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雙十一有多瘋狂?逼得老外中文奧數都要學

因為時差的關係, 全球速賣通(阿裡巴巴專門面向海外消費者的網站)的“雙11”, 是從北京時間11日下午4點開始的, 其時, 是太平洋時間11日零點。

僅過了3小時50分, 該平臺的支付訂單數就突破了1000萬單。

阿裡巴巴在佈局海外, 騰訊也沒有閑著。

在“雙11”前2日, 法國最大的百貨集團巴黎老佛爺百貨集團推出微信支付, 據稱之後還將逐步在歐洲其他地區引入該移動支付技術。 至此, 微信支付已登陸超過13個國家和地區, 覆蓋全球超過13萬的境外商戶, 支持12種以上外幣結算。

隨著中國移動支付的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 中國的金融科技企業, 也在加緊輸出資本與金融科技能力, 打造“金融生態”被業界視為海外移動支付大戰的新目標。

中國的金融生態出海, 這場仗該怎麼打?

從“支付場景”到“金融生態”

伴隨著中國人的海外出遊熱, 遊客同時也將國內的支付習慣帶出國門。

覆蓋更多的消費場景成了海外移動支付大戰上半場的重點。

目前,螞蟻金服旗下的支付寶已經在海外多個國家和地區接入了線下商戶門店,支付場景範圍涵蓋餐飲、超市、百貨、便利店、免稅店、主題樂園、海外機場、退稅等, 幾乎滿足了所有吃喝玩樂消費場景。

騰訊財付通的跨境支付業務支付場景也已經涵蓋貨物貿易、航空機票及酒店住宿。

就在支付場景被日漸覆蓋的同時, 以支付為敲門磚, 繼而滿足用戶生活場景的信貸需求和綜合金融服務成為中國移動支付海外大戰下半場的重頭戲。

中國科技金融企業未來要打造的金融生態, 在於不僅要引導海外消費者使用支付軟體支付, 還要吸引使用者使用一系列信貸服務和金融服務,

為移動支付帶來更多的疊加價值。

京東金融海外事業部總經理許淩也曾表示, 支付業務只是初期業務, 未來將提供電子錢包、消費金融等產品, 並展開供應鏈金融、保險理財等服務。

金融生態想“出海”先“造船”

“支付機構不僅要走出去, 還得本土化”螞蟻金服國際事業群楊昕韻說, “而要做好當地語系化, 一定要借助本地公司, 它們對本地市場、文化最為瞭解。 ”

支付寶正與芬蘭當地最大的電子錢包ePassi打得火熱。 目前ePassi已為支付寶在芬蘭接入商戶超過500家, 其中包括芬蘭最大的百貨商場斯托克曼, 而ePassi在與支付寶合作後, 其業務量和客戶規模也有顯著增長。

楊昕韻表示, 螞蟻金服正將自己的技術和能力開放輸出, “從目前看, 這一實踐已顯現成效。 許多國外企業、政府主動邀請螞蟻金服前往當地一起‘造船’。 ”

螞蟻金服已與韓國電信(KT)等20家當地機構成立韓國第一家互聯網銀行。 據悉這是繼1992年韓國政府發佈“平和銀行”牌照之後, 20多年以來第一次同意籌建新的銀行。

這次合作是韓國機構主動邀請螞蟻金服以技術入股的方式, 參與韓國第一家互聯網銀行的籌建。

不僅是螞蟻金服, 其他企業也在積極“造船”:百度已經宣佈與美國eBay公司的全資子公司Paypal達成戰略協議, 為中國消費者和境外線上企業之間提供跨境支付服務;京東集團、京東金融、泰國尚泰集團、印尼Provident Capital四方聯手, 共同宣佈在泰國成立兩家合資公司, 分別提供電商和金融科技服務, 總投資額5億美元;微信已與澳大利亞支付公司RoyalPay合作, 成功推出微信線下支付……

海外用戶的信任或成難題

“便利”“快捷”一直是中國移動支付走向海外的敲門磚, 然而中國的科技金融企業想要在海外打造金融生態, 就不能回避“個人隱私”這個難題。

金融生態包含信用、理財、保險、信貸、行銷等多種服務,這些金融服務無疑將觸碰到海外消費者們關於個人隱私、帳戶安全等敏感的神經。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甯曾表示“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並非所有的用戶都首選便利,也有人更在意安全和隱私。”

英國網路安全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72%的英國消費者“擔心使用非接觸或智慧手機支付會產生危險”,認為“移動支付是完全安全的”人只占到10%的比例。即使在有指紋支付的安全前提下,也有四分之一的人選擇了“一點也不安全”。

“我們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向監管部門和商家解釋,為什麼個人資訊、個人隱私等不會洩露。”一位海外支付企業負責人曾表示說:“尤其是現在歐盟出臺了新的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引起社會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和顧慮。”(《通用資料保護條例》的目的在於加強對歐盟所有人的隱私權保護,物聯網的隱私權保護,並且簡化資料保護的管理。)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楊佳欣

編輯:張文絞 許桂寶

金融生態包含信用、理財、保險、信貸、行銷等多種服務,這些金融服務無疑將觸碰到海外消費者們關於個人隱私、帳戶安全等敏感的神經。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甯曾表示“在其他國家的市場,並非所有的用戶都首選便利,也有人更在意安全和隱私。”

英國網路安全公司的一項調查發現,72%的英國消費者“擔心使用非接觸或智慧手機支付會產生危險”,認為“移動支付是完全安全的”人只占到10%的比例。即使在有指紋支付的安全前提下,也有四分之一的人選擇了“一點也不安全”。

“我們需要花大量時間去向監管部門和商家解釋,為什麼個人資訊、個人隱私等不會洩露。”一位海外支付企業負責人曾表示說:“尤其是現在歐盟出臺了新的歐盟通用資料保護條例(GDPR),引起社會和企業界的廣泛關注和顧慮。”(《通用資料保護條例》的目的在於加強對歐盟所有人的隱私權保護,物聯網的隱私權保護,並且簡化資料保護的管理。)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楊佳欣

編輯:張文絞 許桂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