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原創」清朝詔書大發現!皇帝們原來這樣想

有句話說:「沒有這個福份, 不要生在宮庭。 」宮中爭權奪位的可怕, 坐在龍椅上的皇帝想必體會最深, 一方面要讓自己坐穩、一方面也要阻止別人竄位, 而皇帝的第一道命令「登極恩詔」和最後一道命令「大行遺詔」就是鞏固皇權的重要文書。 透過頒詔的總動員儀式, 將皇帝對自己的期許、對政權的看法佈告天下, 現今讀來能親近當時皇帝如何思考眼前各種問題。

詔書的眉眉角角

清朝詔書的開頭、結尾與皇帝之寶鈐印

在清朝時, 當國家有重大事件或隆重慶典, 例如皇帝登基、大婚、親政、賓天、重大災變等, 都要由皇帝頒佈「詔書」, 將攸關國家體制發展的政令詔告天下, 是一種具有規範性、體制性的宣導行為。

清朝詔書的書寫格式以「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開頭, 以「佈告中外/天下, 咸使聞知」結尾。 這兩句話在歷史劇中相當耳熟, 但到底是什麼意思?

「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意思為:

奉了天命的指引、承了國家的世運, 我這個皇帝有命令, 內容為以下……。

「佈告中外/天下, 咸使聞知」意思為:

……以上這些命令, 透過宣示朗讀的方式, 要讓全天下的人都能聽到、瞭解皇帝的指令。

清朝詔書的尺寸其實很大, 需要兩名成人各持一端才能完全展開, 不像電視劇中只是一個小小的卷軸。

詔書的正本要在年號和騎縫處蓋上刻有「皇帝之寶」字樣的印章, 又稱為「寶詔」, 而為了頒佈各地重新抄印的複本稱為「謄黃」, 沒有鈐蓋「皇帝之寶」印章。

要判斷手中的詔書是正本或是複本, 就看年號和騎縫處是否有「皇帝之寶」印章。

清朝詔書的滿漢合璧寫法, 左側是滿文, 右側是漢文

滿族作為多民族統治的征服王朝, 也要聯繫自己的語言文化,

因此清朝公文一般同時使用漢文和滿文, 漢文從右側直書到中間, 滿文從左側直書到中間, 詔書也採用這種滿漢合璧的書寫形式。 雖然透過對照右側漢文亦能掌握左側滿文的意思, 但對於歷史研究者而言, 還是需要學習滿文, 因為並非所有清朝公文都是滿漢合璧, 例如在臣子給皇帝的秘密奏摺中, 可能只用滿文或漢文書寫, 而在西北用兵時, 軍情緊急的情況下亦僅用滿文來核報軍情。

世宗憲皇帝登極恩詔, 強力辯護自己的繼位正統性(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二十日)

在皇帝頒佈天下的詔書中, 最重要的便是兩種:即位之初的「登極恩詔」、賓天之際的「大行遺詔」, 是皇帝的第一道和最後一道命令。

皇帝的第一道和最後一道命令, 攸關皇位繼承是否正統、國祚如何綿延。 以21世紀的思維來想, 就像各國總統或集團CEO上任與退位時的就職演說或公開發表信。 就職時為自己的領導方向定調, 宣示接下來的政策作法, 而離開崗位時對自己的執政內容、各界的看法做出回應或答辯,

為整個任期正式畫下句號。

在登極恩詔中, 新上任的皇帝會藉由施恩赦罪帶來新氣象, 但是仍然有十惡不赦的那把尺, 犯下謀反、謀叛、不孝等罪大惡極的罪犯, 依然要繼續受罰。 而施恩是一體適用, 詔書上會列出合乎獎賞的情形, 符合的物件就能受到恩賜。 現今政權轉移的新任領導人會採取大破大立的手段, 走出和過去不一樣的路, 但清朝皇帝是繼承父親的職位, 孝子要善繼父之志, 因此承命的新君一開始鮮有別出心裁之舉, 不會做太唐突的事情。

高宗純皇帝傳位詔書,表示雖然退位了還是想把持政權(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

雖然清太祖努爾哈赤或清太宗皇太極,賓天之後都沒有製作遺詔佈告天下,因為當時滿族皇室沒有這種習俗,但清世祖順治皇帝卻挪用漢人對皇帝遺詔奉天承運的理論預設,讓自己成為明正言順的君王。

明朝崇禎皇帝自殺後沒有留下任何遺詔,也就代表沒有說要傳位給誰,清軍逮到機會咬定明朝政權失去延續的法源根據,因此判定南方自立的文武官員都是偽立新朝,而禮葬崇禎的順治皇帝和清軍,就採用了發佈「登極恩詔」這個政治表演手段,透過詔書頒佈告訴天下:「我清軍入關奉了新的天命,我是新的君王!只要過去明朝的百姓投誠于我,我都能接納、視為我的臣民。」

順治皇帝臨終前曾與臣子王熙一起討論遺詔內容,所發佈的遺詔是清朝歷史中唯一的「罪己詔」,以罪己之姿痛自列舉弊政。順治皇帝過世時才24歲,加上身為感情豐富的雙魚座、考慮很多,自然而然會反省過去做的事情哪裡不足,希望繼承人可以在這個開國基礎繼續發展,以焦慮之心盼望讓國家可長可遠。

聖祖仁皇帝遺詔,希望有諸葛亮這種仁臣為自己鞠躬盡瘁(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相較于順治皇帝的罪已詔,清聖祖康熙皇帝的遺詔重點在於強調自己一生鞠躬盡瘁,為傳統帝制與清朝正統作出強力辯護。在康熙遺詔中多次提到「諸葛亮」這號人物,因為身為皇帝沒有一例一休、肩膀很重,而一般臣子到了60歲就會致仕(退休),但皇帝可不能退休,所以康熙希望有諸葛亮這種可以燃燒生命到最後一刻的仁臣來輔佐自己。聽起來有點像抱怨文?這是屬於皇帝的高級煩惱。

高宗純皇帝傳位詔書,表示雖然退位了還是想把持政權(嘉慶元年正月初一日)

雖然清太祖努爾哈赤或清太宗皇太極,賓天之後都沒有製作遺詔佈告天下,因為當時滿族皇室沒有這種習俗,但清世祖順治皇帝卻挪用漢人對皇帝遺詔奉天承運的理論預設,讓自己成為明正言順的君王。

明朝崇禎皇帝自殺後沒有留下任何遺詔,也就代表沒有說要傳位給誰,清軍逮到機會咬定明朝政權失去延續的法源根據,因此判定南方自立的文武官員都是偽立新朝,而禮葬崇禎的順治皇帝和清軍,就採用了發佈「登極恩詔」這個政治表演手段,透過詔書頒佈告訴天下:「我清軍入關奉了新的天命,我是新的君王!只要過去明朝的百姓投誠于我,我都能接納、視為我的臣民。」

順治皇帝臨終前曾與臣子王熙一起討論遺詔內容,所發佈的遺詔是清朝歷史中唯一的「罪己詔」,以罪己之姿痛自列舉弊政。順治皇帝過世時才24歲,加上身為感情豐富的雙魚座、考慮很多,自然而然會反省過去做的事情哪裡不足,希望繼承人可以在這個開國基礎繼續發展,以焦慮之心盼望讓國家可長可遠。

聖祖仁皇帝遺詔,希望有諸葛亮這種仁臣為自己鞠躬盡瘁(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相較于順治皇帝的罪已詔,清聖祖康熙皇帝的遺詔重點在於強調自己一生鞠躬盡瘁,為傳統帝制與清朝正統作出強力辯護。在康熙遺詔中多次提到「諸葛亮」這號人物,因為身為皇帝沒有一例一休、肩膀很重,而一般臣子到了60歲就會致仕(退休),但皇帝可不能退休,所以康熙希望有諸葛亮這種可以燃燒生命到最後一刻的仁臣來輔佐自己。聽起來有點像抱怨文?這是屬於皇帝的高級煩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