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支持!將《遊天臺山日記》編入中學語文教材

日前, 正在參加2017年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民進浙江省委會副主席趙光育一句呼籲, 讓天臺又沸騰了起來!

全國政協委員趙光育:

“中國旅遊日”就是以《遊天臺山日記》記載的第一個日子即開篇日5月19日而確定。 《游天臺山日記》進中學教材意義特殊, 價值重大, 機遇難得、條件具備。 因此, 應將《遊天臺山日記》編入中學語文教材, 讓“徐學”文化得到廣泛普及, 讓徐霞客精神得到高效弘揚, 推動大眾旅遊時代的興起!

普及旅遊文化, 進語文教材《遊天臺山日記》很有意義

李克強總理在去年的

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

要“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

而大眾旅遊時代則首先需要普及旅遊文化, 趙光育認為, 中學語文教材是普及旅遊文化的有效途徑。

徐霞客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旅行家, 《徐霞客遊記》是歷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旅遊文化作品, 《遊天臺山日記》則是其開篇之作,

也是其成名作和代表作。

讓《遊天臺山日記》進中學語文教材具有特殊的意義和價值。

《遊天臺山日記》節選

四月初一日, 早雨。 行十五裡, 路有岐, 馬首西向臺山, 天色漸霽。 又十裡, 抵松門嶺, 山峻路滑, 舍騎步行。 自奉化來, 雖越嶺數重, 皆循山麓;至此迂回臨陟,

俱在山脊。 而雨後新霽, 泉聲山色, 往復創變, 翠叢中山鵑映發, 令人攀曆忘苦。 又十五裡, 飯於筋竹庵。 山頂隨處種麥。 從筋竹嶺南行, 則向國清大路。 適有國清僧雲峰同飯, 言此抵石樑, 山險路長, 行李不便, 不若以輕裝往, 而重擔向國清相待。 餘然同意之, 令擔夫隨雲峰往國清, 餘與蓮舟上人就石樑道。 行五裡, 過筋竹嶺。 嶺旁多短松, 老幹屈曲, 根葉蒼秀, 俱吾閶門盆中物也。 又三十餘裡, 抵彌陀庵。 上下高嶺, 深山荒寂, 恐藏虎, 故草木俱焚去。 泉轟風動, 路絕旅人。 庵在萬山坳低窪處中, 路荒且長, 適當其半, 可飯可宿。

符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遊天臺山日記》進中學語文教材, 能讓一代代學生進一步瞭解、感悟徐霞客文化(即“徐學”文化)。

《徐霞客遊記》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巨著, 誦讀國學經典, 感受文化精髓, 符合當前習近平總書記宣導的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

啟迪學生走向生態之路

黨的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五位一體總佈局之一。 徐霞客一生大多在旅行考察中度過,

所走的名山大川都是生態綠色之路, 其人生之路也是生態綠色之路。 而天臺山是徐霞客旅遊考察的第一站。 《游天臺山日記》進中學教材, 能啟迪學生朝著生態之路前行。

“千古奇書”, 歷史價值高

聖人奇書, 徐霞客被尊稱為“遊聖”, 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遊記》, 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中華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堪稱“千古奇書”。《遊天臺山日記》進教材,能讓學生更加瞭解這些珍貴的歷史,記住徐霞客這一歷史人物和《徐霞客遊記》這部歷史佳作。

《遊天臺山日記》文質兼優,語言表達精煉、準確,文風樸實,體裁有特色,難易適合學生學習,符合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作為“中國旅遊日”的源頭,2011年,《遊天臺山日記》記載的第一個日子5月19日被國務院定為“中國旅遊日”,成為中國旅遊的標誌性日子。這是中國旅遊史上大事,為《遊天臺山日記》進教材提供了極好機遇。學生能瞭解這一難得的歷史事件及其來源、意義,讓“中國旅遊日”深入人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中華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堪稱“千古奇書”。《遊天臺山日記》進教材,能讓學生更加瞭解這些珍貴的歷史,記住徐霞客這一歷史人物和《徐霞客遊記》這部歷史佳作。

《遊天臺山日記》文質兼優,語言表達精煉、準確,文風樸實,體裁有特色,難易適合學生學習,符合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要求。

作為“中國旅遊日”的源頭,2011年,《遊天臺山日記》記載的第一個日子5月19日被國務院定為“中國旅遊日”,成為中國旅遊的標誌性日子。這是中國旅遊史上大事,為《遊天臺山日記》進教材提供了極好機遇。學生能瞭解這一難得的歷史事件及其來源、意義,讓“中國旅遊日”深入人心,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