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什麼是老子說的“解其紛”?

選自《老子的心事——雪煮<道德經>第一輯》雪漠著

修道之始, 就要收斂自己的鋒芒, 對外還要窺破一切的紛擾, 內外各種境界, 都讓它自解於當下, 來者自來, 去者自去, 不要管它。

怎麼才能不管它呢?

窺破它的虛假性、變化性, 知道它不是永恆的

不值得你擔憂或牽掛

於是不追逐任何境界

只管安住自己的真心

安住道體本身。

我交朋友時就是這樣, 朋友來的時候, 我全心全意地對待, 朋友走了之後, 我也覺得很好, 不牽掛他。 有他沒他, 我都是我, 不會因為有他就更加幸福, 也不會因為沒他就痛苦一點。

我面對的永遠都是當下的事情。

所以, 我的桌子上永遠堆滿了東西, 要用什麼, 我都放在桌上, 否則一下就忘記了。 我腦子裡不放這些東西。 後來, 有人說要幫我收拾一下桌子, 把東西放好。 我叫他別收, 你一收起來, 我就忘掉了。 只有看到它時, 我才能想起它;看不到它, 我的世界裡就沒有它了, 因為我心裡不放它。 這就是我“解其紛”的方法。

安住在每一個當下

世間萬物都終究會消散的, 該走的始終會走, 該來的還是會來, 該散的終究會散。 有生必有死, 一切都在變化。 真正的聰明人把握變化, 珍惜變化, 安住在每一個當下, 這就是“解其紛”。

不聰明的人期望某種東西, 但你越是期望, 就越是得不到。 為什麼?因為期望是一種貪心、功利心。 所以, “解其紛”不僅僅是道的表述,

也是修道的方法。

還有一點, 就是和光同塵。 遇到光明融入光明, 遇到塵土混入塵土。

但它不是隨波逐流, 因為隨波逐流是被動的, 是消極的;和光同塵是積極的選擇, 他就算和光同塵了, 也不會丟掉心的寧靜和自主。 所以, 歷史上有很多非常偉大的修道者是看不出境界的, 直到他死的時候, 人們才知道原來他得道了。

比如, 明代有個老頭子

他整天躲在一個小城裡, 躲了幾十年, 一直在那裡行醫、給人看病, 從來沒有出過那個城。 但有一天, 很多人卻在很遠的地方看到了他, 也在做事, 也在行醫。 這時候, 人們才知道老頭子已經不是凡人, 他得道了, 會分身了。

傳說中, 有個修帽子的人也是這樣。

人們根本不知道他在修道,

還以為他一輩子都在做帽子。 實際上, 他的做帽子就是在修道, 做了一輩子帽子, 也修了一輩子道。 直到有一天, 他死了, 但他跟別人的死法不一樣, 他是坐化的。 他就在那兒隨便一坐, 笑了笑, 就死了。 有個道人覺得很神奇, 就把他供在一個地方。 過了很久之後, 他的肉體仍然不爛不壞, 就像慧能一樣。 有一天, 那道人收到了一封信, 那封信就是這個修帽子的人寫的, 他說謝謝道人供奉他。 道人就覺得很奇怪:他不是死了嗎?身體都還在這裡呢, 他是在哪裡給我寫的信?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得道故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