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房產>正文

東進進行時|繪就宏偉規劃藍圖 建國際化現代化新城

按照“望山、看水、聽風”的原則, 淮州新城以營造城市綜合生態圈作為核心的規劃設計理念, 利用生態廊道、交通綠廊, 將規劃用地分割為5個自然產城單元。 沿龍泉山東側、沱江兩岸, 交織佈置城市的生活與服務功能, 形成淮州新城城市主軸線;產業功能佈局於城市東側, 並根據產業類型進行不同程度的產城融合。

“通過山體地貌分析, 我們保留了地貌景觀, 預留了城區望山通道、生物遷徙廊道, 並對區域水系、生態環境進行梳理, 保護沱江、楊溪河、資水河、清溪河等水系生態廊道, 按照山、水、城相融的原則, 合理設計淮州新城城市空間形態和天際輪廓線。 ”昨日, 縣規劃局負責人就淮州新城規劃編制相關工作, 接受我們採訪時說, “城市設計則從三維立體空間的角度, 重點研究城市形態、建築與建築之間的關係, 做好建築高度、風格、色彩的控制, 更有助於打造一個‘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國際化、現代化產業新城。

據瞭解, 淮州新城系列規劃, 由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擔綱。 該系列規劃, 包含分區規劃、總體城市設計、重點地段城市設計、起步區控制性詳細規劃。 同時啟動了綜合交通、生態、產城融合、水資源利用等專題規劃研究工作。

在規劃編制過程中, 按照國際標準, 切實做到:

以生態紅線, 劃定城市用地格局。

通過對龍泉山與基地之間空間關係的類比, 對區域水系環境梳理、淮州新城全年主導風向研究, 最終形成一山一江、三河多廊的城市生態格局。 並劃定了生態紅線, 對各類控制類型、控制範圍提出相應要求。

以城興產、以產促城、實現產城聯動。

在以人為本的前提下, 對“產、城、人”的關係進行梳理, 將以往以產引人、再興城的發展模式, 轉型為先建設城市, 以優質服務配套吸引人才、再針對人才的需求, 配置相應的產業。 根據產業鏈自身配套、生產性服務配套、生活性服務配套的相互聯繫、協同及合作的關係,

形成了“產業共生、產城融合的空間詳細佈局”方案。

以城市生態圈, 細化公共服務設施佈局。

按照各片區的特色, 對各產業的生活服務配套、生產服務配套設施精准落位, 形成了淮州新城的四級公共服務設施體系。

以多式聯運為優勢, 構建綜合交通系統。

通過打造連接“蓉歐+”的淮州鐵路港、具備無人機配送功能的通用航空港, 以及對接長江經濟帶的沱江港和高速公路港, 利用區域的多式聯運, 強化淮州新城在“東進”區域中的樞紐功能。

據悉, 天津大學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擔綱淮州新城規劃編制工作以來, 深入實地踏勘, 先後開展了多輪方案對接, 最終通過市規劃局組織的專家評審。 目前, 正按市委主要領導“對標、融合、精准”的指示精神, 加強對標北京市總體規劃, 充分學習借鑒雄安新區規劃理念, 加強與成都“東進”戰略總體規劃等上位規劃的融合, 實現區域性交通網絡與淮州新城城市交通體系的無縫銜接。 同時加強與在建專案、擬建專案的對接, 保障專案在各層次規劃中的精准落位。

據介紹,為有效帶動淮州新城的人氣,聚集提升城市形象,更好展示淮州新城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定位和悠久古老的歷史文化,推動城市配套設施建設,我縣還啟動了淮州新城博物館、規劃展示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專案的方案設計。根據新城分區規劃、用地佈局,博物館、規劃展示館擬選址于懷安軍遺址周圍,並對博物館、規劃展示館進行了規劃選址論證,正報請市文旅局審批。“博物館、規劃展示館的建設,將有效提高淮州新城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創造有特色的文化景觀,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同時可有效帶動新城的區域建設,創造宜居、宜業的生活配套環境。”淮州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

據介紹,為有效帶動淮州新城的人氣,聚集提升城市形象,更好展示淮州新城現代化、國際化城市定位和悠久古老的歷史文化,推動城市配套設施建設,我縣還啟動了淮州新城博物館、規劃展示館等公共設施建設專案的方案設計。根據新城分區規劃、用地佈局,博物館、規劃展示館擬選址于懷安軍遺址周圍,並對博物館、規劃展示館進行了規劃選址論證,正報請市文旅局審批。“博物館、規劃展示館的建設,將有效提高淮州新城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創造有特色的文化景觀,營造濃郁的文化氛圍。同時可有效帶動新城的區域建設,創造宜居、宜業的生活配套環境。”淮州新城管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