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產業鏈擴展趨熱,A股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交易創新高

海外市場 (馮程程)

事件:歐元區9月零售銷售出現反彈, 投資者信心指數超出預期繼續上行, 復蘇勢頭延續。

評論:歐元區11月Sentix投資者信心指數大幅超預期,

報34.0, 較預期值31.0和前值29.7明顯提升, 創近10年歷史新高。 歐元區10月服務業PMI終值55.0, 高於預期值及初值54.9, 但不及前值55.8;綜合PMI終值56.0, 略高於預期值及初值55.9, 低於前值56.7。 二者均繼上月的止跌反彈後又有所回落。 歐元區軟指標雖然略微分化, 但投資者信心和服務業PMI仍然處於高位。 歐元區9月零售銷售增速反彈。 歐元區9月零售銷售同比3.7%, 領先於預期值2.8%, 前值由1.2%上修至2.3%, 增速創近2年新高;環比0.7%, 高於預期值0.6%和前值-0.5%, 增速創近1年新高。

宏觀固收 (何雨晨)

事件:2017年1-10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7.3%, 前值7.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名義增速10.0%, 前值10.3%;10月工業增加值同比6.2%, 前值6.6%。

評論:10月供需兩端各項資料悉數回落, 這其中混雜著季末擾動、基數效應和趨勢變化。

季末擾動集中體現在工業生產和出口交貨值上, 工業增加值全國占比超過5成的東部地區年初以來呈現規律性的季末跳升、季初回落, 9、10月也不例外。 基建投資在緩慢下行的同時, 月間波動受基數影響明顯。 趨勢變化主要來自製造業投資和地產投資與銷售, 製造業在低基數下依舊未能錄得回升, 三季度以來持續疲軟;地產銷售9月至今快速走低, 且銷售降溫正在三四線城市加速蔓延, 地產投資在扣除滯後的土地購置後同樣回落明顯。 預計四季度經濟回落較三季度有所加快, 但韌性仍在, 地產全線降溫對經濟的拖累尚未完全顯現。

資本市場 (胡光軍、王震)

事件:滬港通開通接近三年(2014年11月17日), 港交所公佈過去三年香港與內地股票市場互聯互通機制的主要交易資料。

資料顯示, 隨著兩地投資者對互聯互通機制的瞭解加深, 滬港通與深港通成交穩步增長, 越來越多內地投資者利用港股通進行海外資產配置。

評論(胡光軍):港股通三年以來累計成交3.33萬億港元, 為港股市場帶來了6375億港元淨資金流入, 內地投資者利用港股通投資港股的持股金額已達8088億港元, 較2016年底增長一倍以上。 今年首十個月, 港股通日均成交額在港股市場的占比增至7.2%, 遠高於2015年的2.4%和2016年的4%。 滬深股通淨流入3263億元, 截至2017年10月31日, 香港和海外投資者合計持有滬市股票3103億人民幣, 深市股票1814億人民幣。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表示“滬深港通積極推動和促成了國際市場主要指數未來逐步納入A股,

相信香港將來一定會在連接中國和世界方面繼續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

事件:產業鏈擴張趨熱, A股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交易額創新高。

評論(王震):近年來, A股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的交易規模不斷增加。 東方財富Choice顯示, 今年以來, 上市公司對新三板企業發起的並購案例已經超過160起, 創歷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 2017年以來, 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風向轉變明顯, 更加注重產業並購, 通過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核心競爭力成為主要關注點。 近年來, A股公司並購新三板企業的交易規模不斷增加。 統計資料顯示, 2011年, 並購規模不到5億元, 接下來連續4年並購規模增長保持在一倍以上;2015年, 首次超過百億元規模;2016年,

再上臺階達303億元, 同比增長46%;截至目前, 包含尚未完成的收購事宜, 今年以來, 上市公司並購或參股新三板企業的案例共161起, 涉及資金達645.9億元, 全年並購規模創歷史新高幾成定局。

公募基金 (張丹)

事件:據證券時報報導, 近期定制基金發行呈現提速態勢, 11月1日至14日, 短短10個交易日有6只定期開放發起式基金首發。

評論:據證監會最新公佈的基金募集申請核准進度顯示, 截至10月底, 3.17新規後已有近百隻定期開放發起式基金遞交了募集申請, 另有近40檔基金選擇將產品變更註冊為定開發起式基金。 從機構定制基金的成立情況來看, 成立於5月23日的光大保德信尊盈半年定開債, 是3·17新規之後首只變更註冊的定開發起式基金。 自此以後,據統計共成立了18只疑似委外定制發起式基金。其中,自5月以來的二季度成立了3只,三季度成立8只,四季度以來則成立7只。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動輒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的首發規模相比,近期成立的產品首發規模普遍不大。比如四季度以來成立的泰康安悅純債3個月、財通多策略福鑫的發行規模均在3億~4億左右,而在二三季度,多數基金發行規模在30億以上,比如8月成立的興全興泰和6月成立的中銀豐實兩隻首發規模達百億。

政策監管 (朱華)

事件:近日,銀監會發佈了2017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資料。資料顯示,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同比增長10.9%,繼續呈穩健發展態勢

評論:據銀監會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24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92萬億元,占比37.3%,資產總額同比增長9.2%;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44萬億元,占比17.8%,資產總額同比增長7.0%。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總額為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負債總額85萬億元,占比37.2%,負債總額同比增長9.3%;股份制商業銀行負債總額41萬億元,占比18.0%,負債總額同比增長6.5%。同時備受關注的銀行業信貸資產品質保持了平穩發展。銀監會資料顯示,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6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34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與上季末持平。根據部分上市銀行三季報顯示,資產品質改善得益於宏觀經濟企穩、信貸結構調整、處置力度加大等原因。分析人士預計,隨著中國社會整體信用風險水準趨穩,在經濟平穩增長、市場化債轉股進程加快及不良資產證券化實施的情況下,四季度銀行業資產品質將繼續改善。

免責條款

本報告中的資訊、意見等均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該資訊、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

自此以後,據統計共成立了18只疑似委外定制發起式基金。其中,自5月以來的二季度成立了3只,三季度成立8只,四季度以來則成立7只。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與以往動輒幾十億乃至上百億的首發規模相比,近期成立的產品首發規模普遍不大。比如四季度以來成立的泰康安悅純債3個月、財通多策略福鑫的發行規模均在3億~4億左右,而在二三季度,多數基金發行規模在30億以上,比如8月成立的興全興泰和6月成立的中銀豐實兩隻首發規模達百億。

政策監管 (朱華)

事件:近日,銀監會發佈了2017年三季度主要監管指標資料。資料顯示,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和負債總額同比增長10.9%,繼續呈穩健發展態勢

評論:據銀監會公佈的資料顯示,2017年三季度末,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總額為247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資產總額92萬億元,占比37.3%,資產總額同比增長9.2%;股份制商業銀行資產總額44萬億元,占比17.8%,資產總額同比增長7.0%。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負債總額為228萬億元,同比增長10.9%。其中,大型商業銀行負債總額85萬億元,占比37.2%,負債總額同比增長9.3%;股份制商業銀行負債總額41萬億元,占比18.0%,負債總額同比增長6.5%。同時備受關注的銀行業信貸資產品質保持了平穩發展。銀監會資料顯示,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67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346億元;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1.74%,與上季末持平。根據部分上市銀行三季報顯示,資產品質改善得益於宏觀經濟企穩、信貸結構調整、處置力度加大等原因。分析人士預計,隨著中國社會整體信用風險水準趨穩,在經濟平穩增長、市場化債轉股進程加快及不良資產證券化實施的情況下,四季度銀行業資產品質將繼續改善。

免責條款

本報告中的資訊、意見等均僅供投資者參考之用,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該資訊、意見並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