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文化>正文

紹興黃酒|細釀冬日的味道

蘭陵美酒鬱金香, 玉碗盛來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 不知何處是他鄉。

荔枝新熟雞冠色, 燒酒初開琥珀香。

欲摘一枝傾一盞, 西樓無客共誰嘗?

千百年前, 兩位大詩人李白和白居易在被貶逐後, 借酒消愁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而那發著“琥珀光”、散著“琥珀香”的杯中物, 指的就是黃酒。

紹興黃酒是中國黃酒的代表, 其以優質糯米、小麥和紹興當地的鑒湖佳水為原料, 經獨特工藝釀制而成。

2006年, 紹興黃酒釀制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兒子要親生, 老酒要冬釀。 ”

這是紹興的一句土話。 紹興人習慣把黃酒叫做“老酒”,

每年的立冬到來年的立春, 是紹興黃酒進行傳統“冬釀”的時候。

選在冬天釀酒, 一來由於氣溫低, 釀酒時雜菌無法生存;二來冬季鑒湖的水質特別清冽, 釀得的黃酒品質更為上乘。

“汲取門前鑒湖水, 釀得紹酒萬里香。 ”

紹興釀酒, 浸米、蒸煮、淋飯都離不開這鑒湖水,

用鑒湖水釀成的黃酒, 酒色澄澈、酒香馥鬱、酒味甘醇。

被喻為“紹興酒之血”的鑒湖水在東漢時期即已成型, 它彙集了會稽山上的36股山泉。 在魏晉時代, 鑒湖便是風景名勝, 行走在山陰道上, 看鑒湖風光, 是當時山水詩的主題之一。

古法釀造,講究有時有食:

不到時間不釀酒,不到時間不開缸。

紹興黃酒講究在冬天釀造,有“春耕、夏生、秋收、冬釀”之說,非常符合農耕文明的四時勞作規律。

七月夏伏,做酒藥。八月桂開,制麥曲30天。入冬後,做酒母20天,接著是浸米的20天。直至冬至時,才落缸開釀大酒。發酵、開耙大致還需90到100天。

黃酒釀造的每一道工序,

幾乎都浸潤著慢的基因。

慢慢等一汪好水,慢慢候一個季節,慢慢釀一壇光陰,再慢慢抿一種滋味。慢下來,能釀出酒中極品,也能令人嘗出這中國滋味背後的故事與玄妙。

浸米

蒸飯

落缸

紹興人的冬釀一般以釀加飯酒為多,加飯酒在釀制過程中,因增加了飯量而得名,由於醪液濃度大,成品酒度高,因此酒質特別醇、厚,俗稱“肉子厚”,是紹興酒中最佳的品種。

開耙發酵 (前發酵)

糯米一生最甜蜜和幸運的事,就是遇見麥曲和酒母。冬釀有兩次發酵,第一次發酵被稱為主發酵,此時也迎來了冬釀最為關鍵的一步——開耙。

開耙不僅耗費體力,還是個技術活,缸內酒醪的發酵程度全憑開耙師傅的感覺掌握,開耙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成品酒的品質。

糯米在缸內發酵時,需要經驗豐富的釀酒師傅每天三到四次開缸觀察,判斷酒醪發酵的成熟程度,同時用一把特製的竹耙攪動酒醪,調節缸內因發酵而變化的溫度,適時地讓新鮮空氣進入,以利於微生物的繁殖與生長。

後發酵

完成主發酵的酒醪被裝入一個個陶土壇中,蓋上荷葉和壇蓋,進入後發酵階段。後發酵中的酒醪將在低溫環境中繼續發酵90天左右。

壓榨

封壇口

陳貯

一層摞一層的陶壇,是紹興隨處可見的美景。其中,有些陶壇已被使用了幾十年,本身便散發著幽幽的酒香。

據說,釀黃酒的陶壇以本地製造的青色者為佳,更能透氧、受氧,為黃酒的陳化助上一臂之力。

抿一口黃酒,吃一顆茴香豆,悠閒而愜意。黃酒的滋味,正要如此慢慢品味,慢一點,再慢一點。

品味那個中滋味於唇齒間留下的美好,用心體會其間那飽經風霜雨露的稻穀、彌漫開來的飯香、伸進酒桶的手感、青色陶壇裡的沉睡與蘇醒,這些,都是細釀的冬天的味道,也是一種慢的藝術。

/ 圖文素材整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回顧閱讀

把蛋糕做成手辦,翻糖大神用中國風驚豔世界

剪不斷的鄉愁

古法釀造,講究有時有食:

不到時間不釀酒,不到時間不開缸。

紹興黃酒講究在冬天釀造,有“春耕、夏生、秋收、冬釀”之說,非常符合農耕文明的四時勞作規律。

七月夏伏,做酒藥。八月桂開,制麥曲30天。入冬後,做酒母20天,接著是浸米的20天。直至冬至時,才落缸開釀大酒。發酵、開耙大致還需90到100天。

黃酒釀造的每一道工序,

幾乎都浸潤著慢的基因。

慢慢等一汪好水,慢慢候一個季節,慢慢釀一壇光陰,再慢慢抿一種滋味。慢下來,能釀出酒中極品,也能令人嘗出這中國滋味背後的故事與玄妙。

浸米

蒸飯

落缸

紹興人的冬釀一般以釀加飯酒為多,加飯酒在釀制過程中,因增加了飯量而得名,由於醪液濃度大,成品酒度高,因此酒質特別醇、厚,俗稱“肉子厚”,是紹興酒中最佳的品種。

開耙發酵 (前發酵)

糯米一生最甜蜜和幸運的事,就是遇見麥曲和酒母。冬釀有兩次發酵,第一次發酵被稱為主發酵,此時也迎來了冬釀最為關鍵的一步——開耙。

開耙不僅耗費體力,還是個技術活,缸內酒醪的發酵程度全憑開耙師傅的感覺掌握,開耙技術的好壞直接影響了成品酒的品質。

糯米在缸內發酵時,需要經驗豐富的釀酒師傅每天三到四次開缸觀察,判斷酒醪發酵的成熟程度,同時用一把特製的竹耙攪動酒醪,調節缸內因發酵而變化的溫度,適時地讓新鮮空氣進入,以利於微生物的繁殖與生長。

後發酵

完成主發酵的酒醪被裝入一個個陶土壇中,蓋上荷葉和壇蓋,進入後發酵階段。後發酵中的酒醪將在低溫環境中繼續發酵90天左右。

壓榨

封壇口

陳貯

一層摞一層的陶壇,是紹興隨處可見的美景。其中,有些陶壇已被使用了幾十年,本身便散發著幽幽的酒香。

據說,釀黃酒的陶壇以本地製造的青色者為佳,更能透氧、受氧,為黃酒的陳化助上一臂之力。

抿一口黃酒,吃一顆茴香豆,悠閒而愜意。黃酒的滋味,正要如此慢慢品味,慢一點,再慢一點。

品味那個中滋味於唇齒間留下的美好,用心體會其間那飽經風霜雨露的稻穀、彌漫開來的飯香、伸進酒桶的手感、青色陶壇裡的沉睡與蘇醒,這些,都是細釀的冬天的味道,也是一種慢的藝術。

/ 圖文素材整理自網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回顧閱讀

把蛋糕做成手辦,翻糖大神用中國風驚豔世界

剪不斷的鄉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