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每一次要開口說話時,都要掂量一下

​​

小明:什麼時候能步入真正的修行?

老師:進了這個群的人, 是來修行的, 不是來貪求什麼的, 貪佛貪法貪極樂貪知識……什麼時候能步入真正的修行?從身口意行,

口是關鍵。 一個人無論起了什麼意, 身犯過失, 口可彌補。 即便是有功德, 口也能使其變惡。

口是禍福門, 心再好, 幹的事再好, 口不好會如何?歷史上多少功臣, 死在嘴上?多少奸臣, 活在嘴上?每一次要開口說話時, 都要掂量一下, 與人于己於社會, 衡量一下輕重, 憋回去, 就是回心向佛, 這就是口供養意佈施了。

最簡單的卻是最難的, 也是最容易忽略的, 嘴能殺人, 也能活人。 能利益能禍害, 能舍了私己, 通人情達佛理, 就會逐步把嘴巴利用好, 出言盡是妙般若, 救人于水火, 解眾生惑, 心中憂。 一樣的一張嘴, 有人開口就是功德, 就是饒益, 就是眾生之福。 有人則相反, 遍種禍因, 貽害無窮。 即便不是有意而發言語,

禍患也已經流布, 不知不覺中, 已經……

身口意, 嘴巴不可忽略, 至關重要。 領導辦公室待的年歲最多的, 一定是不說話的人, 這叫講經。 不是學經書, 不是朗誦, 也不是念叨。 依此去行, 首先可以免禍種, 繼而心收, 身慎行了, 最終清淨無有貽害禍因。 若是今日朗誦這個, 明日背誦那個, 只是把憋的心火轉移目標, 憋的嘴巴朗誦了其它, 什麼時候才能清淨?從身口意供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