剛才吳律師也都提到了一些內容。比如說對於前期舉辦幼稚園怎麼樣去分清投入,是個人的投入還是國家的一些補貼,還是社會上的一些捐贈,用途是不一樣的。不能把它一股腦地辦為自己的辦學結餘。還有就是辦學結餘怎麼處理,在選擇營利性和非營利性之後,其實有不同的處理方法,哪些是屬於原來所謂的合理回報,可以把它拿出來,有些是你不能動的,這個其實也需要界定清晰。

再有就是關於產權,這個產權是屬於舉辦人的還是說屬於學校的?這個也是要分清的,如果說是屬於舉辦人,其實你至少還能夠獲得他的一些合理、合法的一些租金的收入,所以說這個是要做一些界定。

再有就是從管理的規範程度上來講,有很多事情要做。一個是證照,其實有很多幼稚園是沒有辦學許可的(屬於黑園),這個在未來會成為清查和清理的對象。所以在管理越來越規範的情況下,儘快地去辦理這個辦學許可。

還有一些是提供教育產品、教育服務的一些機構,比如說通過互聯網的手段去提供這些產品和服務,現在其實沒有監管,但是也跟很多的政策專家去交流,未來的趨勢這塊兒的監管也會變嚴,所以很可能也會要求大家去申請網路的經營許可。

再有是關於章程,這個非常關鍵,不管是否接觸資本,章程是指導整個公司治理的一個最核心的內容,很多的股權矛盾都發生在這個層面上。再有像董事會、理事會等這樣的一些治理結構的完善,党建的完善等,這些都值得關注。

還有一個就是課程,前一段教育部也特別發文,這個主要是對國際學校的要求。如果是從國外引進課程的話,必須得符合國家的一些標準,我相信以後在幼教領域,這個課程的要求也會逐漸地提高,大家也需要去關注,這是意識形態的一個問題。

再有就是財務管理的規範,這個其實是普遍地幼教機構都非常缺失的一塊兒,就是大家沒有嚴格的財務憑證制度、管理制度,甚至連非常專業的財務人員都沒有,只有一個出納去記錄流水帳。

這塊兒不管是不是接觸資本,大家都要引起關注,因為新的《民辦教育促進法》落地之後,有一個非常明確的趨勢,就是國家對於民辦教育的監督和管理越來越嚴苛,不管你是營利性還是非營利性,以後都有專門的監督機構去管理、監督、審計你。所以儘快地把這個財務的制度梳理清楚,把流程梳理清楚,這是一個法律的問題,非常關鍵。

對接資本這個事情的確比較複雜,這張圖是從你接觸投資一直到最後或者上市成功的一個大致的流程(投資前、投資中、投資後)都有一系列的事情需要準備,包括盡職調查、法律文書、談判。我們大部分民辦教育的舉辦人,對這塊兒都非常陌生和排斥,一看這個流程就崩潰了,太複雜了。但是在當今的這個情形之下,資本大量地湧入,你不主動地去擁抱資本,很可能會被整個市場淘汰掉。所以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本是我們每一個幼教舉辦人值得去思考的一個問題。

幼教機構如果要是做一些資本化的嘗試,大概有三個路徑:

路徑一:還是非營利性機構,但是通過一個VIE架構管理公司的模式登陸資本市場,比如說像紅黃藍,還有現在在港股和美股上市的一系列的教育機構,都是這樣的模式。

路徑二:未來等各省的細則出臺以後,選擇成為盈利性的機構,直接登陸資本市場,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甚至在A股都有可能出現幼教集團。

路徑三:像Bright Horizons,索性做一個輕資產模式,就是做一個諮詢公司,給這些企業、機構提供服務,那就是完全一個企業行為了,就沒有任何的問題。所以這三種形態都是值得去思考的。

最後總結一下,在我們剛才講了這一系列的趨勢和格局之後,我們的幼教機構從自身來講,到底怎麼樣去做,總結了三句話:

第一句話:打造品牌注重品質。因為教育的品質永遠是內容、永遠是我提供的服務品質,所以只要把品質做出來,你的品牌就能夠得到豎立,這是一個長遠的最強的壁壘。

第二句話:模式創新,擴大規模。因為在我們現在的趨勢之下,如果你做不出規模,很可能就會被吞噬掉或者淘汰掉,只有成為規模的品牌機構,才能夠在市場上有立足之地。

第三句話:收購並購,彎道超車。如何形成規模呢?可能需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比如說通過投資並購,通過一些其他的方法,來擴大自己的規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